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2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346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527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576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473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479篇
  2003年   551篇
  2002年   636篇
  2001年   496篇
  2000年   525篇
  1999年   445篇
  1998年   424篇
  1997年   524篇
  1996年   438篇
  1995年   544篇
  1994年   504篇
  1993年   471篇
  1992年   506篇
  1991年   466篇
  1990年   416篇
  1989年   414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136篇
  1984年   111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剪股颖属植物14种及1变种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剪股颖属植物叶下表皮长细胞多为长筒形,副卫细胞为平行形,脉上常见刺细胞,脉间有刺细胞或无或偶见,脉间具有短细胞或缺如;脉上硅细胞大多为结节形.(2)种间叶表皮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脉间长细胞的形状及细胞壁的平直与否,气孔器分布的列数,脉间短细胞的有无,脉间刺细胞的有无,表明叶下表皮的差异可以作为种间的分类依据.(3)叶下表皮微形态的证据不支持山东剪股颖(Agrostis shandongensis F.Z.Li)作为玉山剪股颖(A.infirma Büse.)的异名处理,支持山东剪股颖和昆嵛山剪股颖(A.transmorrisonensis Hayata var.kunyushanensis F.Z.Li)的成立.并对昆嵛山剪股颖重新命名为[A.sozanensis Hayata var.kunyushanensis(F.Z.Li)F.Z.Li & C.M.Xu].  相似文献   
992.
蜘蛛抱蛋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9种蜘蛛抱蛋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结果表明,9种植物叶下表皮的细胞都为长方形,垂直壁为直的,垂周界限为凸的,外层周壁凹陷。气孔椭圆形至卵圆形,气孔外拱盖表面多平滑,其内缘近平滑、浅波状或锯齿波状;角质膜多为脊状条纹、有的外层周壁有横纹或颗粒。气孔大小与染色体的倍性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种间叶表皮特征表现出一定差异,对种的划分有一定的分类鉴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中国沙塘鳢属鱼类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塘鳢属鱼类为东亚特有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中国产沙塘鳢属鱼类分类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测定了中国产沙塘鳢属鱼类全部种类的线粒体12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中下载的2种日本沙塘鳢属鱼类和塘鳢科鱼类同源序列,探讨中国产4种沙塘鳢属鱼类的物种有效性,分析沙塘鳢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作者所使用的同源序列长度为690bp,其中变异位点258个,简约信息位点201个,包括插入/缺失位点34个,转换/颠换平均值为3.0,表明12S rRNA基因是研究沙塘鳢属鱼类系统发育关系的合适分子标记。基于p-distance模型的6种沙塘鳢属鱼类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24,种间遗传距离为0.058—0.064,支持暗色沙塘鳢和中华沙塘鳢为不同种,中国产沙塘鳢属鱼类包括中华沙塘鳢、河川沙塘鳢、海丰沙塘鳢、鸭绿江沙塘鳢4个种的观点;至于中国还有没有新的沙塘鳢属鱼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海丰海塘鳢是河川沙塘鳢的姐妹群,暗色沙塘鳢与O.hikimius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而同属其余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则由于自展数据支持率较低而尚不明确。中国产沙塘鳢和日本产沙塘鳢并未单独分群,推测沙塘鳢属鱼类的共同原始祖先可能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地区,约在4.9—6.5百万年前的上新世开始分化,系统发育过程比较适合离散假说。  相似文献   
994.
描述了产于中国新疆的黄耆属(Astragalus)丁字毛类群2新种,即额尔齐斯黄耆(Astragalus eerqisiensis Z.Y.Chang,L. R. Xu & D.Podlech)和沙地黄耆(A.shadiensis L. R. Xu,Z.Y.Chang & D.Podlech).其中,额尔齐斯黄耆仅见于新疆布尔津县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与哈巴河黄耆(A.habaheensis)近缘,区别在于前者小叶菱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25(30)mm,宽(3)7~12(15)mm,旗瓣长20~22(25)mm,翼瓣顶端2裂;沙地黄耆产于新疆托克逊县东北部,散生于沙地荒漠,形态上与变异黄耆(A. variabilis Bunge ex Maxim.)接近,区别在于小叶5~7(9)枚而非11~19枚,旗瓣在中部收缩,植株全体被灰色毛而呈灰色.2新种均系中国特有种,其中额尔齐斯黄耆隶属于乌拉尔组(A. Sect.Helmia Bunge),沙地黄耆隶属于旱生组[A. Sect.Craccina(Stev.)Bunge].  相似文献   
995.
