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2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生物磁学》2012,(13):I0003-I0004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几种常用的化疗药物可能会影响后代的基因,在动物实验中,服用了化疗药物的实验鼠后代出现基因变异。研究人员建议,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若想生育,应该先停药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52.
浙江北雁荡山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标本和文献查阅以及野外调查,对浙江北雁荡山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北雁荡山共有蕨类植物37科71属156种(含种下分类群);以单种和寡种分布的科和属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75.7%和91.5%.该区域蕨类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型和泛热带分布型为主,分别有14和20科,占总科数的37.8%和54.1%;热带成分总计22科,占总科数的59.5%,而温带成分仅1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9类型2亚型,包含世界分布型17属、热带分布型47属、温带分布型7属;其中,泛热带分布型属数量最多区28属),占总属数的39.4%.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分布型最多(93种),其中,中国-日本分布亚型有65种,占总种数的41.7%.中国特有种有21种(占总种数的13.5%),其中2种为仅分布于本区域的特有种,分布类型以华东-华南分布最多.由分析结果可见:北雁荡山蕨类植物具有组成丰富、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多样、热带区系特征明显及特有种数量匮乏等特点,但与周边区域蕨类植物分布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3.
粤北和粤东北若干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种群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0~2007年间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用核实法或样方法研究了粤北和粤东北部分山区15个县市的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计31科40属48种.重点介绍了有新分布区或呈群落状分布的7种植物的种群大小、植株高度、年龄结构等主要特征.其中在平远新发现10株仙湖苏铁野生植株;伯乐树在连州的种群数量达160株,以幼苗为主;在仁化篦子三尖杉达300株;平远半枫荷有100株;任豆新见于清新和始兴,数量1000株以上;和平、河源和蕉岭发现苏铁蕨种群,合计数百株;始兴新发现57株银鹊树.最后分析了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等级和致危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4.
国际石油价格飚升以及对减排温室气体的日益重视.为发展生物燃料提供了潜在市场。乙醇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燃料,美国是利用玉米生产乙醇最主要的国家,该国的一些种子及化学公司如孟山都、杜邦等都一直在探索改进乙醇生产工艺提高产量的方法,然而,迄今未有满意成果。但Anglo-Swiss种子及作物保护集团的Syngenta公司却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5.
略论东方白鹳的繁殖分布区域的扩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为远东特有鸟种.体长100~115 cm,体羽白色,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色,嘴长而厚重强直,脚红色,曾被视为白鹳(Ciconia ciconia)下之一亚种,后分立[1-6].东方白鹳与白鹳的主要区别在于体型明显为大,眼周裸出皮肤粉红色,嘴灰黑色至黑色而非红色.作者介绍何芬奇,男;研究方向:鸟类学.  相似文献   
56.
考洲洋重金属污染水平与潜在生态危害综合评价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在等级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化学和生态学的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对考洲洋养殖水域表层海水及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对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枯水期整个水域表层海水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均低于0.5,丰水期更是低于0.2。调查期间湾内海水重金属含量较低,重金属污染不明显。枯水期绝大部分水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指数值变化范围为20~70,其高值区出现于湾的西部和西北部水域。表明这些水域的表层沉积物已受到重金属的轻微影响;丰水期整个水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均低于20,重金属污染不明显。在生态学方面,枯水期大部分水域的饵料生物水平均处于2~3级水平,其密集分布区位于湾西北部、湾口和吉隆河口附近水域,达4级水平,饵料生物较为丰富。丰水期饵料生物水平的密集分布区位于湾中部和望京洲沿岸水域,饵料生物最丰富,达4~5级水平;其次为湾口,为4级水平;最低则分布于湾的西部和西北部,其饵料生物较低,为1~2级水平。由于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因此水温、盐度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已成为影响湾内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对各种不同评价方法所进行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是描述污染和预测生态效应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7.
浙江大山峰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建新  胡伯智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1):2289-2294
在野外调查和褴理资料的基础上,大山峰共有蕨类植物33科58属98种和2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卷柏属和复叶耳蕨属。通过对区系组成、性质和特征的分析,表明该区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属、东亚分布种为主,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区系综合系数为-0.290.在相比较的8个山地区系中位居第6;在区系关系上,该区系与天日山、三清山、武夷山区系关系密切,可以归入同一自然区,而与帽儿山区系父系疏远。  相似文献   
58.
中国北方地区的本底植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任国玉 《生态学报》2004,24(6):1287-1293
根据现代地植物学和古生态研究结果.恢复、评估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原生植被和潜在植被状况.并论述它们对生态建设的意义。潜在植被分布表明.温带或亚热带郁闭森林仅可以发育在北方的东南边缘地带,而东北中西部、华北平原大部、黄土高原东南部和青藏高原东缘等地区为郁闭度较低的疏林或森林草原可能发育地带。这些地区是北方农业发展和生态恢复的主要区域;东北西部、内蒙古东南部、陕北、宁夏东南部、陇东南和青海省东中部等地区.潜在地带植被当属温带草原.宜发展牧业.是目前退耕还草的重点区域。在全新世中期,东北地区东北部的原生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北的南部、河北东部、山东东部、淮河流域等地生长着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在黄土高原东南部、黄淮平原西部和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等地区,原生森林面积比目前大得多.分别分布着以松属和落叶阔叶树占优势的稀疏森林和以云、冷杉占优势的山地寒温带森林.为这些地区勾勒了未来生态恢复所能达到的理想境界。根据原生植被分布.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区同样不适合发展林业.退耕以后所能够恢复的也只能是草,而不是林;再往西北.到了毛乌素沙地西北部及其我国西北内陆的广袤半荒漠、荒漠地带.原生地带植被中从未出现森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不宜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59.
施肥对土壤潜在养分(磷和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 5年的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辽河平原土壤磷钾的自然释放速度和不同施肥制度下的肥料效应以及建立宏大养分库的过程。结果表明 ,N、P肥在下辽河平原对玉米具有极好的增产作用 ,但K肥对玉米暂时不表现增产效果 ;对大豆而言 ,P、K肥效果均很明显。不同施肥处理作物吸收养分之间的差异与产量之间的差异相似 ,但其幅度不同 ,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表明籽实产量的增长与养分消耗不是等比例的。豆茬土壤的供P状况要优于玉米茬 ;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 ,残留肥料P、K进入速效养分库的量减少 ,不同元素其表现也不同。  相似文献   
60.
黄土丘陵区旱地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系统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调查资料和田间试验结果,系统地分析了旱地不同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的时序关系、旱地作物水分潜在利用率和旱地主要作物水分供需平衡与错位特征,并利用水分生态适应性数学模型,对宁南黄土丘陵区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秋熟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好,夏熟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差.不同作物的降水潜在利用率存在差异。其基本规律是:多年生牧草>薯类作物>谷类作物;秋熟作物>夏熟作物.作物的水分满足率和生态适应性,秋熟作物优于夏熟作物,丰水年份优于干旱年份.旱地6种主要作物的水分生态适应性指数排序依次为:谷子>马铃薯>糜子>胡麻>豌豆>春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