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研究以陕西商洛所产丹参为原料,对丹参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同步综合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60℃。提取液浓缩至比重1.05后加入4倍量(mL/g)的水沉淀,过滤,将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分离。水液以大孔树脂吸附,水洗脱,得到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水洗液。水洗脱后的树脂以40%的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得到丹酚酸B;提取浓缩液水沉后的沉淀干燥,以苯溶解,过滤,滤液以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得到各种单体成分。优化后的纯化工艺各成分的得率为:原儿茶醛3.6%,丹参素1.2%,丹酚酸B5.5%,丹参酮I 0.23%,丹参酮ⅡA 3.8%,丹参酮IIB 0.72%,隐丹参酮0.18%,丹参酸甲酯0.09%;含量分别为:98.3%,99.2%,91.7%,97.2%,98.8%,98.5%,97.6%,98.3%。以配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溶液碱度为影响因素,采用最陡坡实验法对水溶性化合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得率为86.2%,含量为96.7%。  相似文献   
92.
采用无细胞体系生产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首先将肺炎克雷伯氏菌PQQ基因簇pqqABCDEF置于半乳糖苷酶启动子之下,构建表达载体,经转化筛选获得重组大肠杆菌。制备重组菌的细胞匀浆,体外反应后测定PQQ产量。结果显示,与活体重组菌相比,无细胞体系的PQQ产量提高约30%,表明胞内存在PQQ合成的限速反应,而无细胞体系可解除此限速反应。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吡咯喹啉醌(PQQ)对大型溞繁殖、发育、存活时间以及抗饥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μmol/L的PQQ能够显著促进大型溞的繁殖能力,总产幼量从159.5只增加到207.67只(P〈0.05)。随着浓度增加到15和25μmol/L,其促繁殖效应有所减弱。与对照组相比,PQQ对大型溞发育过程中的龄期数和存活时间(寿命)无显著影响(P〉0.05)。然而,与5μmol/L浓度组相比,15和25μmol/L的PQQ却显著降低了大型溞的龄数和存活时间(P〈0.05)。PQQ能够明显提高大型溞的抗饥饿能力,最长存活时间从对照组的3 d增加到0.5 mmol/L PQQ组的8.33 d(P〈0.05)。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甲醇脱氢酶基因mpq1818在甲基营养菌MP688生长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中间为庆大霉素抗性基因Gmr、两侧mpq1818基因上下游序列同源的敲除载体pAK0-up-Gmr-down,接合转移导入MP688,通过庆大霉素抗性和组合PCR方法筛选基因敲除菌,并检测其生长、甲醇脱氢酶活性、甲醇利用及吡咯喹啉醌(PQQ)生物合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抗性和PCR验证显示mpq1818缺失株构建成功;与野生菌相比,缺失株的甲醇脱氢酶活力及利用甲醇的能力降低,而且菌株的生长和PQQ产量也有显著下降。结论:基因mpq1818的缺失影响菌株前期生长与PQQ合成。  相似文献   
95.
