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3篇
  免费   647篇
  国内免费   652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摘要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和评价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342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是否并发CAL分为CAL组和非CAL组。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H-L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预测模型拟合优度和对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预测价值。结果:342例川崎病患儿CAL发生率为16.67%(57/342)。单因素分析显示,CAL组发热持续时间≥10 d、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延迟、IVIG无反应比例和单核细胞比例(MO%)、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高于非CAL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持续时间≥10 d、IVIG治疗延迟、IVIG无反应和MO%、CRP、ESR、PCT、cTnI升高为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H-L检验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95%CI:0.876~0.939)。结论:发热持续时间≥10 d、IVIG治疗延迟、IVIG无反应和MO%、CRP、ESR、PCT、cTnI升高为川崎病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川崎病患儿并发CAL预测模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通过制备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基于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将丹参多酚酸盐应用于心肌梗死治疗积累理论基础。方法:选取SPF级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丹参多酚酸注射低剂量组(C组)丹参多酚酸注射高剂量组(D组)。B、C、D组大鼠制备为心肌梗死模型,A组大鼠仅进行假手术操作。B、C、D三组大鼠均接受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治疗,A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大鼠心动图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损伤相关指标、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干预后,B、C、D组大鼠的LVEF、LVFS和dP/dt max、dP/dt min均下降,且C、D组高于B组,D组高于C组;同时B、C、D组大鼠LVEDD高于A组,C、D组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B、C、D组大鼠CK、CK-MB、LDH水平均高于A组,同时C、D组均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干预后,B、C、D组大鼠IL-1β、IL-6、TNF-α水平均高于A组,同时C、D组均低于B组,且D组低于C组;干预后,B、C、D组大鼠SIRT3、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及mRNA表达量均高于A组,同时C、D组大鼠高于B组且D组高于C组;同时B、C、D组PPARγ蛋白表达量及mRNA表达量均高于A组,且C、D组低于B组,D组低于C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缓解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下调炎性因子水平相关,且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的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TM)调控miR-495-3p/心肌细胞增强因子2A (MEF2A)通路对缺氧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和机制。 方法将PC12细胞进行正常培养(对照),缺氧(缺氧24 h),缺氧+ 0.1、1、10 μg/mL TM、缺氧+ miR-NC (转染miR-NC),缺氧+miR-495-3p (转染miR-495-3p模拟物),缺氧+TM+anti-miR-NC (转染anti-miR-NC,10 μg/mL TM)和缺氧+ TM+anti-miR-495-3p (转染anti-miR-495-3p,10 μg/mL TM)处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495-3p、心肌细胞增强因子2A (MEF2A)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与对照比较,缺氧处理的PC12细胞LDH漏出率[(9.46±0.97)﹪比(45.69±4.31)﹪]、细胞凋亡率[(5.36±0.54)﹪比(28.36±2.41)﹪]、MEF2A mRNA(1.00±0.08比2.74±0.26)和MEF2A蛋白表达水平(0.39±0.03比0.87±0.06)均升高;SOD活性[(12.24 ±1.13)比(5.13±0.52 )U/mL)]和miR-495-3p表达水平(1.00±0.08比0.35±0.03)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缺氧处理比较,缺氧+0.1、1、10 μg/mL TM干预的PC12细胞LDH漏出率[(45.69±4.31)﹪比(32.14±3.84)﹪、(23.54±3.17)﹪、(16.87±1.46)﹪]、细胞凋亡率[(28.36±2.41)﹪比(22.46±2.31)﹪、(17.14±1.65)﹪、(10.23±1.12)﹪]、MEF2A mRNA(2.74±0.26比2.26±0.23、1.87±0.19、1.34±0.18)和MEF2A蛋白表达水平(0.87±0.06比0.75±0.05、0.63±0.04、0.46±0.03)均降低;SOD活性[(5.13±0.52)比(6.87±0.69 )、(8.01±0.81)、(10.12±1.02)U/mL]、miR-495-3p表达水平(0.35±0.03比0.49±0.04、0.61±0.06、0.83±0.07)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缺氧+ miR-NC比较,缺氧+ miR-495-3p的PC12细胞LDH漏出率[(46.87±4.28)﹪比(19.65±1.87)﹪]和细胞凋亡率[(28.38±2.44)﹪比(12.36±1.25)﹪]均降低,SOD活性[(5.15±0.51)比(9.67±0.97)U/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缺氧+TM+anti-miR-NC比较,缺氧+TM+anti-miR-495-3p的PC12细胞LDH漏出率[(17.64±1.79)﹪比(32.69±3.57)﹪]和细胞凋亡率[(10.98±1.75)﹪比(22.64±2.13)﹪]均升高,SOD活性[(12.63±1.27)比(7.32±0.71)U/m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TM通过上调miR-495-3p/MEF2A通路对缺氧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为了探讨地塞米松对子代大鼠海马轴突的影响,建立了孕期地塞米松暴露(prenatal dexamethasone exposure, PDE)模型。Wistar大鼠于孕中晚期皮下注射地塞米松(0.2 mg·kg-1·d-1),部分子代于孕20天(GD20)、出生后12周(PW12)处死取海马样本,检测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活化指标以及轴突损伤指标。PDE子代胎鼠海马GR活化,GR、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glucocorticoid-regulated kinase 1, SGK1)和FK506结合蛋白(FK506 binding protein 5, FKBP5)表达显著增加。轴突损伤指标包括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信号素3A(semaphorin 3A, SEMA3A)和集聚蛋白(agrin)表达明显升高。而PDE成年子代大鼠海马GR无明显活化,轴突损伤指标GAP43、SEMA3A和AGRIN表达明显升高。研究结果证实PDE通过活化胎海马GR引起轴突发育损伤,且轴突损伤可延续至出生后。  相似文献   
999.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以细胞内脂质活性氧堆积为特征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广泛存在于肿瘤、癌症、急性肾损伤等多种疾病当中。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 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脊髓损伤的具体发生机制及高效治疗方法仍在探索当中,这也是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调控神经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是治疗SCI的重点。然而,对于铁死亡参与脊髓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缺乏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脊髓损伤后铁死亡方面的相关文献,针对铁死亡参与脊髓损伤的调控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治疗脊髓损伤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到2021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各63例。微创组给予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开放组给予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微创组的切口长度等围手术指标均少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1 d、3 d、5 d与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7 d的的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内固定移位、神经根脊髓压迫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2 %,低于开放组的22.2 %(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P物质(SP),和β-内啡肽(β-EP)含量高于术前1 d,微创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含量高于术前1 d,微创组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控制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水平,减少创伤,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