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7篇
  免费   642篇
  国内免费   64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机体内白细胞介素1的调节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体内白细胞介素1以较低浓度完成其相庆的生理反应,其含量缺乏或过高时均给机体造成不良影响。机体内存在一系列正、负反馈调节机制,如微生物代谢产物、产列腺素、自身抗体、可溶性受体及其受体拮抗剂等物质在白细胞介素1的产生、代谢及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等各个环节上进行调节。众多因素构成一个调节网络,限制白细胞介素1的作用过程和强度,以维持机体的自我稳定。  相似文献   
32.
对蟾蜍的56个视顶盖神经元的视觉反应进行了定量考察和分析,发现它们不仅对黑目标起反应,也对结构目标起反应.同相运动的结构背景使53.5%的神经元的反应完全抑制,而异相运动则只有10%的神经元完全被抑制,却有21.6%的神经元反应增强.遮盖感受野(RF)中心区,则同相运动使某些细胞脱抑制,而异相运动使其抑制强度稍有增强.遮盖RF的外周区,几乎全部研究过的神经元对结构背景运动本身也起反应。本研究还发现,如果预先将一目标放在兴奋性感受野(ERF)中央静止不动,并使结构背景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较长时间后突然停止运动,则被研究过的66个视盖神经元中有29个发放一串脉冲,即神经元的运动后放电.各个神经细胞放电的脉冲多寡不一。若在ERF中央不放置静止目标,仅是结构背景的水平运动不能诱发放电.此效应的出现,既与目标背景间反差符号(即目标为白色或黑色)无关,也与背景的运动方向无关。为诱发这一效应,不仅要求背景运动时间较长(至少在20秒以上),而且目标的面积要有足够大。  相似文献   
33.
维生素C·Cu·菲咯啉系统对DNA的定位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维生素C·Cu·菲咯啉系统对DNA的定位损伤柯德森,王爱国,罗广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关键词活性氧;DNA;定位损伤活性氧对DNA的损伤已经被很多工作所证实”””,这种伤害是由0B”直接作用于DNA所引起的”’“。但是OH’...  相似文献   
34.
高等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免疫亲近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火箭免疫电泳分析表明:大豆叶绿体抗体与大豆线粒体有免疫交叉反应,同时大豆线粒体抗体与大豆叶绿体也有免疫交叉反应,但是大豆线粒体的抗体与鼠肝线粒体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这说明高等植物线粒体对叶绿体比之对动物线粒体在免疫特性上有更大的亲近性,亦即高等植物线粒体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有更大的同源性。经火箭免疫电泳、交叉免疫电泳和线状免疫电泳进一步分析表明:菠菜偶联因子抗体(AbCF_1)和大豆线粒体、大豆叶绿体间,大豆线粒体抗体与CF_1和大豆叶绿体之间,以及大豆叶绿体的抗体(AbC)与CF_1和大豆线粒体间有免疫交叉反应,说明两种换能器之间有免疫亲近性,并分别与CF_1存在免疫亲近性。这揭示两种换能器免疫亲近性的表现是由于存在共同物质基础所致,这内在共同物质基础是偶联因子。这个结果有力地支持高等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以及发生上存在同源性的观点,在理论上也为两种换能器的起源和演化上存在同源性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35.
利用快速冷冻固定和电子微探针技术,对电刺激诱发爪蟾延迟性肌肉损伤过程中肌浆网与胞浆钙、镁、钠、钾进行定量分析。电刺激后3h,胞浆钙增加3.0mmol/kg dw,肌浆网钙下降7.53mmol/kg dw。至刺激后6h,胞浆钙增加达5.33mmol/kg dw,肌浆网摄取钙加强。在延迟性结构变化发展中,细胞内钠、钾也持续上升,而镁则逐渐下降。结果表明,延迟性肌肉结构异常与胞浆钙增高具有一致性。胞浆钙  相似文献   
36.
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腺IAPP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正常雄性Wistar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腺IAPP-IR阳性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生后1天的大鼠胰岛内即已存在IAPP-IR阳性细胞,双染法证实IAPP与胰岛素共存于胰岛B细胞的胞质内。IAPP细胞免疫反应强度随生后发育而变化,28天以后趋于稳定。胰腺外分泌部也有散在的IAPP-IR细胞。本文初步探讨了上述结果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究气道吸入不同浓度PM2.5混悬液是否能激活大鼠心肌组织NLRP3炎性小体引起心脏功能的损伤,为寻找相关药物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7.5 mg/kg)、中(15 mg/kg)、高(30 mg/kg)剂量染毒组,每组7只。染毒组通过非暴露式气管滴注相应剂量混悬液(1 mL/kg),6 d 1次,持续2个月,对照组大鼠滴注等量生理盐水,滴注期间每日记录大鼠生理状况。末次滴注完成后,禁食12 h, 1%戊巴比妥钠(50 mg/kg)麻醉,以心肌组织病理切片、心肌细胞凋亡状况、心肌谱酶变化反应心脏功能状况;以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及mRNA表达,血清中IL-1β、IL-6、TNF-α、IL-18表达水平反应心肌组织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状况。结果 滴注不同剂量PM2.5混悬液后,各染毒组大鼠不同程度毛色变黄、无光泽,活动减少,饮食、体重无明显影响,心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横纹断裂、细胞减少、排列无规则、细胞核固缩、水肿的现象。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K、LDH、AST水平,Bcl-2、IL-1...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系统评价益生菌补充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或骨量减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个公共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9月,无语言限制,使用随机对照方法,评估补充益生菌补充剂对腰椎、股骨颈、总髋关节骨密度(BMD)、T值(T-value)、胶原降解产物(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水平和不良反应率的影响。结果 纳入了8篇RCT文献,647名参与者,治疗组有325名,对照组322名。结果显示益生菌组在提高PMOP和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的腰椎BMD、股骨颈BMD、T值、BGP和降低绝经后妇女CTX、BALP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治疗PMOP患者后显著提高腰椎BMD、股骨颈BMD、全髋关节BMD、T值和降低CTX、BALP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干预PMOP和骨量减少患者后显著提高骨密度及降低骨代谢,对PMOP患者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39.
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的交叉免疫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首次比较了经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叮咬三次后再经二棘血蜱(Haemaphysalisbispinosa)叮咬的家兔与仅经二棘血蜱叮咬的家兔的交叉免疫抗性。二棘血蜱叮咬被中华硬蜱致敏的家兔时,吸血增重为:143.12±32.67mg,但二棘血蜱在正常家兔体上寄生,初次吸血增重为:181.30±44.35mg,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唾液腺提取物(SGE)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两者分别有24条和22条电泳带,中华硬蜱主带有6条,分子量分别为142、105、94、66/65、64和56kD,而二棘血蜱主带有5条,分子量分别为:215、114、105、66/65和58kD,经中华硬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和经二棘血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作免疫印渍,均显示出105kD这一电泳带。该实验表明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叮咬家兔两者之间存在着交叉免疫反应,提示105kD蛋白质抗原可能是两者的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40.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已被证明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调控铁离子代谢、活性氧堆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以及核转录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特异性受体/核转录因子-κB通路的表达,可抑制铁死亡发生,从而预防改善AP。AP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性病症,10%~20%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常合并其他器官(肠黏膜、肝、肺、肾等)损伤。目前,AP尚无明确的发病机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归纳出铁死亡在AP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SAP引发相关器官(肝、肺、肾、肠黏膜)损伤的影响,以期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治疗提供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