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目的 明确引入合理冗余因素的医生需求测算方法中各项指标的统计口径,数据来源和调整方法,为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套具有操作性的流程路径。方法 以某新建医疗机构为例,应用引入合理冗余的医生需求测算思路,通过收集数据、文献检索、专家论证等方法,明确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实际操作路径。结果 根据提出的测算路径测算得到的某新建医疗机构医生和床位配置标准符合当地经验判断,测算结果被当地卫生计生委认可,同时该测算路径被上级卫计委认可作为该机构审批依据。结论 提出的引入合理冗余因素医生需求测算方法的实现路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按照该实现路径得到的测算结果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黄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对长期不同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进行了22年的黄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碳(C)、磷(P)与微生物生物量C(MBC)、P(MBP)的变化及其耦合特征,旨在探讨黄壤地区合理培肥模式以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试验包括10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氮肥(N)、磷钾配合(PK)、氮钾配合(NK)、氮磷配合(NP)、氮磷钾配合(NPK)、单施有机肥(M)、3种有机无机肥配施(1/4M+3/4NP、0.5MNP、MNPK).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N和NK处理土壤有机碳(TOC)、全磷(TP)、MBC、MB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施磷处理(PK、NP、NPK)则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与不施肥和施用无机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各处理TOC、MBC、MBP及MBP/TP均显著增加,其中M和MNPK处理增幅最大.MBC/MBP、TOC/MBP、MBC/TP以施用有机肥处理最低,N处理最高.土壤MBC、MBP及其耦合关系与土壤TOC和有效磷均呈极显著相关,TOC是影响MBC、MBP、MBP/TP的直接因素,而有效磷则是影响MBC/MBP、TOC/MBP、MBC/TP的直接因素.土壤MBP及碳、磷耦合关系各指标可以有效区分单施化肥和施用有机肥的不同施肥方式,可作为评价黄壤稻田磷素肥力的生物学指标.配施有机肥是增加黄壤稻田磷有效性、提高土壤供磷潜力和保持土壤生物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兵 《生命世界》2007,(5):52-53
研究表明,人体需要大约40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虽然人们吃下去丰富的食物,但获得的某些至关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却仍然太少。究竟什么样的合理饮食才能使人们生活得更好呢?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折叠规律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蛋白质折叠类型分类是折叠规律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以SCOP数据库的蛋白质折叠类型分类为基础、以Astral SCOPe 2.05数据库中相似性小于40%的α、β、α+β及α/β类所属的折叠类型为研究对象,完成了989种蛋白质折叠类型的模板构建并形成模板数据库;基于折叠类型设计模板建立了蛋白质折叠类型分类方法,实现了SCOP数据库蛋白质折叠类型的自动化分类。家族模板自洽性检验与独立性检验所得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MCC的平均值分别为:95.00%、99.99%、0.94与90.00%、99.97%、0.92,折叠类型模板自洽性检验与独立性检验所得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MCC的平均值分别为:93.71%、99.97%、0.91与86.00%、99.93%、0.87。结果表明:模板设计合理,可有效用于对已知结构的蛋白质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NP配施对平茬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苗木各器官N、P、K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分析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根、茎、叶、萌条)的ω(N)∶ω(P)、ω(N)∶ω(K)、ω(P)∶ω(K)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各器官间N、P、K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及其变异来源。采用N、P二因素三水平的3×3回归设计开展不同施肥试验,并对苗木采样测定,研究NP配施对平茬后云南松根、叶、茎及其萌条N、P、K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茬后云南松苗木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分配没有统一的规律,展现出丰富的变异。随着施肥季节的变化,ω(N)∶ω(P)在根、茎和萌条中逐渐下降,在叶中先下降后上升,但总体差异不大。单施N肥、P肥和NP配施均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产生一定差异,总体来看NP配施更有利于促进苗木的生长,且以处理5(N1P1)表现为极显著(P<0.01)。云南松苗木各器官N、P、K化学计量比主要受N×P交互作用的影响,其次是N,影响最小的是P。除在根和叶中ω(N)∶ω(P)与ω(N)∶ω(K)之间相关性发生改变之外,其余两两间的正负...  相似文献   
16.