一株产苝醌类光敏剂丝状真菌AL18的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一株丝状真菌AL18产艹北醌类光敏剂的液体发酵工艺。以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采用单次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液体摇瓶培养条件对艹北醌类光敏剂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液体摇瓶最适培养条件为250ml三角瓶装液量40ml,接种量7.5%,接种种龄40h,初始pH5.75,摇床转数180r/min,30℃振荡培养48h。在此培养条件下,采用单因素法筛选了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离子,选用L9(34)对筛选到的绵白糖(A)、蛋白胨(B)、蚕蛹粉(C)、CuSO4.5H2O(D)进行了正交试验。经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L,绵白糖30g/L,蛋白胨3g/L,蚕蛹粉12.5g/L,磷酸二氢钾1g/L,硫酸镁0.5g/L,硫酸铜0.05g/L,VB1100mg/L。对此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5次验证实验,艹北醌类光敏剂的平均产量为1.21g/L。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2,3-吲哚醌(2,3-dioxoindoline,ISA)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大肠癌细胞株HT-29的增殖与凋亡影响.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ISA对MCF-7和HT-29的生长抑制情况;Hoche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m Blotting 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RT-PCR两步法检测bcl-2和bax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结果:①IS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明显抑制细胞生长;②荧光染色可观察到细胞核染色质浓集,核浓缩核碎裂,并出现典型的凋亡小体;③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少,各实验处理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大而无明显变化,各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SA能够抑制MCF-7和HT-29细胞增殖,并能进一步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下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从甲基营养菌MP681中扩增甲醇脱氢酶(MDH)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检测其活性,同时在MP681中考察该基因对吡咯喹啉醌(PQQ)产生的影响。方法:根据MP681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靶基因mdh,构建表达载体,考察活性,利用接合转移转化至MP681,考察PQQ的合成。结果:扩增得到甲基营养菌MP681甲醇脱氢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能够催化甲醇脱氢;将携带mdh基因的质粒转入MP681后,PQQ产量略有提高。结论:获得编码MDH的基因,该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甲醇脱氢酶基因表达对宿主菌的PQQ合成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8.
目的:建立甲基营养菌MP681基因组文库,用于鸟枪法测序。方法:提取MP681基因组DNA,经超声随机片段化及T4 DNA聚合酶末端修平处理后,与经SmaⅠ酶切、小牛肠碱性磷酸酶(CIP)去磷酸化处理的pUC19载体连接,电击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并通过末端双向测序对文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分别构建了2~4 kb和4~6 kb基因组文库,电泳结果显示插入片段长度与预期符合,文库库容均在10万以上。结论:构建了插入片段大小和库容符合要求的甲基营养菌MP681全基因组鸟枪法2~4 kb、4~6 kb测序文库。  相似文献   
99.
适应性驯化选育高产吡咯喹啉醌的生丝微菌突变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咯喹啉醌(PQQ)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促进机体生长、维护线粒体功能、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合成和调节机体自由基水平等生理功能,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提高脱氮生丝微菌Hyphomicrobium denitrificans FJNU-6的PQQ生产性能,文中以高浓度甲醇为拮抗因子进行实验室适应性定向驯化,通过光谱法快速筛选体系,选育PQQ高产正突变株。6轮适应性驯化后,每轮驯化的正向突变率达到90%以上,产量提高1倍的突变株达到10%左右。最后,利用5L发酵罐对突变株FJNU-R8进行分批补料培养,相较于出发菌株,突变株在不同甲醇浓度下pqq和moxF基因簇的表达量较高且差异较小,甲醇消耗和生长速度较慢,PQQ产量达到1 087 mg/L (143 h),单位细胞产量提高了1.42倍,展现出良好的工业应用潜力。文中所述的适应性定向驯化结合快速筛选体系能简单、快速地获得高产PQQ的生丝微菌突变菌株,对其他甲基营养菌高产PQQ突变株的高通量筛选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背景]角蒽环类聚酮化合物醌那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包含了两套酮基合酶(KSα和KSβ)的编码基因,即alpA,alpBalpR,alpQ,AlpA和AlpB被证明是醌那霉素合成过程中必需的酮基合酶,而AlpR和AlpQ则被认为与别的化合物的合成相关。[目的] 鉴于alpRalpQ和必需基因alpS在醌那霉素合成基因簇上紧密相邻,本研究旨在确定它们与醌那霉素生物合成的相关性。[方法] PCR-targeting在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质粒上进行多基因敲除,构建好的文库质粒再导入通用宿主Streptomyces albus J1074中进行异源表达,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突变株和野生型菌株的发酵产物。[结果] AlpR和AlpQ对醌那霉素的合成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敲除AlpRQ突变株的发酵液中醌那霉素的产量显著提高了。[结论] AlpR和AlpQ很有可能是另一II型聚酮化合物的KSα和KSβ,它们与AlpA和AlpB竞争共同的合成前体。本研究还证明了AlpR和AlpQ并不能替代AlpA和AlpB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