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目的:体外研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2B7)基因SNP rs28365062对霉酚酸酯(MMF)代谢的影响,明确该位点变异是否与MMF副作用具有潜在关系。方法:采用基因重组、定点突变技术构建UGT2B7基因SNP rs28365062不同等位基因过表达载体,POLO3000转染法将重组过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MS)系统检测霉酚酸(MPA)代谢产物--酰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物(Ac MPAG)24小时的生成量来评估转染不同等位基因细胞的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载体p IRES2-EGFP-prom(A)和p IRES2-EGFP-prom(G)并转染至HEK293细胞。LC/MS/MS系统检测结果显示携带G等位基因的突变型UGT2B7代谢MMF产生Ac MPAG的能力降低,产物Ac MPAG 24小时的生成量仅为野生型的18.60%(P0.001)。结论:UGT2B7基因SNP rs28365062可显著影响MMF代谢产物Ac MPAG的生成,可能是导致病人对MMF产生不同程度副作用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孕期不同剂量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暴露对大鼠胎盘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推断DEHP对胎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妊娠第11日起每日给予DEHP灌胃,剂量分别为:对照组(玉米油)、低剂量组(100 mg/kg)、中剂量组(500 mg/kg)和高剂量组(1000 mg/kg),妊娠第19日处死孕鼠,取胎盘组织分别做HE染色和电镜制片,观察各剂量组胎盘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各剂量组胎盘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与DEHP摄入量呈负相关,低剂量组胎盘无明显改变;中剂量组胎盘缩小,空泡化细胞增多,微观结构显示胞质内线粒体水肿;高剂量组胎盘迷路带血窦扩张淤血严重,滋养细胞变性、坏死。结论:DEHP可导致大鼠胎盘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这种病理改变是胎盘功能减退的形态学基础,可直接影响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3.
以科学诚信为原则,探讨高中生物学"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高活性干、鲜酵母的活化液即可与重铬酸钾浓硫酸反应变成灰绿色,严重干扰了实验结果;使用实验室培养的纯酵母可解决这一难题;遇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的不一定是酒精,还有其他醇类及还原性糖类等;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效率,缩短酵母菌呼吸作用时间,在30 min内完成酵母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64.
利用大肠杆菌工程菌廉价高效生产聚羟基丁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是近来国际上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对适宜于聚羟基脂肪酸酯生产的大肠杆菌菌株的选择和碳源利用试验,初步确立了大肠杆菌代谢工程改造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葡萄糖转移酶系统的改造和工程菌环境诱导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大肠杆菌工程菌无法同时利用多种碳源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难题。发酵试验证明,工程化改造的大肠杆菌利用廉价底物在5L发酵罐中分批培养32h后,菌体终浓度能够达到8.24g/L,聚羟基脂肪酸酯占细胞干重的84.6%。  相似文献   
65.
L-抗坏血酸洛芬酯非水相酶促合成的动力学与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酶法合成L-抗坏血酸洛芬酯(芬维C酯)的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进行研究,确定了最有效的酶促反应环境。合成布洛芬维C酯的最优条件:转速200r/min,温度65℃,加酶量5%(以底物的质量分数计),底物浓度1mol/L,平衡所需时间66h,平衡时产物质量分数为19.07%;合成酮洛芬维C酯的最优条件:200r/min,60℃,加酶量7.5%,底物浓度600mmol/L,平衡时间132h,产物质量分数为10.63%;合成氟比洛芬维C酯的最优条件:200r/min,65℃,加酶量5%,底物浓度400mmol/L,平衡时间144h,产物质量分数为6.76%。对底物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各自的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布洛芬米氏常数为0.101μmol/L,vmax=32.68μmol/(min.g),热力学平衡常数为0.166;酮洛芬的分别为0.144μmol/L,12.97μmol/(min.g),0.091;氟比洛芬的分别为0.185μmol/L,9.35μmol/(min.g),0.055。  相似文献   
66.
采用超声破碎法和甲醇:二氯乙烷=2:1(v/v)溶剂来萃取小球藻中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分别采用了3种不同的色谱分离方法,最后确定小球藻中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的最优色谱分离条件为甲醇(A):乙氰(B)=90:10(v/v),柱温为室温,流速1ml/min.用ZOBAX SB-C18色谱柱和ZO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试验时发现,ZO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的分离效果良好.最后确定小球藻中叶黄素含量为2.312mg/g.  相似文献   
67.
蜂胶中的主要成分咖啡酸苯乙酯作为重要的抗氧化剂和癌预防试剂分子,引起了人们相当的兴趣。为了研究其构效关系,作者通过酰基化反应合成了6个咖啡酸苯乙酯衍生物,即: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芥子酸苯乙酯(sinapic acid phenethyl ester,SAPE)、阿魏酸苯乙酯(ferulic acid phenethyl ester,FAPE)、4-羟基肉桂酸苯乙酯(4-hydroxycinnamicacid phenethyl ester,4-HCAPE)、3,5-二羟基肉桂酸苯乙酯(3,5-dihydroxycinnamic acidphenethyl ester,3,5-DHCAPE)和3-羟基肉桂酸苯乙酯(3-hydroxycinnamic acid phenethyl este,3-HCAPE)。以水溶性偶氮引发剂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诱导的红细胞溶血为模型,研究了它们的抗氧化活性。根据实验测得的有效抑制溶血时间,其活性顺序为:CAPE≈4-HCAPE>SAPE>FAPE>3,5-DHCAPE>3-HCAPE。其活性显著...  相似文献   
68.
由胶孢炭疽菌复合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炭疽病是珍珠李(Prunus salicina Lind1)产业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明确珍珠李炭疽菌对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的敏感性,比较不同地理来源及不同种炭疽菌对三种药剂敏感性差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三种杀菌剂对采自不同地区26株珍珠李炭疽菌的药剂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的26株珍珠李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高,EC50值介于0.010 8~0.645 2μg/mL之间,平均值为(0.191 2±0.03)μg/mL;苯醚甲环唑次之,EC50值介于0.165 8~2.168 0μg/mL之间,平均值为(0.725 8±0.088 0)μg/mL;吡唑醚菌酯最低,EC50值介于0.058 3~84.566 0μg/mL之间,平均值为(6.276 3±3.525 5)μg/mL。供试的26株珍珠李炭疽菌整体对以上三种杀菌剂敏感,且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高,苯醚甲环唑次之,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最...  相似文献   
69.
报道了人参皂苷Compound K的合成产物棕榈酸酯PM1的高效液相测定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柱,UV215nm,分析时间65min,室温,流速0.1mL/min,流动相100%甲醇。PM1的保留时间为45min左右。经测定PM1的平均转化率达到27.59%。PM1在0.209~13.376μg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222。平均加样回收率99.49%,RSD为1.74%(n=5)。  相似文献   
70.
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蓝刺头(Echinops ritro L.)全草为研究材料,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对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及1H-NMR,13C-NMR等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是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甾醇乙酰酯(化合物1)、蒲公英甾醇(化合物2)、黄酮苷类化合物金丝桃苷(化合物3)、胡萝卜苷(化合物4)与β-豆甾醇葡萄糖苷(化合物5).其中化合物1,2,5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