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0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766篇
  486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桃果实易受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侵染引起软腐病,导致果实采后腐烂损失严重。目前人工合成的化学杀菌剂是控制桃果实采后病害的主要方法,但长期使用容易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病原菌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研究生物源抑菌成分1-辛烯-3-醇对桃果实软腐病的控制作用,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控制采后桃果实软腐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1-辛烯-3-醇熏蒸接种匍枝根霉(R.stolonifer)后的桃果实,对果实抗病相关基因表达和酶活性进行测定。通过离体试验,研究1-辛烯-3-醇熏蒸对匍枝根霉(R.stolonifer)菌丝和孢子的影响。【结果】55.80μg/mL 1-辛烯-3-醇熏蒸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桃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P<0.05),提高几丁质酶(chitinase,CHI)和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GLU)的活性以及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1(nonexpresso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1,NPR1)、病程相关蛋白1(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1,PR1)、CHIGLU的基因表达量。离体试验结果显示,1-辛烯-3-醇可抑制平板上匍枝根霉(R.stolonifer)菌丝的生长,使菌丝体细胞结构遭到破坏,同时显著降低麦角固醇含量(P<0.05),抑制孢囊孢子的萌发和芽管伸长,并通过破坏孢子的膜结构,引起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暴发与线粒体损伤。【结论】以上结果证实,1-辛烯-3-醇熏蒸处理不仅能直接破坏匍枝根霉(R.stolonifer)的菌丝与孢子,还可通过诱导桃果实的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抑制采后软腐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2.
张清姬  刘茝莲 《蛇志》2012,24(3):320-321
我科2005年6月~2011年1月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儿16例,由于病情发现及时,治疗明确,护理措施得当,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3.
为了明确大鼠背根节(DRG)神经元中存在慢的Ca2 激活K 电流成分,本实验在新鲜分散的DRG神经元胞体上,采用全细胞电压箝技术,给予DRG神经元一定强度的去极化刺激,记录刺激结束后30ms时的尾电流幅度。结果发现:(1)随着去极化时间从1ms延长至180ms时,尾电流幅度由9.3±2.8pA逐渐增大至64.1±3.4pA(P<0.001);(2)当去极化结束后的复极化电位降低时,尾电流幅度先逐渐下降到零,然后改变方向,逆转电位约为-63mV;(3)细胞外施加500μmol/LCd2 或细胞内液中施加11mmol/LEGTA时尾电流明显减小甚至完全消失;(4)尾电流中慢成分的幅度在细胞外给与200nmol/L蜂毒明肽后,减小了约26.32±3。9%(P<0。01);(5)细胞外施加10mmol/LTEA,可明显降低尾电流中的快成分。结果提示,在DRG神经元启超极化中存在Ca2 激活K 电流的蜂毒明肽敏感成分──IAHP。  相似文献   
124.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姜立军  苗鸿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2006,26(11):3775-3781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果是保护区管理工作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由于管理基础、管理机制和管理行为的不同,对保护区的管理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也有差异。为了剖析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各项管理要素对管理效果产生影响情况及其重要程度,从林业系统中选取15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问卷调查,从26项管理要素中得到14项能体现管理有效性的关键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X^2检验的方法,分析这些关键评价指标与保护区的管理效果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经过研究,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的3个指标(保护状况E1、保护区控制E2、对当地社区经济效益的影响E3)中,目前E1在各个保护区中的管理效果得分中最高,这说明维护保护区的保护状况仍是各个保护区最为重视的工作目标;而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中各个因子对于管理效果有不同的影响结果。在这些管理评价指标中,宣传项目是唯一对保护区管理效果中的3个指标都有影响的因素,并对E1这一管理效果因素影响最大,而管理监督评价和旅游管理与收费则是分别对E2、E3的影响最大。通过分析,将会更加明确保护区的管理因素中各个指标的重要性,通过对采取合理的方式,最终可以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5.
我国地表臭氧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针对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出现的高浓度地表臭氧污染,综述了目前在地表臭氧的生态环境效应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展望。主要进展包括地表臭氧的污染水平,及其对植物的影响机制,具体包括地表臭氧对植物叶片的表观伤害、光合固碳能力、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释放、土壤微生物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臭氧生态环境效应的管理措施。此外,对我国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建议加强在农田和森林布设臭氧浓度监测点、开展多因子同时存在的交互作用、气孔臭氧吸收量-响应(生物量或产量)关系以及臭氧对地下生态过程累积效应的长期定位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地表臭氧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6.
《蛇志》2006,18(4):F0004-F0004
中国蛇协急危重症医学研究所是专门从事蛇伤及心脑血管血栓病等急迎危重症抢救,蛇类资源医用研究,特效疏通微循环血流等生命科学的开发利用的全民医学科研事业机构,该所隶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蛇伤防治及蛇类资源医用研究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蛇协)。  相似文献   
127.
瓦氏黄颡鱼的胚后发育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5~6月,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分数批收集到长江野生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亲本,通过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瓦氏黄颡鱼的胚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卵黄囊仔鱼、晚期仔鱼和幼鱼3个阶段。初孵仔鱼淡黄色,肌节40对,平均全长5.2mm。水温20~22℃时,孵出后第3d口张开;第7d开始摄食;第9d卵黄吸尽,此时鱼苗平均全长12mm,卵黄囊仔鱼阶段结束。晚期仔鱼阶段的仔鱼,胸鳍、尾鳍、臀鳍、背鳍、腹鳍先后发育,至鳍褶消失时晚期仔鱼阶段结束。经过30d的生长和发育,进入幼鱼阶段;此时平均全长达37mm,其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均与成鱼相似。  相似文献   
128.
PTSD促进大鼠中缝背核细胞色素c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无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PS刺激后1d、4d、7d和对照组,应用酶组织化学法和RT-PCR方法观察中缝背核神经元Cyt-c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酶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显示中缝背核神经元Cyt-c染色阳性细胞于SPS刺激后1d明显高于对照组,4d逐渐增高,并于7d达到高峰。电镜下显示Cyt-c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中缝背核神经元线粒体膜,SPS刺激后可见Cyt-c释放到胞浆中。结论 SPS刺激引起Cyt-c在PTSD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呈过表达。  相似文献   
129.
《生物安全学报》2013,(3):215-216
为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管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传播危害,保障我因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我部制定了《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现予公布。各有关部门要依据职能分工,加强外采入侵物种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30.
对虾病毒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其病害亦日趋突出。对虾病原的研究,特别是病毒性病原的研究,是当前我国发展对虾养殖业的重要课题,它对虾病的防治与检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此,我们对近十多年来已发表的有关对虾病毒方面研究的论文和资料作一概述,希望能对同行的研究工作有所稗益。l对虾病原的研究l.且国外已发现的对虾病毒种类自1974年Cou。h【‘’报道了第一种对虾病毒以来,共发现了15种病毒或似病毒颗粒:对虾杆状病毒(BP)、对虾中肠腺坏死病毒(BMNV)、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对虾传染性皮下与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