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1.
报道发现于海南省鹦哥岭的粗叶木属(Lasianthus Jack)海南省新记录种5种,并描述了它们的主要辨认特征。其中4种(华南粗叶木Lasianthus austrosinensis H.S.Lo、长梗粗叶木L.filipes Chun ex H.S.Lo、西南粗叶木L.henryi Hutch.、台湾粗叶木L.formosensis Matsum.)在与海南邻近的广东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均有记录,而大叶粗叶木L.rigidus Miq.则在热带亚洲具有明显的间断性分布。  相似文献   
52.
群落谱系结构是了解群落聚群过程的一个基础研究内容。但是现有大部分研究内容集中在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时空差异,对谱系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较少。以浙江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台湾水青冈(Fagus hayatae)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2011年、2016年3次群落动态调查数据,从10、20、50m的3个空间尺度上研究该群落在10a间的谱系结构动态变化,分析时空尺度对台湾水青冈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探究调控台湾水青冈群落动态变化的主要因子,为后期台湾水青冈林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发现(1)在10a森林动态变化过程中,群落的MPD指数下降,MNTD指数增加。NRI和NTI指数在大尺度上随时间显著增加,但在小尺度上无显著变化。(2)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上述指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均不断增强。以上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台湾水青冈群落总体谱系结构表现出不断聚集的趋势,而近缘种的谱系关系则不断疏远;群落谱系结构的聚集趋势随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强。大尺度上的环境过滤和小尺度上的随机过程和种间竞争作用可能是导致该地区台湾水青冈群落谱系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生态学过程。  相似文献   
53.
了解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在岩溶石山的生长表现以及根瘤生物量的特征,对石山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方法对岩溶石山4.5年生台湾桤木与速生乡土树种任豆(Zenia insignis)、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和评价。结果表明:台湾桤木平均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分别为8.39 cm、7.72 m、0.0271 m3和3.18 m,均大于任豆和顶果木,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台湾桤木冠长达6.01 m,分别比任豆和顶果木增加106.53%和70.25%;台湾桤木在岩溶石山表现出速生的特性。对台湾桤木样株的根瘤生长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台湾桤木根瘤生物量平均每株达52.77 g,根瘤在水平方向分布从树干基部至树冠投影范围均有生长,离树干50 cm与离树干50~100 cm范围的根瘤生物量相近,离树干100 cm至树冠投影范围的根瘤生物量最多,三个地段的根瘤分别占整株根瘤生物量的15.7%、16.9%、67.4%;大根瘤(直径≥1 cm)在离树干100 cm至树冠投影范围分布...  相似文献   
54.
《生物技术世界》2008,(6):22-22
在“神舟七号”搭载物品中,有清华研制的工业用微生物菌种.10月1日.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的“神七”搭载物品交接仪式上.清华大学副校长陈旭亲手从中国航天五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开民手中接过了这批珍贵的太空菌种并发表讲话.对“神舟七号”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对所有为之付出努力的参研单位表示感谢.并表示将倍加珍惜这些菌种.并做好后续研究工作,为空间生物技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5.
通过设置3个光照强度(100%、56.2% 和12.5%),模拟森林幼苗生长的旷地(采伐迹地)、林窗和林下光环境,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外来种台湾桤木和乡土种四川桤木幼苗的生长、光合特性以及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光环境限制了两种桤木幼苗形态指标的增长,适当遮荫的林窗环境比旷地更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台湾桤木幼苗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和相对生长速率,较大的单叶面积、叶长、叶宽、株高和基径,较少的叶片数和较低的叶面积比、叶柄长.低光环境下,台湾桤木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表观光量子效率较高,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较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台湾桤木幼苗具有更高的根生物量比和更低的叶生物量比;四川桤木幼苗则相反,加剧了动物取食和机械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56.
复杂的自然条件导致面积仅为36 000多平方公里的台湾兼有热带和寒温带的群落类型,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植被之缩影.它的植被分类也是对中国乃至世界植被分类的补充.台湾植被分类采用的是外貌-区系原则,分类单位和系统自上而下是:植被型纲、植被型目、植被型、群团组、群团和群丛.高级单位(植被型纲、植被型目和植被型)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为依据;中、低级单位主要依据种类组成,兼顾优势种和标志种的指示意义.在中级单位中(群团组、群团),重视优势种的作用,在低级单位中(群丛)更重视特征种(或标志种)的意义.按此原则将台湾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纲(森林、灌丛、草本植被、岩原植被、沼泽和水生植被),29个植被型目(寒温性针叶林,凉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苔藓林、常绿硬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海岸林、暖性竹林、常绿针叶灌丛、革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刺肉灌丛、竹灌丛、草甸、疏灌草地、干热早生草地、岩屑堆稀疏群落、石隙植被、木本沼泽、草本沼泽、藓类沼泽、淡水水生植被和咸水水生植被),53个植被型.列举了各个植被型中的重要群团.  相似文献   
57.
