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目的:微生物体内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前体物异戊烯焦磷酸酯的天然合成路径受到严格的代谢调控,因此限制了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高效生物合成,而新型异戊二烯醇利用途径独立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路径,通过在微生物中引入IUP能够进行异戊烯焦磷酸酯的大量合成,从而促进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大量合成。方法:在油脂酵母解脂耶氏酵母中引入IUP,强化异戊烯焦磷酸酯生物合成,促进β-胡萝卜素的高效积累。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IUP中两个关键蛋白酿酒酵母来源的胆碱激酶ScCK和拟南芥来源的异戊烯磷酸激酶AtIPK,均为酸性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二者都具有疏松不稳定的结构特征,显著富集于磷酸类物质的合成通路中。在解脂耶氏酵母中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引入外源β-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carRPcarB,强化甲羟戊酸途径的关键基因thmgRggs1,使工程菌株中积累2.68 mg/L β-胡萝卜素。通过Cre-loxP系统回收基因组上的ura标签,再将IUP进一步整合到工程菌株染色体上。当培养基中含有20 mM异戊二烯醇作为底物、碳氮比为4/3且发酵96 h后,重组解脂耶氏酵母中β-胡萝卜素的产量提高到410.2 mg/L,较原始工程菌的产量提高了近200倍。结论:IUP能够促进解脂耶氏酵母中β-胡萝卜素的高效积累,为利用IUP开展β-胡萝卜素和其他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高效生物合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2.
研究仲醇的酶催化动力学拆分机制,发现酰基供体的结构是影响酶催化动力学拆分选择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实验发现了一类用于仲醇动力学拆分(KR)的优秀酰基供体——长链有机酸的对氯苯酚酯,并将这种酰基供体成功用于褶皱念珠菌脂肪酶(CRL)催化的仲醇动力学拆分过程。在1-苯乙醇的动力学拆分(KR)过程中,随着对氯苯酚有机酸酯供体中酰基部分碳原子数的增加,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e.e.p值)也在不断地提高。当碳原子数≥5,转化率达到50%时,产物的叫.。值仍能保持大于99%。这样的规律也适用于其他的仲醇拆分过程,当选择对氯苯酚戊酸酯作为酰基供体用于其他仲醇的动力学拆分过程时,可以实现仲醇的高效拆分,反应6h转化率达到50%,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e.e.p为100%。  相似文献   
43.
目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CHE)是反应肝细胞损害的灵敏指标,对于肝炎疾病的临床应用具有重大的价值,评估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变化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方法:对各种类型肝炎患者的CHE活性采用医院引进的国外先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并对患病肝炎组与正常组进行胆碱酯酶活性的对照(P<0.01).结果:三组肝炎患者在接触时间、基础疾病、血清肌酸激酶(CK)、昏迷时间等有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年龄、性别、中毒原因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迟发性脑病组和无迟发性脑病组在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接触时间、昏迷时间、CK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性别、中毒原因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最终结果表明,CHE活性检测对于判定肝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大的价值和作用,应得到充分的重视,而广泛、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4.
段晓  李伟  乔友备  范黎  吴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4):2625-2628,2621
目的:为构建聚合物胶束药物运载体系,制备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苹果酸苄基酯载药胶束并测定其性质。方法: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重氮化、环化后经开环聚合得到聚苹果酸苄基酯。氨基聚乙二醇通过酰胺键连接到β-聚苹果酸苄基酯上形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喜树碱做药物模型制备载药胶束。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胶束粒径、评价胶束稳定性,高效液相法测定喜树碱载药率和包封率,芘荧光法与动态光散射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结果:喜树碱包封率72%,载药率6%,临界胶束浓度为40μg.mL-1。随着聚苹果酸苄基酯分子量减小,胶束稳定性增强。结论:聚乙二醇-聚苹果酸苄基酯在疏水链/亲水链分子量比值为2-4时在水中可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可作为性能优良的聚合物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45.
二斑叶螨抗螺螨酯品系GST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对螺螨酯的分子抗性机理。【方法】利用RT-PCR克隆了二斑叶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基因 cDNA 全长序列, 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分析GST基因在二斑叶螨的螺螨酯抗性与敏感品系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克隆获得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2个基因分别被命名为TuGSTd1和TuGSTd2 (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 KC445659和KC445660)。序列分析发现, TuGSTd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648 bp, 编码215个氨基酸, 分子量约为24.47 kDa, 理论等电点为5.49; TuGSTd2的开放阅读框为648 bp, 编码215个氨基酸, 分子量约为24.57 kDa, 理论等电点为6.33。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两个基因与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Delta家族的GS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3%。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表明, TuGSTd1和TuGSTd2在二斑叶螨抗螺螨酯品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敏感品系的5.60和3.75 倍。【结论】 GST基因在二斑叶螨抗螺螨酯品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 据此推测GST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能与其对螺螨酯的抗性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6.
