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本研究拟对款冬花蕾与花梗的化学组成差异进行比较。采用基于气质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对花蕾与花梗的代谢组成差异进行分析,代谢产物的结构指认通过NIST数据库检索和标准品对照确定,GC-MS数据通过XCMS预处理后导入SIMCA-P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花蕾和花梗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分析共鉴定了款冬中54个代谢产物,主成分分析显示款冬花蕾与花梗的代谢组成明显不同。OPLS-DA分析的载荷图显示,与花蕾相比,花梗中肌醇、香橙烯、豆甾醇、棕榈酸等化合物含量较低,而蔗糖、花生四烯酸等含量较高。此外,花蕾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含量为102μg·g-1,明显高于花梗中的含量(64μg·g-1)。款冬花蕾与花梗的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药用款冬花中应剔除花梗,并在质量标准检查项中规定花梗限量。  相似文献   
212.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经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干预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醌还原氧化酶1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熊果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分组处理,每组n=5。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ox-LDL组,加入ox-LDL培养24h,终浓度为20mg/L;ox-LDL+低浓度熊果酸组,先加入ox-LDL(浓度20mg/L)孕育半小时,然后与熊果酸(浓度1.5μmlo/L)共同培养24h;ox-LDL+高浓度熊果酸组,先加入ox-LDL(浓度20mg/L)孕育半小时,然后与熊果酸(浓度4.5μmlo/L)共同培养24h;采用MTT试验测定细胞吸光度值,检测熊果酸对ox-LDL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RT-PCR法检测NQO1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QO1蛋白的表达。结果:熊果酸减弱ox-LDL对HUVECs的损伤作用;ox-LDL组NQO1mRNA的表达量(0.624±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0.521±0.007),P0.01。熊果酸呈浓度依赖性的提高NQO1mRNA的表达量(ox-LDL+低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722±0.058 vs 0.624±0.009,P0.01;ox-LDL+高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826±0.059 vs 0.624±0.009,P0.01)。ox-LDL组NQO1蛋白的表达量(0.624±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0.521±0.007),P0.01。熊果酸呈浓度依赖性的提高NQO1蛋白的表达量(ox-LDL+低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710±0.058 vs 0.574±0.024,P0.01;ox-LDL+高浓度熊果酸组vs ox-LDL组:0.831±0.034 vs 0.574±0.024,P0.01)。结论:熊果酸可上调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NQO1的表达,表明其可能具有抗氧化应激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3.
不同保鲜剂对百合切花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铁炮百合(LiliumlongiflorumThunb.)采自武汉花卉开发中心,选取含苞待放、单头、健壮、大小均匀一致长约70cm的花枝为材料。瓶插前修枝,保留顶端一片小叶,水下修剪成35cm。5种保鲜剂处理:处理1为40mg·L-1苯甲酸+20g·L-1蔗糖(S)+200mg·L-18-羟基喹啉(8-HQ)+200mg·L-1柠檬酸(CA)+50mg·L-1Al2(SO4)3;处理2为100mg·L-1水杨酸+20g·L-1S+200mg·L-18-HQ+200mg·L-1CA+50mg·L-1Al2(SO4)3;处理3为20g·L-1S+200mg·L-18-HQ+200mg·L-1CA+50mg·L-1Al2(SO4)3;处理4为20g·L-1S+200mg·L-18-HQ;将各处理的pH值调至4.5~5…  相似文献   
214.
采用液体浸泡方法首次测定了菌寄生菌属Hypomyces sp.的次级代谢物Bei醌类化合物竹红菌甲素和痂囊羟菌素对松材线虫的致病率,结果表明竹红菌甲素对松材线虫的半致病率为18小时50ug/mL,痂囊羟菌素对松材线虫的半致病率为18小时15ug/mL,对比(啊维菌素)对松材线虫的半致病率为18小时0.8ug/mL,在红外光照射下竹红菌甲素和痂囊羟菌素具有良好的光敏杀伤松材线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5.
216.
【背景】海洋微生物是复杂海洋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海洋微生物所产生的活性天然产物极为丰富,是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目的】探索海洋中海绵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sp.S52-B的优势生长条件,挖掘其次级代谢产物,以期分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方法】根据"One Strain Many Compounds"(OSMAC)策略,寻找利于Streptomyces sp. S52-B生长和次级代谢产物产生的优势培养基,结合质谱及特征性的紫外吸收谱图,选择培养基进行大量发酵。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进行化合物结构解析。【结果】确定培养基A–D为海洋链霉菌S52-B的优势培养基,基于紫外吸收光谱与质谱分析,从培养基A的大量发酵物中分离鉴定3个具有吡咯并[4,3,2-de]喹啉核心结构的含氯化合物,属于氨酰胺类天然产物,其中Ammosalic acid为新结构化合物。【结论】已知含有吡咯并喹啉母核的氨酰胺类家族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抗癌活性。本研究从海绵来源链霉菌S52-B中分离鉴定了3个氨酰胺类化合物,其中一个是新结构化合物,不仅丰富了此类化合物家族的结构类型,也为研究其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未知机理奠定了基础,还有利于结合培养条件和基因组信息从这株海绵来源链霉菌中挖掘新结构的活性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217.
218.
《生物磁学》2014,(12):I0001-I0001
大脑中的一种自然产生化合物一一犬尿喹啉酸的水平浓度上升会减少大麻中产生精神影响的主要成分对大鼠和猴子产生的奖励属性。这是《自然-神经科学》上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该研究发现,犬尿喹啉酸也能防止动物旧病复发重新吸食大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