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59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牵牛属质体DNA的父系遗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研究了牵牛属(Pharbitis)植物质体DNA 的遗传方式。结果表明,在牵牛(P. nil)×大花牵牛(P. limbata)和大花牵牛×牵牛中,质体DNA 为父系遗传。在大花牵牛×牵牛中,质体DNA还有可能为双亲遗传。研究证明牵牛属为被子植物中具有质体父系遗传方式的第三个属。牵牛属质体父系遗传机制尚不清楚,作者认为母系质体及其DNA 在受精后的释稀、排除和/或降解可能是质体父系遗传的基础  相似文献   
32.
五种野生稻叶绿体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野生稻 5个种的18个材料的叶绿体DNA(cpDNA)进行了EcoRI的RFLP分析。 结果显示,共有10种酶切模式,不同种野生稻的cpDNA的RFLP类型都不同,而且在其中一些 种内也有变化,尤以O.rufipogon的种内多态性最为显著,并主要与地理来源有关。本研究还在O.punctata的材料中发现一种以往的分析都不曾描述过的多态性模式。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种类野生稻的叶绿体基因组之间以及它们与核基因组之间的进化关系。 Abstract:The polymorphisms of chloroplast DNA from 18 materials of 5 wild rice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RFLP analysis.10 restriction patter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se materials.Different species had different of its RFLP patterns chloroplast DNA,and the polymorphisms existed even with species,especially in O.rufipogon varieties of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s.In O.punctata a new type of rice chloroplast DNA restriction pattern was discovered which had not been reported before.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btained,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among chlorplast genomes,and between chloroplast and nuclear genomes in different wild r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3.
本实验构建了在大肠杆菌中能表达玉米叶绿体CF1完整β亚基、缺失N端23个氨基酸残基的β亚基以及完整ε亚基的表达质粒。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Westernblot实验表明,在分别含这些表达质粒的细菌中β、ε亚基蛋白的合成量在诱导3h后即达到饱和,其含量各占细菌体总蛋白的10%左右。这些表达产物在细菌体中形成不溶性的包含体。可通过对菌体蛋白的分级分高,将表达产物溶于5mol/L的尿素溶液中。  相似文献   
34.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始于1981年。在十年时间里,这一基因诊断技术和分析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和改进。随着越来越多的致病基因和连锁DNA多态片段的分离和克隆,该技术在分析缺陷基因性质,携带者检出和产前诊断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RFLP技术复杂,耗费时间和费用较大,使其向临床推广应用面临很大局限性。因此,基因诊断的方法简化和技术改进大有必要。1985年首创的多聚酶链  相似文献   
35.
NaN3能抑制新鲜菠菜叶片叶绿体经DTT和光激活的Mg2+-ATPase活力。这种抑制属非竞争性抑制。NaN3还能降低新鲜菠菜叶片叶绿体的反映光合磷酸化高能态的毫秒延迟发光和减少反映类爱体膜质子吸收变化的叶绿体的9-氨基吖啶的荧光猝灭。菠菜叶片经低温贮存几天后其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发生变化,NaN3对叶绿体的上述影响就消失或基本消失。本实验指出NaN3是新鲜叶片叶绿体H+-ATPase的一个强有力的抑制剂。其影响受叶绿体制剂的内源无机磷酸盐含量调节。  相似文献   
36.
DTT(二流苏糖醇)可解除TPT(氯化三苯锡)对叶绿体光合磷酸化的抑制、减弱TPT对类囊体跨膜△pH的抑制和对类囊体腔内质子外流的促进。由于TPT较专一作用于CF0,推测CF0受DTT修饰。这从DTT可消除TPT对去除CF1的类囊体残缺膜△pH的重建和对残缺膜光下收缩的促进得到进一步的证明。DTT的作用是还原二硫键成为游离的巯基,因而CF0可能含有二硫键。从光下DTT或暗中DTT处理残缺膜对TPT作用的影响,可以看到DTT对CF0的修饰是需光的,类囊体膜在光下发生的构象变化,使CF0的二硫键暴露而被DTT修饰。CF0的二硫键较CF1γ的二硫键更快、更敏感地被DTT所修饰。  相似文献   
37.
高等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免疫亲近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火箭免疫电泳分析表明:大豆叶绿体抗体与大豆线粒体有免疫交叉反应,同时大豆线粒体抗体与大豆叶绿体也有免疫交叉反应,但是大豆线粒体的抗体与鼠肝线粒体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这说明高等植物线粒体对叶绿体比之对动物线粒体在免疫特性上有更大的亲近性,亦即高等植物线粒体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有更大的同源性。经火箭免疫电泳、交叉免疫电泳和线状免疫电泳进一步分析表明:菠菜偶联因子抗体(AbCF_1)和大豆线粒体、大豆叶绿体间,大豆线粒体抗体与CF_1和大豆叶绿体之间,以及大豆叶绿体的抗体(AbC)与CF_1和大豆线粒体间有免疫交叉反应,说明两种换能器之间有免疫亲近性,并分别与CF_1存在免疫亲近性。这揭示两种换能器免疫亲近性的表现是由于存在共同物质基础所致,这内在共同物质基础是偶联因子。这个结果有力地支持高等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以及发生上存在同源性的观点,在理论上也为两种换能器的起源和演化上存在同源性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38.
用2μg/ml玉米素溶液预处理叶绿体或在光活化前于活化液中加入2μg/ml玉米素溶液,观察到玉米素能促进叶绿体膜上耦联因子DTT光活化Mg2+-ATPase及Mg2+GTPase的活力.且对GTPase的促进比例常较ATPase的大些。王米素对OG活化可溶性CF1Mg2+-ATPase活力同样表现出促进作用。用玉米素预处理CF1-β亚基(含微量CF1-α亚基)也观察到它能促进CF1-β亚基催化的Mg2+-ATPase活力。这些结果表明,玉米素在CF1上的作用部位至少有一个在β亚基或α.β亚基交界处调节其催化功能的。  相似文献   
39.
本文应用近年发展起来的生化技术――蛋白质双向电泳(其第一向为等电聚焦,第二向为SDS凝胶电泳),将小鼠腹水细胞核糖体蛋进行了指纹分离。并利用蛋白质印迹转移(Western blotting),将转移后的硝酸纤维膜与交联了碱性磷酸酶的第二抗体和抗酵母EF-3抗体反应,证实该核糖体蛋白含有EF-3同源片段,进而制备了蛋白质合成无细胞体系。通过测定PolyU指导下3 H-phe掺入活力的免疫失活实验,初步证实此同源片段是小鼠腹水细胞蛋白质合成所必需。 The ribosomal proteins of H22a cell,were separated with the method of two-D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first dimention is isoelectric focus and the second is SDS PAGE).Then the 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the transferred nitrocellulose sheet was treated with antiyeast EF-3 antibody and the second antibody bonded with alklinephosphoesteras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ibosomal proteins have a homologous fragment to yeast EF-3 factor.The cell-free system of protein synthesis was also established.By determing the activity of polyU direeted 3H-phe intervention in immunodeactivitive experiment,it is primaril confirmed that this fragment is the esscntial for the protein biosynthesis in H22a cell.  相似文献   
40.
本文对蛋白质中二硫键附近的残基进行了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平行和反平行残基间存在着特异的配对规律。这种残基间的相互作用或识别,可能与蛋白质折叠过程中正确地形成二硫键有关。该结果有助于蛋白质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