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关于“五个遗传学实验的一次杂交试验设计”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恩和巴雅尔  杭琦  侯占铭 《遗传》2000,22(6):407-408
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来验证基本的遗传规律 ,是遗传学实验课教学中最经典的、最常用的方法[1~3]。不同的学校在进行这些实验时也都采用了各具特色的试验设计。我们在试验课教学中参考了陈宗礼先生发表在《遗传》杂志1996年第6期上的“五个遗传学实验的一次杂交试验设计”一文[4],觉得这项设计构思新颖 ,是一个省时、省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好方案 ,确有融会贯通 ,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论文中的一些不恰当的提法 ,虽然作者在《遗传》1997年第二期上有过更正[5],但其部分实验数据仍值得商榷 ,在此与各位…  相似文献   
42.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发的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大气近地面强迫资料,驱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公用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CLM3.5),对中国新疆地区土壤温度时空分布进行逐小时Off-line模拟(模拟时段为2009—2012年);利用国家土壤温度自动站(新疆区域105站点)数据验证CLDAS驱动场强迫下的CLM3.5模式在中国新疆地区3个土壤层(5cm、20cm和80cm)的土壤温度模拟能力。研究发现:在月变化方面,第1层(5cm)土壤温度模拟与实测值差异最大,在每年7月最大差异达5k左右;第2层(20cm)在每年7月达最大差异(3k左右),而第3层(80cm)在每年7月均模拟的很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因为新疆地区7月前后浅层土壤温度变化剧烈,温度白天最高可达300K以上,昼夜温差大,导致模式不能很好抓住浅层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研究还发现,在80cm土壤深度,模式在1月、12月的模拟结果均较前两层差。在日变化方面,研究发现:较浅的两层(5cm和20cm)土壤温度模拟值在夏季和秋季均较差。与月变化模拟结果类似的是,80cm土壤层日变化在1、12月模拟较差,然而在其他时段却模拟的很好。在小时变化方面,分析发现:第1层土壤(5cm)模拟结果在每年的1—4月及9—11月的全天(即24 h),模式也会有不同的偏差:其中,在03UTC—21UTC之间主要表现为模式结果比观测结果偏高,而在日内21UTC—00UTC主要表现为模拟结果偏小。在每年的5—8月,全天模拟值都偏小,其中在09UTC达当日最大值。而距离第2层(20cm)处的土壤温度模拟值在大部分月份都偏差较小(-1K至1k之间),并在日内12UTC偏差达到当日最大值。研究发现,在土壤20cm处,模式模拟的最大值较观测值提前,而第3层(80cm)的土壤温度基本不受日内变化影响,表现较为平稳。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新疆地区5—8月、9—11月为昼夜温差大,深层土壤温度较浅层土壤温度温差变化小,这也造成了模式对于浅层土壤模拟较深层差的主要原因。总体研究表明:CLDAS驱动场强迫下的CLM3.5模式可较为精确的模拟中国新疆地区多年平均土壤温度时空分布,并较为准确的反映中国新疆地区土壤温度的小时、日、月及年际的变化规律。模式浅温度模拟不好的原因可能与模式参数化方案及地表参数有关,后期将继续修正该问题。  相似文献   
43.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丽萍  周晓蔚  郑丙辉  付青 《生态学报》2008,28(5):2191-2191~2198
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物效应浓度法3种方法,考虑河口的水动力过程、沉积物分布和盐度影响,把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划分为7个区域进行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3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的底质生态环境均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属于中低度污染,口外区和舟山海区的沉积物质量较好,口门、最大浑浊带和杭州湾的沉积物质量较差.用同期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参数进行验证,生态响应明显.  相似文献   
44.
基于多判据决策的水体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地评价水生态系统营养状态和综合决策,通过最大熵原理耦合模糊性与随机性,建立了最大熵模糊评价模型(FAME);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以待决策水体样本的实测值为理想解,以评价结果中与实测值相差最大的为负理想解,建立了多判据决策模型(MCDM).经12个湖泊实测数据验证,最大熵模糊评价与随机评价、模糊评价和灰色评价的结果较为一致,但提高了评价水体营养状态问题各层次的分辨力.多判据决策模型可解决多种方法评价结果不相容问题,使评价结果更接近水体实际情况.FAME和MCDM适用于各种水质的综合评价及决策.  相似文献   
45.