用"群体法"对1%联苯菊酯乳油防白蚁电缆涂料抗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蛀蚀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只涂防蚁涂料的电缆和木块抗白蚁性能的蛀蚀等级为1级,并且其白蚁存活时间最短,分别为10.33±1.53d和8.67±1.15d,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先涂一层防白蚁涂料,再涂一层普通涂料的电缆和木块全达到蛀蚀等级1级,白蚁存活时间分别为24.33±2.52d和21.33±2.08d,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只涂普通涂料的电缆和木块抗白蚁蛀蚀等级分别为1级和2~3级,白蚁存活时间分别为64.00±2.65d和62.67±2.08d,两者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未涂涂料的电缆和木块抗白蚁蛀蚀等级分别为1级和4级,该处理的电缆缸内白蚁存活时间为72.33±3.06d,而该木块第90d试验结束时白蚁仍然活动正常,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该防白蚁电缆涂料有良好的抗台湾乳白蚁蛀蚀性能;在电缆外护套或木块表面涂了一层该防白蚁电缆涂料后加涂一层普通涂料,既能抗台湾乳白蚁蛀蚀,又能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8.
中国特有植物台湾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全面地综述了我国一级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台湾杉的生物学特性,其中有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包括苗端、叶片、树皮及木材结构,雌雄配子体与胚胎发育,花粉和染色体。此外还有台湾杉的组织培养、地理分布,生态学与群落学特性等。最后,本文作者还初步分析了台湾杉的濒危原因,并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9.
阿里山与日月潭是大陆游客心中台湾最美的两个地方,其实阿里山不是一座山,并没有一个山头名叫"阿里山",她是一群山脉,正确称呼应该是"阿里山山脉",而大陆游客常去的则是"阿里山森林游乐区",是阿里山山脉众多旅游点之一,但因常是蜻蜓点水、来去匆匆,大陆朋友对阿里山的美看不到千分之一。而在阿里山众多景点中,"顶笨仔"聚落(汉人村落)就是一个崭露头脚的生态旅游好去处。顶笨仔聚落部分居民有感于当今工业化社会人际关系疏离、传统文化式微,难得顶笨仔还保有百余年来乡村风貌,应该成立一组织凝聚小区意识,藉以推动保存及发扬传统农村文化,维系小区情感,因此在2005年6月成立了"顶笨仔文化协会"。当时,正好有台湾生态旅游地的遴选,顶笨  相似文献   
60.
台湾乳白蚁肠道鞭毛虫群落结构及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磊  刘宁  黄勇平  王倩 《昆虫学报》2011,54(10):1140-1146
大量鞭毛虫栖息在低等白蚁肠道内, 是白蚁赖以生存的共生微生物。不同种类的鞭毛虫共同作用形成了一套降解食物的系统, 为宿主提供营养和能量。研究鞭毛虫群落结构是揭示其各组成种类生理功能的基础。利用形态特征进行物种鉴定受鞭毛虫生长发育阶段、 样品制备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基于分子标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不受这些因素的制约来研究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本研究结合形态特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肠道鞭毛虫群落结构, 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观察鉴定, 确定了台湾乳白蚁肠道内的3种鞭毛虫, 分别为伪披发虫Pseudotrichonympha grassii、 全鞭毛虫Holomastigotoides mirabile和旋披发虫Spirotrichonympha leidyi。18S rDNA文库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较形态鉴定能够反映群落更复杂的物种多样性。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细胞计数较18S rDNA文库克隆数能更准确地反映各种鞭毛虫数量, 每头工蚁肠道内平均含伪披发虫780±179头, 全鞭毛虫1 630±391头, 旋披发虫2 950±1 003头。本研究建立了光学显微镜形态鉴定和18S rDNA分子标记相结合调查鞭毛虫多样性和数量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白蚁肠道共生生物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