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39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9β,11β-环氧-17α,21-二羟基-16β-甲基孕-1,4-二烯-3,20-二酮(Ⅳ)是生产9-氟甾体激素的关键前体,以9β,11β-环氧-17α,21-二羟基-16β-甲基孕-4-烯-3,20-二酮-21-醋酸酯(Ⅰ)为底物合成Ⅳ是工业化生产Ⅳ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分枝杆菌全细胞转化法与细胞裂解液转化法,发现分枝杆菌全细胞只能将Ⅰ转化为9β,11β-环氧-17α,21-二羟基-16β-甲基孕-4-烯-3,20-二酮(Ⅱ),而细胞裂解液可以有效地将Ⅰ转化为Ⅳ,其反应机制为底物Ⅰ自发水解为中间体Ⅱ,Ⅱ在C_(1,2)位脱氢酶(KSTD)的催化作用下发生C_(1,2)位脱氢反应生成产物Ⅳ。为进一步提高产物Ⅳ的转化率,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在分枝杆菌中分别过表达编码KSTD的关键基因:kst D、kst D3和kstD_M,提高脱氢反应效率,结果表明1 g/L底物Ⅰ在pH7.0的重组菌株MS136-kst D_M细胞裂解液中反应45h,Ⅳ的转化率为78.4%,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8.9%;并优化缓冲液pH,提高反应速率,结果表明1 g/L底物Ⅰ在pH7.5的重组菌株MS136-kstD_M细胞裂解液中反应45 h,Ⅳ的转化率为92.8%,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3.4%。  相似文献   
202.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研究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水平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96例心律失常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稳心颗粒。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心功能、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高,可能与其降低血清hs-CRP、TNF-α、IL-6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3.
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从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中克隆获得FtCHS1基因5'端侧翼序列,共1038 bp,将其命名为PFtCHS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FtCHS1中A/T碱基含量为63.5%,含有4个可能的转录起始位点,分别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684~-734、-692~-742、-920~-970、-929~-979 bp处,该序列包含TATA-Box和CAAT-Box等启动子核心元件以及与光、低温和激素应答等相关的功能元件。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PFtCHS1-pBI101植物表达载体,并瞬时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叶片,结果显示该序列可驱动GUS报告基因的表达。低温(4℃)和光照(UV-B)处理苦荞幼芽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FtCHS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PFtCHS1可响应低温和紫外环境胁迫,从而引起FtCHS1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4.
介绍了明日叶查尔酮类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及其在植物中的分布、稳定性、毒性、吸收代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明日叶查尔酮类活性物质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糖尿病、抗肿瘤等生理活性研究进展,对我国明日叶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明日叶及其查尔酮类活性物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5.
C42属于epipolythiodioxopiperazines(ETPs)二酮呱嗪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抑制病毒复制;不过其对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的影响及机理鲜有报道。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通过溶酶体降解长半衰期蛋白的现象,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有研究发现自噬对HBV的复制至关重要。C42是否通过改变自噬来影响此病毒的复制目前还未见报道。在该研究中,我们发现表达HBV基因组的HepG2.215细胞较原始的HepG2细胞,自噬体明显增加并伴随着Akt磷酸化的增高。C42可以降低自噬基因LC3-II和p62的水平,同时会影响Akt信号通路。氯喹是一种自噬抑制剂,它的存在可以抑制C42导致的LC3-II降低,表明C42可以引起该细胞的自噬。敲降自噬基因和抑制Akt磷酸化均可以减少HBV-X蛋白表达。而利用氯喹抑制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却提高了HBV-X蛋白水平。由于HBV-X对该病毒的复制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认为,C42通过自噬和Akt信号通路来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206.