土壤胡敏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晋京  窦森 《生态学报》2008,28(3):1229-1239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土壤有机质主体的腐殖物质的研究,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在土壤腐殖物质3组分中,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可溶性的胡敏酸和富里酸,而对不溶性的胡敏素则较少涉及.从分离、结构和作用3个方面,综述了土壤胡敏素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促进胡敏素研究的继续深入开展.提出近期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1)比较不同分离方法获得的土壤胡敏素的差异,以达到方法上的可比性和统一性,同时提出更适宜的分离方法;(2)通过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的相互补充验证,以获得对土壤胡敏素结构本质更加明确、清晰和深入的认识;(3)加强土壤胡敏素肥力和环境作用的研究,尤其应重视从分子水平上探明其构效关系,为生产实践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用RP-HPLC方法对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制剂蛋白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用反相C18柱、0.1%TFA水溶液与0.1%乙腈进行梯度洗脱,280nm波长紫外检测器监测;以重组人尿激酶原同质标准品作为对照品,根据进样量和相应的峰面积建立标准曲线方程,将待测定样品的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方程,可测得蛋白含量。结果:按照方法学验证要求对此方法进行了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形、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考察,线性范围为9~27μg,回收率在97%以上,RSD2.0%,完全满足对制剂蛋白的定量需求。结论:本方法准确,适用于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成品制剂蛋白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47.
延晓冬  赵俊芳 《生态学报》2007,27(7):2684-2694
以植物生理学、森林生态学和土壤环境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基于个体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FORCCHN。模型通过两种步长运行:在步长为天时的基本过程包括林分(个体)的光合、呼吸、分配和凋落,以及凋落物和土壤有机物的呼吸和转移;在步长为年时的基本过程包括林分的同化物分配、树高和胸径增长、大凋落物生成。通过对模型样地水平上与全国总量上NPP、NEP的验证,说明该模型在考虑幼龄林基础上,能较好的模拟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因此可以用来模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过去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8.
陈维 《生物学通报》2006,41(4):39-40
有丝分裂实验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经典实验, 不同版本的教材都安排有“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验证性实验。从学生参与探究的程度和探究活动的难易上看,该实验属于“零级水平探究”,即活动的各个步骤在实验之前均由教材呈现给学生,学生只要依步进行即可。如果在此基础上,挖掘一些适合学生的探究性课题,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也可以提升探究活动的层次,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那么围绕有丝分裂的探究性实验该如何设计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9.
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观察实验"为例,从发现疑问、确定拓展方向、设计拓展方案等方面拓展传统验证性实验项目,使其一般验证性实验具有了综合性和设计性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在小实验中发现大问题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0.
周国梁  陈晨  叶军  胡白石  刘凤权 《生态学报》2007,27(8):3362-3369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一种多食性害虫,明确其可能适生的区域对该虫的科学监测及防治意义重大。利用桔小实蝇在我国的已知分布点数据和亚洲地区的14个环境地理变量图层,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模块预测了该虫在亚洲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可分布在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北部、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这与EPPO报道的分布区域一致。将拟合过程中获得的生态位运算法则投影到我国,并考虑模型间的一致性,预测桔小实蝇在我国各省及市县范围的分布:云南大部、四川南部和东部、贵州大部、重庆大部、广西、广东、台湾、香港、澳门、海南、福建、江西、浙江大部、湖南大部、湖北大部、上海、江苏南部、河南局部及安徽部分地区为桔小实蝇的适生区。次适生区沿适生区周围分布,为四川、贵州、重庆、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和江苏南部的一些零星地区。适生区和次适生区大多有较高密度的寄主果树,为桔小实蝇的生存提供了条件。预测结果经独立验证数据的适合性测验表明,选择的最优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显示了很好的预测能力。GARP生态位模型可以解决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物种已知基础分布点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有害生物的适生性分析、监测和防治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