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滇龙胆不同部位裂环烯醚萜类物质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临沧云县滇龙胆不同部位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在滇龙胆根、茎、叶、花中均有分布;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在根部含量较高,分别为(35.88±5.89)mg/g和(1.35±0.33)mg/g;当药苷在花部含量最高,为(0.97±0.24)mg/g.(2)不同部位有效成分间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3)相同海拔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下滇龙胆根部龙胆苦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茎部、叶部獐牙菜苦苷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2.
73.
甲藻的异养营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军  郭术津 《生态学报》2011,31(20):6270-6286
综述了甲藻的异养类型。目前已知异养营养型在甲藻中广泛存在,只有很少几种甲藻营严格自养营养方式。有近一半的甲藻物种是没有色素体的,还有很多甲藻即使具有色素体也会有异养营养需求,称为兼养营养类型。这些兼养类群不一定主要以有机物作为其获取碳的来源,而仅仅是补充一些生长必需的有机物如维生素、生物素等。兼养类群以渗透营养和腐食营养方式进行,同时也可以寄生方式和共生方式进行兼养生活。无色素体的甲藻以有机物作为碳的唯一来源,仅仅依靠异养方式生存,属于严格异养营养方式,又称有机营养型。它们是甲藻异养营养型的主体,其主要类型有寄生、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由于吞噬营养是甲藻异养的主要类型,因此论述了3种吞噬营养型:吞噬营养方式、捕食茎营养方式和捕食笼营养方式。吞噬营养方式在无甲类和具甲类甲藻中都有存在,主要通过甲藻细胞的纵沟或底部对猎物进行吞噬,也有研究发现吞噬部位为顶孔或片间带。捕食茎营养方式是通过捕食茎刺穿猎物细胞膜并吸食其细胞质来获取营养,在异养甲藻中也较常见。捕食笼营养方式只在原多甲藻属(Protoperidinium)和翼藻属(Diplopsalis)里发现,是甲藻通过鞭毛孔分泌细胞质到胞外形成捕食笼将猎物包裹并进行消化来摄食的。甲藻摄食对象尺寸范围变化较大,小至几微米,大至几百微米。有些甲藻具有摄食选择性,通过感应猎物释放的化学物质来判断猎物的位置并进行摄食,摄食完成后由于体积的增加经常会发生细胞分裂和蜕鞘。对于甲藻异养的其他形式如拦截摄食营养方式、伪足摄食营养方式、口足摄食营养方式、触手摄食营养方式等只作简单介绍。还就甲藻异养的研究方法、其生态学意义和进化学意义进行简要论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4.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释放N2O潜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金花  黄懿梅  张宏  安韶山 《生态学报》2011,31(13):3778-3787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热条件对黄土丘陵区林地、草地和果园土壤释放N2O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土壤中不同氮素形态的变化,旨在探讨影响土壤释放N2O潜力的因素。结果表明:土样中N2O通量与温度显著相关(r=0.1599, P<0.05),均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35℃时达到最大。N2O通量与土壤水分含量极显著相关(r=0.2499,P<0.0001),在土壤水分含量较低时,各土样中N2O通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水分接近田间持水量时N2O通量最大,超过田间持水量时N2O通量急剧下降。土壤水分和温度对N2O通量的影响可用拟合方程F=a bT cT^2 dT^3 eT^4 fW来描述。在培养条件下,土壤中N2O的释放总量大小依次为:果园土>林地土>草地土,果园土释放N2O的总量分别比林地土和草地土的释放总量多30%,14%。土壤氮素形态与N2O的释放量有一定关系,但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75.
76.
覃建雄  李修蕃  凌辉 《蛇志》2011,23(3):278-280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合理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17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合并甲亢22例。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均改善。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对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以全部切除病灶为原则,包括单侧或双侧腺叶切除。  相似文献   
77.
夏闲期轮耕对小麦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Hou XQ  Wang W  Han QF  Jia ZK  Yan B  Li YP  Su Q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0):2524-2532
2007-2010年在宁南旱区研究了夏闲期免耕/深松/免耕(T1)、深松/免耕/深松(T2)、连年翻耕(CT)3种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年夏闲期T1和T2处理后,农田土壤蓄水效率平均分别较连年翻耕处理提高15.2%和26.5%;T1和T2处理的降水潜在利用率较高,分别达到37.8%和38.5%,降水生产效率平均分别较连年翻耕处理提高9.9%和10.7%.夏闲期轮耕能显著降低休闲期的土壤无效蒸发,有效保蓄小麦生长期的土壤水分.在冬小麦生长前期,T1和T2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平均分别较连年翻耕处理增加6.8%和9.4%;在拔节-抽穗-灌浆期,与连年翻耕处理相比,两处理可显著提高0 ~ 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较高.不同轮耕模式在增加作物耗水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CT处理相比,3年T1和T2处理作物耗水量平均分别提高5.2%和6.1%,产量分别增加9.9%和10.6%,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4.5%和4.3%.相关分析表明,在干旱缺水的宁南地区,冬小麦播种期、拔节-抽穗-灌浆期的土壤蓄水量可显著影响产量,尤其抽穗期的土壤蓄水量对产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8.
幸福农庄位于台北县淡水镇与三芝乡交界处,是由黎旭瀛、陈惠雯夫妇带领会员、志工一同建立的"人与自然共生的教育基地",以推广"秀明自然农法"和"健康饮食教育"理念为目的。秀明自然农法又称"无肥料栽培",是一种提倡自耕自足的生活方式,作物栽培不加任何肥料甚至畜牧粪便,讲究食物均取之天然。其原理来自大自然:森林中的树木或路边的野草无人施肥,仍能生生不息;而田间的蔬菜正是过度地依赖外力,才失去从土地获取养分的能力。在陈慧雯夫妇的辛苦操持之下,"幸福农庄"的规模渐渐扩大,目前农产品有100多种稻米、芭蕉是主要  相似文献   
79.
《人与生物圈》2011,(2):39-39
◇坚信通过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们之间产生的直接的、自发的和平等的接触,旅游是推进和平的重要力量和增进世界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的重要因素;◇也坚信如果能够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一定规则,负责任的和可持续的旅游与支持旅游部门企业运行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环境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不同的加热方式对嗜肺军团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法的影响方法:用已知的13株嗜肺军团菌样本,采用空气浴、水浴和PCR仪同时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观察沉淀反应、荧光反应以及产物电泳结果。结果:水浴和PCR仪加热LAMP反应的沉淀产物较多,荧光反应较强,电泳检测结果较为明显。空气浴的3种检测结果均较弱。结论:采用水浴和PCR仪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的效果较好,从仪器设备的成本及实验条件考虑,采用水浴是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首选的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