不测土条件下半定量施肥原理和模型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不测土条件下半定量推荐施肥的需求矿质营养学说是施肥最基本原理 ,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主动施肥时期的开始。从早期的定性施肥阶段 ,发展到今天的定量施肥阶段 ,如何确定施肥量一直是施肥技术的核心和难点。测土是定量施肥或精确施肥的前提。然而 ,测土本身存在各种偏差或精度、测土需要费用 ,本文仅对代表性的不测土施肥模型及其原理进行评述。即使有了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结果 ,如何将其转化为一季内土壤提供的养分量一直是个理论难题 ,特别是N素土壤供应量更为难测或难以估算。因此 ,如何在使用定量施肥模型的同时 ,而又将土壤养分因…  相似文献   
17.
农业新技术在植物营养与施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福生   《广西植物》1998,18(3):285-290
作为农业学科中从事植物、土壤、肥料、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的一门学科,植物营养与施肥对农业生产发展及农业生产率提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曾主导了农业的第一次技术革命。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使植物营养与施肥的研究和测试手段得到更新,在植物营养分子遗传、根际微生态、生物肥料、专用肥和控释肥、计算机控制的施肥模式和精确施肥技术等方面将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将成为推动农业产生飞跃性发展的主导因素,这就意味着又一次农业新技术革命。必须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及其掌握和应用植物营养与施肥高新技术成果的能力,加强政府组织和管理,增加投入,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交流和合作,优化农业生产模式,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开发和推广应用的中介体系,才能加快我国植物营养与施肥高新技术的研究及成果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旱作果园深沟施肥对苹果树根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干挖壕沟法研究了深沟施肥农艺措施对旱作苹果树根系的重量、结构和分布范围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挖泡的对照相比,深沟施肥后,根系的总重量、总体积和分布深度都大幅度减少,总重量减少了50%,总体积减少了60%,分布深度减小了1.8m;但吸收根的总长度增加,吸收根在总根量中所占的比例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佘建明  陆维忠 《遗传》2010,32(5):409-410
<正>1912年11月7日,奚元龄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农村,1932年以优异的成绩从江苏省省立常州中学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在校期间,得到冯泽芳  相似文献   
20.
收集整理1979~2008年中国长期施肥试验文献, 提取和整合了这些长期施肥试验中农田表土有机碳的资料. 采用有效文献涉及中国大陆23个省区的70个长期试验点(其中旱地42个, 水田28个), 涵盖16种土壤类型. 总样本481个(旱地346个, 水田135个). 将施肥处理分为6种类型: N: 无机氮肥; NP: 无机氮磷肥配施; NPK: 无机氮磷钾肥配施; O: 单施有机肥; OF: 有机无机肥配施和其他非平衡施肥(如单施磷或钾, 磷钾配施和氮钾配施等). 按农田土壤总体和区分旱地与水田两种农业利用类型, 分别统计分析一种施肥处理下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于特定试验对照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这些长期试验不同施肥处理下农田表土有机碳在时间上成总体上升趋势, 旱地和水田表土有机碳年均变化量分别介于−0.14~0.60和−0.12~0.70 g·kg−1·a−1之间, 年均增量分别为0.13和0.19 g/kg. 水田增长高于旱地. 不同长期试验地点间施肥处理下, 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积累趋势相似, 而且与单施氮肥和化肥相比, 有机施肥和化肥配合平衡施肥普遍较大幅度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积累速率. 尽管随着试验持续时间的延长, 土壤有机碳增幅存在下降趋势, 但良好施肥的固碳效应在旱地土壤中可持续15年以上, 在稻田可持续20年以上, 且其技术效应的幅度仍然十分明显. 因此, 良好施肥管理的推广可以作为促进中国农田生产力和土壤长期固碳潜力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