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以盛果期10a生品种‘阿部白’桃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进行连续2年定位施肥试验,设置放射沟施全量肥(R_(NPK))、放射沟施半量肥(R_(1/2NPK))、注射施全量肥(I_(NPK))和注射施半量肥(I_(1/2NPK))4个处理,分析注射施肥对桃园0~6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讨注射施肥在桃树生产中的应用,为高效施肥和提高水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桃幼果膨大期(5月15日),0~40cm土层中,试验各处理的总氮钾含量差异不明显,注射施肥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放射沟施肥;果实成熟前期(7月15日),在相同施肥量下,0~40cm土层中注射施肥处理的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以I_(NPK)处理的最高,且分别比放射沟施肥处理显著提高16.61%、12.56%和10.15%、23.93%,同时注射施肥处理的0~40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均低于放射沟施肥处理,部分处理差异达显著性水平;不同处理对土壤中磷的影响较小。(2)果实成熟前期,0~60cm土层中注射施肥土壤中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以及0~20cm土层的碱性磷酸酶均显著高于放射沟施肥;同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与土壤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3)INPK处理的桃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且分别比R_(NPK)处理显著增加了12.24%和11.21%;I_(1/2NPK)处理的单株果实产量最高(65.25kg)并显著高于放射沟施肥处理,但与INPK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注射施肥对桃树土壤中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以及果实品质都有积极的影响,且以NPK全量注射施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2.
以台湾‘长香’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品种为材料,通过设置钾肥横向与纵向施肥的田间试验,探讨辣椒最佳钾肥用量及其运筹。结果表明,在设定氮、磷肥施用量分别为15.0、3.5 kg·667m-2的条件下,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辣椒的株高、幅宽、茎粗的长势及果长、果粗、单果重等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辣椒产量(y)与钾肥施用量(x)两者呈y = -2.2743x2 + 53.402x + 802.45的相关性(r2 = 0.973),钾肥最佳施用量为11.74 kg·667m-2;在同样条件下,钾肥施用量12.00 kg·667m-2,按基肥与追肥不同比例进行施用,辣椒株高、幅宽、茎粗的长势及果长、果粗、单果重等品质与产量均有所差异,其基肥∶追肥按2∶8的配比进行运筹施用,辣椒品质与产量均明显优于其他配比。  相似文献   
53.
答:我们首先要从农作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说起:农作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一般分两步进行:第1步称为交换吸附:在根细胞的细胞膜表层存在着较多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其中主要是H^ 和HCO^3-,这些离子主要是由植物根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与周围环境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H2CO3后,再电离产生了H^ 和HCO^3-,这些离子可以分别与周围土壤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发生交换,  相似文献   
54.
长期施肥条件下黄土旱塬土壤N03^--N的淋溶分布规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黄土旱塬区,长期施肥对土壤剖面NO3^-1—N含量和分布有显著影响.施用化学氮肥,土壤剖面中出现NO3^-1—N的淋溶与深层累积,而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有减弱NO3^-1—N向更深层淋溶的作用.单施氮肥处理(N),NO3^-1—N的累积峰深度最大,为120~200cm;N、P有机肥配施处理(NPM),NO3^-1—N的累积峰值最高,但峰深度降低至60~120cm;N、P配施(NP)累积深度为80~140cm.不施氮肥,分布在土壤剖面中NO3^-1—N含量显著降低.氮肥用量愈大,NO3^-1—N的累积量愈大.N、P配施可以有效降低NO3^-1—N累积.在同一氮肥用量下,NO3^-1—N累积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5.
长期施肥对NO3^——N深层积累和土壤剖面中水分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研究了旱地农业系统中,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降水对NO3^--N积累、剖面水分分布以及N有收量、回收率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和氮肥施用量显著影响作物产量。施用氮肥在土壤剖面中造成NO3^--N深层积累,其中NPM处理累积层位于60-120cm,累积量相当于3.0年的年度施肥量(120kg·hm^-2),NP处理累积层位于80-140cm,相当于1.4年施肥量。随着降水的年际间波动,进化论在丰水年、平水年还是干旱年,NPM处理耗水量>NP处理>M处理>P,CK处理。12年不同施肥造成了土壤剖面水分差异。冬小麦播种前不同施肥处理0-100cm水分剖面分布差别不大,NPM处理、NP处理(除丰水年外),土壤100-300cm含水量迅速降低,干旱年M处理缓慢降低,P和CK处理在任何年份变化都不大,氮肥回收率随着降水的波动也呈现相应的高低变化,NPM、NP处理的高低波动幅度最大。NPM、NP处理NO3^--N累积与N素回收率的降低、土壤水分亏缺基本吻合。由此也反映了水分-作物-施肥三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56.
灌溉施肥部位对玉米同化物分配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土柱管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深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地上地下部分同化物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表下灌施抑制了玉米生育早期的地上部分生长,使根系向土壤中下层的分布加强,从而保证了作物中后期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生长的最佳灌施深度为30cm。  相似文献   
57.
贾鹭 《植物杂志》2009,(12):88-88
高中生物教学涉及探究性学习与实验,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探究玉米的喇叭口施肥法”的实践活动,便是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探究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58.
前途无量     
当生物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在始于靶标鉴别和验证的药物设计过程中,人类DNA测序数据的合理使用便占据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十多年来,制药工业已经设计了不计其数的小分子、肽和抗体,用于抑制临床相关的人类蛋白质靶,其中,多数是在前基因组时代鉴别和验证的。然而,出干各种原因,许多临床相关的人类蛋白质是完全不可药化的。  相似文献   
59.
施肥对潮棕壤钾收支及钾在作物体内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子绍  宇万太  张璐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337-2340
通过1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K的收支及K在作物体内的分配.结果表明,施K肥处理的大豆籽实和秸秆中K浓度高于不施K肥处理;而施K肥处理的玉米籽实K浓度在各个处理间几乎没有变化.在不施K肥条件下,单一施用N肥或NP配施均可造成K的严重亏缺.保持农业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可以缓解K收支赤字,而配合适量K肥的施用可以实现作物高产,平衡土壤中K收支.  相似文献   
60.
利用GIS模拟变量施肥尺度对施肥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氮肥变量施肥为例。采用GIS技术分别模拟不同肥力水平、不同空间变异和不同相关距条件下变量施肥尺度对施肥量的影响.首先用“Turning Band Method”方法随机生成符合指定均值、方差和空间分布(半方差模型)的一组表示最小施肥单元的土壤养分数据,每组10~4个数据,对每组数据进行了100个等级尺度单元的相关施肥量计算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1)随着变量施肥单元面积减小,施肥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或保持不变;(2)相同土壤肥力,空间变异越大时,随着施肥尺度增大,平均施肥量增大越明显,而且施肥临界养分过渡带的变量施肥合理性受尺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