对中国堇菜属美丽堇菜亚属植物进行了系统学修订,确认中国堇菜属美丽堇菜亚属植物共有6种,列出分种检索表,对《中国植物志》51卷中未记载的3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塔城堇菜、深紫堇菜及隐距堇菜进行了绘图。  相似文献   
996.
山东莎草属叶表皮微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山东莎草属14个种和1个亚种植物的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脉间区长细胞为长筒形、短筒形,少数为近方形,边缘为波状、深波状;无短细胞存在;气孔器副卫细胞为三角形、圆屋顶形至三角形、高圆屋顶形和圆屋顶形;乳突存在于脉区长细胞上;刺毛仅存在于个别种中。根据脉区刺毛的有无,结合外部形态,可以分为有刺毛类型和无刺毛2个类型及4个亚类型。莎草属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高度一致,表明莎草属是一个自然类群,但在种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以为种的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紫金牛属圆齿组果实微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产紫金牛科紫金牛属圆齿组(Ardisia Sect. Crispardisia)16种植物的果实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经观察果实为球形,表面多无毛,稀有柔毛。多数种具腺点,极少数无腺点或不明显,腺点疣状、粒状或横棒状,腺点常与果实表面突起具对应关系。果实表面纹饰大致可分为3种:基本平滑、多皱、波状网纹。某些种不同部位的纹饰差异较为明显。本研究结果对种间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不支持将珍珠伞A. maculosa归并入钮子果A. polysticta中。  相似文献   
998.
基于ITS序列探讨荻属及其近缘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荻属是禾本科的一个小属,其分类地位存在争议。通过测定和从Gen Bank中提取荻属Triarrhena及其近缘植物的ITS序列,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外类群,采用MP(maximum parsimony)和NJ(neighbor-joining)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系统发育树基本相同。荻属和芒属Miscauthus的种类形成一个单系类群;河八王Narenga porphyrocoma与芒属和荻属的植物聚在一起并构成姐妹群;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与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聚成一小支并构成姐妹群,白茅与荻属的关系较远;荻属植物归并到芒属更为合理,不支持将荻属置入白茅属或另立一属的观点。斑茅与白茅、河八王及蔗茅Erianthus fulvus系统发育关系较近,而与滇蔗茅E.rockii及甘蔗属的竹蔗Saccharum sinense、甘蔗S.officinarum、细秆甘蔗S.barberi和甜根子草S.spontaneum的关系较远。甘蔗属、河八王属及蔗茅属关系复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山东产藨草属(Scirpus)11个类群的苞片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属11个种的苞片下表皮微形态根据脉间气孔器列数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其中类型Ⅰ:脉间气孔器为4~12列,又可分为2个亚类型;类型Ⅱ:脉间气孔器为1~2列,又可分为4个亚类型。研究表明:藨草属苞片下表皮微形态支持藨草属中藨草亚属和秆状苞藨草亚属的划分;支持藨草亚属中具球茎藨草组和丝状刚毛藨草组的划分;支持秆状苞藨草亚属中藨草组的成立;对于湖边藨草组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意见:该组仅包括青岛藨草S.trisetosusTang etWang和藨草S.triqueterL.两种,并将剑苞藨草S.ehrenbergiiB cklr.和水葱S.validusVahl分别独立成组,其新组名分别为:Sect.EhrenbergiiF.Z.Li,&L.N.Liu sect.nov.,Sect.ValidusF.Z.Li,&L.N.Liu sect.nov.。  相似文献   
1000.
Shao L  Hu S  Yang Y  Gu Y  Chen J  Yang Y  Jiang W  Yang S 《Cell research》2007,17(11):963-965
Dear Editor: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 gram-positive, anaerobic, spore-forming bacterium, is capable of using a wide variety of carbon sources to produce acetone, butanol and ethanol. To improve solvent productivity of C. acetobutylicum, metabolic engineering is considered as a useful tool in developing strains with industrially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o date, there are few useful methods for genetic manipulation of C. acetobutylicum, especially for gene disruption. To our knowledge, two types of vectors, including non-replicative and replicative integrative plasmid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gene-inactivation in C. acetobutylicum. By using non-replicative integrative plasmids, buk and solR genes of C. acetobutylicum were inactivated [1,2]. However, due to their low frequencies of transformation and recombination, the non-replicative integrative plasmids are usually transformed at less than 1 integrative transformant per mg plasmid DNA. To obtain the integrative mutant, it may require higher transformation frequencies up to 10^5, but the typical transformation fre-quencies were reported at 10^3 [3].[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