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8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从浙江省金华市郊区水稻试验田土壤筛选获得1株抗白叶枯病菌的放线菌ACT-2菌株。经形态学、16S rD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建树分析,鉴定为白蚁链霉菌(Streptomyces termitum)。生理生化实验显示,ACT-2菌株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抗菌谱实验表明,ACT-2菌株对细菌类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拮抗能力,对真菌类病原体效果不明显。ACT-2菌株的菌体和发酵液均对白叶枯病菌表现出明显的拮抗能力,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38.00 mm和21.73 mm。经发酵条件优化,ACT-2菌株在培养温度为28℃、初始pH7.5、摇床转速为180r/min、装液量为50 mL/250 mL,发酵液抑菌效果达到最大,抑菌直径达到26.20 mm。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平板分离法从黑翅土白蚁中分离出10株共生放线菌,活性筛选表明其中菌株BY02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所有供试菌的抑制率均大于80%,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中等极性部位,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为Streptomyces parvulus。BY02作为微生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3.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4):545-549
2010年7月~2012年10月对南宁市隆安县板栗园的白蚁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板栗园的白蚁种类隶属2科8属16种,以白蚁科的种类占的比例较大,共有6属14种,种类数占875%;鼻白蚁科有2属2种,种类数占125%。危害板栗树的白蚁种类有7种,其中小头钩白蚁Ancistrotermes dimorphus、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土垄大白蚁Macrotermes annandalei和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是危害板栗树的主要种类;平形土白蚁Odontotermes parallelus、细齿大白蚁Macrotermes denticulatus、平头大白蚁Macrotermes planicapitatus、梅多大白蚁Macrotermes meidoensis、方头亮白蚁 Euhamitermes quadratceps、扬子江近扭白蚁Pericapritermes jangtsekiangensis、五指山近扭白蚁Pericapritermes Wuzhishanensis、合浦近扭白蚁Pericapritermes hepuensis和中华钩扭白蚁Pseudocapritermes sinensis等9种白蚁在板栗园中有分布,但不危害板栗树,其中梅多大白蚁及五指山近扭白蚁2个种属广西新记录种。板栗树受白蚁为害较严重的阶段主要在老龄时期,老龄板栗树的受害株率达到9265%,严重受害株率达到7918%。  相似文献   
994.
陈镜羽  单毓娟  杜明  李冰  张兰威 《生物磁学》2013,(3):564-566,577
乳铁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铁结合性糖蛋白,是铁在机体内代谢及转运关键载体。目前,有关乳铁蛋白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作用及应用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新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铁在机体内的代谢;铁转运蛋白-乳铁蛋白转运系统:铁转运主要是由转铁蛋白受体和乳铁蛋白受体介导的,铁转运入脑的途径主要是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途径,还有乳铁蛋白-乳铁蛋白受体途径及其他途径;铁对脑损伤的作用机制,其中铁参与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铁代谢和铁转运相关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都是引起脑损伤的原因;最后简述乳铁蛋白在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最新的进展,乳铁蛋白修饰的纳米粒子可能是目前最有效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5.
为构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新型疫苗,给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首先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猪链球菌毒力因子EF和MRP,以His-tag柱纯化重组蛋白,并制备EF和MRP鼠源多克隆抗体.随后将ef和mrp基因置于组成型启动子P59和信号肽Usp45下,克隆到乳酸菌表达载体pMG36e上,电击转化到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ATCC27092中进行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EF和MRP蛋白均能在乳酸菌中成功表达,且EF蛋白的表达量随着重组菌生长时间的增长而增大,而MRP蛋白的表达量在重组菌生长到OD600为0.8时达到最高,随后慢慢下降.用含有表达EF和MRP蛋白的重组干酪乳杆菌喂饲C57BL/6J小鼠,发现重组菌可在小鼠体内存活2d左右,并可有效刺激小鼠产生EF和MRP特异性抗体,为研制乳酸菌口服疫苗防治猪链球菌病的可行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6.
代海鹏  蔡斌  贠军  武斋文  强永春 《生物磁学》2013,(27):5344-5347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16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引流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都采用保乳手术,对照组常规缝合切口及加压包扎,治疗组缝合切口时留置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及普通包扎。结果:治疗组术后24小时引流量和引流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的术后72小时引流量和术后72小时引流日平均引流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O.05)。两组都无皮瓣坏死、上肢淋巴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术后积液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症处理后痊愈。J-P负压引流系统所能提供的负压明显低于文献提供的数据。结论:乳腺癌术后发生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并发症,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是有效的预防方法,同时能减少引流量与引流时间。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对乳铁蛋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其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10例非肿瘤脑组织和46例胶质瘤(其中低级别胶质瘤27例(I级和II级)和高级别胶质瘤19例(III级和Ⅳ级)中乳铁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用RT—PCR技术及Westem—blot方法测定非肿瘤脑组织、低级别组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组乳铁蛋白的表达量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乳铁蛋白在非肿瘤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不同,其在低级别胶质瘤中有表达,略低于非肿瘤脑组织;而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表达显著减少或者表达不明显,明显低于低级别胶质瘤和非肿瘤脑组织(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Blot的P值分别为P=0.001、P=0.003、P=0.004)。结论:乳铁蛋白在非肿瘤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有差异,提示乳铁蛋白参与了人脑胶质瘤发生与发展的过程。高级别胶质瘤的高度恶性和高侵袭性可能与乳铁蛋白表达的下调从而丧失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998.
999.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或乳制品中乳铁蛋白的含量。方法:乳或乳制品中乳铁蛋白(Lf)的高效液相分析法是使用阳离子交换色普法来进行分析,样品用缓冲溶液稀释过滤,然后注入阳离子交换柱。样品中组分的分离是通过流动相中的阳离子与色普柱中固定相(即填充料)上的阴离子点位上的阳离子之间的交换来进行。结果:本方法的回收率在90.8%~97.5%之间重现性较高。结论:本方法可用于乳或乳制品中乳铁蛋白的测定,回收率高,结果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00.
转录中介体(mediator,Med)中的Med25基因在植物的组织发育、器官发生、胁迫响应以及调控茉莉酸(JA)信号途径等方面起重要调控作用。该文在巴西橡胶树基因组序列中找到了橡胶树Med25基因的序列,通过RT-qPCR和RACE技术克隆HbMed25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结果显示,HbMed25基因包含2 65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88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95 kD,理论等电点为8.68,疏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最可能为细胞核。Real-time PCR分析结果显示,HbMed25基因在树皮中表达量最高,在植物激素JA处理的形成层和胶乳材料中HbMed25基因在处理早期(1 h和2~4 h)上调表达,受割胶处理HbMed25基因在处理早期上调表达且对高产的橡胶树品系(CATAS 8-79和CATAS 7-33-97)的割胶处理响应更明显。综上结果认为,HbMed25基因极大可能参与了JA信号途径的调控,对阐明JA诱导橡胶树次生乳管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