麻疯树佛波酯是麻疯树中最主要的毒性成分。文章研究了取食麻疯树佛波酯后,三龄菜青虫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中肠蛋白酶、Ca2+-ATP酶以及蛋白激酶C(PKC)活力的变化,旨在探讨麻疯树佛波酯对菜青虫的杀虫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取食低浓度的佛波酯刺激菜青虫体内SOD活力增加,而超过16μg·mL-1的处理浓度则会使SOD活力显著下降。麻疯树佛波酯对试虫中肠蛋白酶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8μg·mL-1的处理浓度下其比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t测验,P<0.05),随着佛波酯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也增大。此外,佛波酯对菜青虫神经细胞膜上Ca2+-ATPase的活性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菜青虫中肠细胞PKC活力随佛波酯处理浓度升高而升高,64μg·mL-1时PKC比活力最高,达到对照的2.35倍;同时胞膜PKC/胞浆PKC比值升高,伴随着明显的质膜转位。取食麻疯树佛波酯后3h,试虫中肠细胞PKC活力即显著高于对照(t测验,P<0.05),在12h活力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组的4.4倍。由于麻疯树佛波酯结构与PKC的激活物二酰基甘油(DAG)类似,因此能显著激活试虫体内的PKC,PKC可能是麻疯树佛波酯发挥杀虫作用的重要靶标。  相似文献   
47.
脂肪酶活力测定方法及其在筛选产脂肪酶微生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罗丹明平板法、橄榄油乳化法、对硝基苯酚法测脂肪酶水解酶活和对硝基苯酚法测脂肪酶酯合成酶活4种常用的脂肪酶活力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罗丹明平板法只适合脂肪酶活力的定性和初步定量判断,后3种方法适合于脂肪酶活力的定量检测,但只有对硝基苯酚法有较好的重现性。而且,脂肪酶水解酶活力和其合成活力无对应关系,所以在筛选产脂肪酶微生物时要选择合适的脂肪酶活力测定方法。也即,筛选产水解酶活的菌株应选择水解酶活测定方法,否则,选择酯合成酶活力测定方法。基于这一原则筛选到了预期产脂肪酶微生物。  相似文献   
48.
目的:壳聚糖接枝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编织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的新型生物材料,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为主要的人工韧带种子细胞.本研究通过建立一种可应用于生物材料上的细胞迁移模型,旨在观察BMSC在改性PET材料编织物上的迁移能力,探讨该材料作为人工韧带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316L医用不锈钢自主设计制作细胞迁移模具,置于六孔板,在模具加样孔内接种小鼠BMSC,培养24h后撤出模具,分别继续培养48 h、72 h和96h;在证实模具可有效用于量化细胞迁移过程后,将不同线密度的PET材料编织物平铺于六孔板底,利用本模型观察BMSC在3000D组和5000D组经改性的PET材料编织物上的迁移能力,吉姆萨染色法计算不同时间点BMSC的迁移面积.结果:细胞接种24 h后撤出模具,可见六孔板底中央出现与模具底面大小相当的无细胞空白区,周围接种BMSC,随培养时间延长,BMSC逐渐由周围向中央区域迁移;在经改性的PET材料编织物上成功建立细胞迁移模型后,随培养时间增加,两组细胞迁移面积均逐渐增大,其中3000D组细胞迁移面积显著大于5000D组(P<0.05).结论:利用316L医用不锈钢模具建立的细胞迁移模型能够应用于平铺编织物引导细胞迁移的基础研究,本模型可作为传统模型无法观察人工材料对细胞迁移可能影响的良好补充;3000D经改性的PET材料编织物的线密度较5000D更有利于小鼠BMSC在材料上的迁移和生长.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沙格雷酯治疗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80例,给予口服沙格雷酯100 mg,3次/日,连续8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肢的症状与体征、双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口服沙格雷酯8周后,患者疼痛感、冷感、间歇性踱行、麻木感及下肢溃疡等主观症状有效率均大于91%,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后患者左、右下肢动脉血管直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右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雷酯可改善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的症状,降低双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对干眼症患者泪液中IL-1β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干眼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结果,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泪液中IL-1β及TNF-α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泪液中IL-1β及TNF-α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BUT及SIT评分均升高,而FL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BUT及SIT评分较高,而FL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积极有效,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