为探讨不同稀有种处理对TWINSPAN分类结果的影响,以北京小龙门林场华北落叶松林调查数据为例,采用2×2列联表比较了剔除频度<5%、盖度<5%的稀有种前后TWINSPAN分类结果的异同,同时结合引入的DBI重点对比了最佳分类等级的吻合性。结果表明:(1)在相同的分类终止原则下,剔除稀有种前后的最大分类结果分别分为12、11个群落类型;(2)基于结合系数r,剔除稀有种前后TWINSPAN在低分类等级的结果差异较大,随着分类等级的增加,二者的吻合度增大,表明稀有种对低分类等级的结果影响较为明显;(3)引入的DBI适用于确定TWINSPAN分类的最佳分类等级,尽管剔除稀有种前后的最佳分类等级不同,但分类结果的吻合度较高。因此,在TWINSPAN分类应用中,建议引入DBI指数辅助确定最佳分类等级,同时取低分类等级结果时必须做删除稀有种处理。  相似文献   
207.
查尔酮合成酶(CHS)超基因家族又称为植物类型III聚酮合酶超基因家族, 其编码酶通过催化和合成一系列结构多样及生理活性各异的次生代谢物, 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全面了解CHS超基因家族在植物中的进化规律, 重建其进化历史, 该研究利用14种具有全基因组数据的代表植物, 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 深入挖掘和分析了不同植物类群基因组中查尔酮合成酶超基因家族的成员构成, 推测了其可能的扩增机制和功能分歧, 并探讨了该超基因家族在植物中的总体进化趋势。结果共识别144条具有表达信息的同源序列, 它们全部来自9种陆生植物的基因组, 藻类植物基因组中没有发现相关序列。系统发育和进化分析表明, CHS超基因家族的起源古老, 它们可能为适应复杂的生态环境而出现在早期的陆生植物中, 之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发生谱系的特异扩张和拷贝丢失, 最后通过功能分歧的形式在不同植物类群中被分别固定。此外, 进化检验也显示, 尽管CHS超基因家族内部发生了多样的遗传改变, 但整个超基因家族仍处于强烈的纯化选择之下, 并且个体基因中也无任何单氨基酸位点受到正向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8.
家蚕蛹变态期丝腺组织的退化与细胞凋亡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形态学观察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及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和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体外培养方法, 研究了家蚕Bombyx mori 蛹变态期丝腺组织的退化与细胞凋亡特征。显微镜的观察显示家蚕丝腺的逐渐退化发生在吐丝期间。DNA梯度电泳的分析表明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可能伴随发生在丝腺的退化过程中。在离体培养条件下, 用20-羟基蜕皮酮处理5龄第6天幼虫的丝腺, 导致的细胞凋亡提前于对照, 提示在进入蛹变态期前, 20-羟基蜕皮酮提早激发了介导家蚕丝腺细胞凋亡与水解机制的遗传调控级联系统。上述结果表明, 20-羟基蜕皮酮能够诱导家蚕丝腺组织在蛹变态期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209.
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对甾体化合物左旋乙基甾烯双酮进行15α位羟基化,合成了重要的药物中间体15α-羟基左旋乙基甾烯双酮,对生物转化工艺进行了优化。重点对底物的助溶剂进行了筛选,同时对培养基成分,接种量,初始pH,通气量,投料浓度,投料时间,转化时间等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摇瓶发酵中,Penicilliumraistrickii对甾体化合物左旋乙基甾烯双酮生物转化,产物15α-羟基左旋乙基甾烯双酮转化率达到60%,在发酵罐放大试验中,转化率达到50%以上。具有工业生产前景。  相似文献   
210.
幕府山(竹/蜓)(Mufushanella)在西藏申扎地区中二叠统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ufushanella是陈旭教授 1964年创立的,以侧坡内凹、外部壳圈具列孔区别于Nankinella。该属成立与否曾有多人讨论过,争论焦点在于建属时所谓列孔是否与隔壁孔一样,有待进一步证实。采自西藏申扎地区的标本证实了确实是列孔。而且在外部壳圈两列孔之间发育有类似拟旋脊状暗色物质聚集,可能是拟旋脊的“雏形”。并建立新种Mufushanellanankinellaeformis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