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77篇
  免费   3064篇
  国内免费   8397篇
  2024年   286篇
  2023年   986篇
  2022年   1088篇
  2021年   1094篇
  2020年   1041篇
  2019年   1070篇
  2018年   851篇
  2017年   994篇
  2016年   947篇
  2015年   1016篇
  2014年   1346篇
  2013年   1170篇
  2012年   1457篇
  2011年   1605篇
  2010年   1407篇
  2009年   1377篇
  2008年   1544篇
  2007年   1272篇
  2006年   1171篇
  2005年   1075篇
  2004年   1023篇
  2003年   812篇
  2002年   704篇
  2001年   670篇
  2000年   505篇
  1999年   488篇
  1998年   369篇
  1997年   345篇
  1996年   300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206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目的探讨大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肺的影响。方法 60Coγ照射小鼠,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损伤,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的表达。结果大剂量照射后3d,小鼠肺发生明显异常病变,TGFβ1和ICAM1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肺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内物质外漏可能是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重要事件,早期检测ICAM1有助于预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952.
目的 探讨复方清下汤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白介素-1(IL-1)及白介素-6(IL-6)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减轻肺损伤机制.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肺损伤组(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复方清下汤组,以及盲肠结扎穿孔+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组,造模24 h后收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IL-1、IL-6的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上述蛋白mRNA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IL-1、IL-6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IL-1、IL-6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两组检测数据相近.结论 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细胞因子IL-1、IL-6过度表达可能是造成脓毒症肺损伤的重要原因;复方清下汤处理的动物模型肺损伤减轻的同时IL-1、IL-6表达变化,提示它可能通过调控IL-1、IL-6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探讨胎次、性别是否对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产生影响。方法运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第1~3胎成年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腹腔注射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检测不同胎次、性别小鼠海马齿状回中的神经发生的差异。结果 (1)在同性别、不同胎次成年小鼠间,第2胎的学习记忆能力(LMA)均显著地高于第1、3胎的,其影响规律为LMA2〉LMA1〉LMA3,且P〈0.05;在同胎次、不同性别成年小鼠间,雌性小鼠的LMA均高于雄性小鼠的,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2)在同性别、不同胎次成年小鼠间,第2胎海马DG新生神经细胞的数量(N)均高于第1、3胎的,其影响规律分别为NF2〉NF3〉NF1和NM2〉NM1〉NM3,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同胎次、不同性别成年小鼠间,雌性小鼠的N均高于雄性小鼠的,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次、性别对实验动物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肯定的。因此,在使用实验动物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尽量使用胎次、性别相同的。  相似文献   
954.
酶法转化7-木糖紫杉烷(7-XDT)为10-脱乙酰基紫杉醇(10-DAT)是目前合成紫杉醇的最主要途径.本研究分离到一株具有产生7-木糖紫杉烷(7-XDT)糖基水解酶能力的马特链霉菌(Streptomyces matensi YUCM 410051),通过酶的最适反应温度、硫酸铵分级沉淀、最适反应pH和酶的有机试剂耐受等研究,发现最适反应温度为25~30℃,硫酸铵分级沉淀酶活在20%~70%的盐浓度时活性最高;粗酶液最适反应pH在6.0~7.5,酶的甲醇耐受浓度和DMSO耐受浓度均为10%.深入研究该酶对开发具有水解7-木糖紫杉烷(7-XDT)中木糖基的酶资源和提高红豆杉中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利用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55.
采用CPE和MTT方法对分离自红树林土壤样品的211株放线菌进行抗H1N1病毒活性筛选,获得28株活性菌株,其中菌株HA10211发酵液稀释20倍时对H1N1病毒的抑制率达到92.2%。菌株HA10211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Isoptericola chiayiensis 06182M-1T具有最高同源性(99.3%),在发育树上聚为同一个分支,二者DNA-DNA杂交率为83.2%。依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系统发育分析和DNA-DNA杂交结果,鉴定菌株HA10211为嘉义白蚁菌(Isoptericola chiayiensis)。  相似文献   
956.
Tim-1分子表达在T细胞和调节性B细胞表面,具有促进Th2应答的作用。为探讨Tim-1分子在抗疟疾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利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感染鼠疟模型研究了Tim-1分子表达与小鼠感染结局和免疫应答模式的关系。结果显示,BALB/c小鼠对P.yoelii易感,在感染后6~7 d全部死亡,感染后第3、5天脾内细胞因子IFN-γ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P.yoelii抵抗的DBA2小鼠,而脾IL-10 mRNA水平显著高于DBA2小鼠。BALB/c小鼠脾内Tim-1+T、B细胞百分比在感染后第3、5天显著升高,而DBA2小鼠感染前后脾内Tim-1+T、B细胞百分比没有显著变化。结果提示,Tim-1分子参与抗P.yoelii免疫应答的调节,可能与易感鼠产生高水平Th2型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57.
目的:通过研究毛蕊杜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毛蕊杜鹃的药用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蕊杜鹃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92.96%.结论:毛蕊杜鹃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δ-杜松烯(相对含量为15.90%);胡萝卜醇(15.09%);α-杜松醇(15.02%);τ-杜松醇(9.66%);α-衣兰油烯(4.25%);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4.14%);1,7-二甲基-4-异丙基-2,7-环癸二烯-1-羟基(3.27%);石竹烯(2.86%);5-甲基-9-亚甲基-2-异丙基-二环[4.4.0]癸-1-烯(2.62%);1,4-二甲基-3-[2-甲基-1-丙烯-1-基]-4-乙烯基-1-环庚烯(2.42%);γ-衣兰油烯(2.21%);愈创醇(1.50%);β-古芸烯(1.34%).  相似文献   
958.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 (Ginsenoside Rg1,GS-Rg1)对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诱导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10、50、100 mg/L)人参皂苷Rg1预处理24 h,在小鼠骨髓MSC体外培养体系中加入MDA,TUNEL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SC凋亡率,Q-RT-PCR和Westen印迹分析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结果:GS-Rg1可以减少TUNEL阳性细胞百分率及亚G1峰凋亡细胞百分率,增加Bcl-2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Bax和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论:GS-Rg1对MDA诱导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Bc1-2表达,降低Bax和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59.
炎症细胞诱导的活性氧类生成和肠道氧化应激与慢性炎症性肠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NF-κB信号通路参与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在结直肠炎症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还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将化学合成一对编码小干扰RNA 序列、靶向人NF-κB 基因的长60 bp寡核苷酸链定向克隆至pSUPER小干扰RNA表达载体中,通过单酶切、双酶切及测序证实重组RNA干扰载体构建成功. 将构建成功的质粒转染至结肠上皮细胞HCT116中敲减p65,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3-(4,5-二甲基噻唑-2)-3,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 结果显示,pSUPER-NF-κB p65载体可特异性下调NF-κB p65蛋白表达;下调p65表达可导致过氧化氢诱导的HCT116内活性氧类物质生成增高,存活细胞数目显著减少,氧化损伤加重。研究表明,在人结肠上皮细胞内NF-κB p65通路的抑制显著加重了结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960.
糖原合酶激酶-3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 是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蛋白质合成、信号传递、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神经功能、肿瘤形成及胚胎发育等众多细胞进程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GSK-3 能够使多种底物发生磷酸化,并参与胰岛素、Wnt及Hedgehog 等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 GSK-3抑制剂在信号通路中能有效地抑制病理情况下GSK-3活性的异常增高,达到治疗的目的.GSK-3的抑制剂将作为一种潜在的药物对治疗糖尿病、阿尔海默茨症、肿瘤等疾病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