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3篇
  2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赵琳  李娟  陈林  沈立新  段康民 《微生物学报》2014,54(12):1419-1428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O1 PA2580基因的功能。【方法】构建了PA2580的敲除突变体及突变体互补体,通过最小抑制浓度测定、基因启动子活性检测、蛋白体外表达纯化等方法,对PA2580基因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PA2580突变体对羧苄青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增强。PA2580基因的表达还受到不同种类的低于抑制浓度的抗生素的调节。PA2580蛋白产物以NADPH为电子供体,能够高效还原多种醌类物质。此外,PA2580突变体对过氧化氢敏感性增加,过氧化氢酶编码基因在PA2580突变体中的表达降低,表明PA2580与铜绿假单胞菌氧化压力耐受性相关。【结论】PA2580产物是NADPH-醌类的还原酶,其功能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环境压力的耐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2.
芳香族异戊烯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娟  曾英  卢山 《植物学报》2010,45(6):751-759
异戊烯基转移酶(prenyltransferase)催化异戊烯基转移至异戊烯单元、芳香环或蛋白质上。芳香族异戊烯基转移酶将异戊烯单元融入含有芳环的化合物, 从而形成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各类活性分子, 如泛醌、质体醌、维生素E、异戊烯黄酮类以及真菌代谢物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和真菌芳香族异戊烯转移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包括膜结合的参与质体醌生物合成的homogentisate solanesyltransferase、参与维生素E生物合成的homogentisate phytyltransferase、类黄酮异戊烯转移酶(flavonoid prenyltransferase)和可溶性的真菌吲哚异戊烯转移酶等。  相似文献   
73.
北醌化合物的光敏活性及其抗肿瘤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薇  李聪 《生命的化学》2001,21(3):246-247
苝醌 (perylenequinone ,PQ)化合物是一类分布于自然界生物中的光敏色素。PQ类光敏色素是目前已知的在可见光区内优良的光敏剂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光敏杀伤肿瘤细胞和抑制艾滋病病毒 (HIV 1 )的作用[1~ 4] 。1 .醌类化合物的光敏活性真菌能产生具有PQ骨架的代谢产物 ,陈远滕先生报道竹红菌的光敏作用。安静仪报道竹红菌甲素 (hypocrellinA ,HA)有产生1O2 的作用。张志义发现HA能产生O-2·、·OH和HA-,提出HA对生物系统的光敏损伤机制与上述多重作用有关[5 ] 。第五振军等报…  相似文献   
74.
以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 JK-SH007为出发菌株,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期提高发酵效率.通过筛选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影响JK-SH007菌株生长最重要两因素为玉米浆和葡萄糖,其最佳浓度分别为13.88 g/L和3.37 g/L.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培养该菌浓度可达1.18×109 CFU/mL,比优化前提高1.35倍,抑菌活性提高28.84%.  相似文献   
75.
钙化藻和微生物在造礁石珊瑚幼虫的附着变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南海珊瑚礁区钙化藻的共附生细菌进行分离培养,一方面有利于发掘南海珊瑚礁的微生物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进行微生物与珊瑚、钙化藻等珊瑚礁框架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本研究分离获得孔石藻(Porolithon onkodes)表面共附生细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对分离得到的假交替单胞菌属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比较分析。从孔石藻分离获得的369株细菌菌株分别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5纲12目22科47属的97个种级类群。在属级水平上,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的菌株数量最多,分属于7个种。在假交替单胞菌属的代谢产物分析中,发现3株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簇的假交替单胞菌的代谢产物中存在四溴吡咯,而其余没有。研究结果不仅表明了钙化藻中含有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和潜在新物种资源,还首次发现四溴吡咯在南海珊瑚礁区特定类群菌株的代谢产物中的存在,为珊瑚幼虫附着变态的化学信号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6.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在高等植物中分布广泛,目前超过6 000种植物产生了 650余个PAs.源于细菌的PAs发现较少,其中Clazamycin A和Clazamycin B由Umezawa等在1979年报道.近年来在微生物基因组和合成生物学发展的驱动下,细菌源PA...  相似文献   
77.
用AM1方法对醌衍生物(PQD)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得到生成热、HOMO、LUMO能级、自由基自旋密度分布等参数。结合实验解释了PQD的若干光化学、光物理性质,为深入研究PQD的光敏反应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8.
本文详细讨论了苄基异喹啉生物碱的生源和进化趋势,化学结构类型的分布规律,植物来源,药理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性。研究表明:苄基异喹啉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较原始的木兰亚纲植物群中,阿朴菲型、双苄基异喹啉型、原小檗碱型为普遍存在的结构类型。由于按生源路线产生的不同结构类型在植物中呈现有规律的分布,因此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可作为很好的分类学指标。  相似文献   
79.
吡咯喹啉醌(PQQ)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吡咯喹啉醌是一种与烟酰胺核苷酸、黄素核苷酸不同的新型辅基.近年来,荷兰、日本等学者对它进行了初步研究,而国内研究起步较晚,文章综述了吡咯喹啉醌的发现、分离纯化、鉴定、理化性质以及生理功能,这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吡咯喹啉醌的分布、产生机理、生物学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应用.这将对促进酶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