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8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南沙海区晚第四纪浮游有孔虫演化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南沙海区17957和17958两柱状样中浮游有孔虫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南海晚第四纪以来较长时间尺度上(0-800ka BP)存在δ18O 11期(约400ka BP)开始的粉红色Globigerinoides ruber大量出现和Globigerina rubescens较高相对丰度,δ18O 5e期(约120ka BP)的粉红色Gl9obigerinoides ruber 绝灭,Globoquadrina Conglomersata大量出现,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 左旋型分子绝对优势开始,和δ18O 4/5期界线附近(约80ka BP)的Globo quadrina conglomerata绝灭等三次浮游有孔虫演化事件,南沙与南海北部及西北太平洋等海区的浮游有孔虫演化事件对比 表明,南沙海区在400ka BP开始海水温跃层相对较深,至δ^18O 5e期时,受西北太平洋中层水加强的影响,南沙海水温跃层变浅,在δ^18O 5e至4/5期界线这段时期内与西北太平洋水体交换比较自由。  相似文献   
972.
西藏西部札盆地上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古环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孢粉组合以松科两气囊花粉与被子植物藜科花粉为主,禾本科及麻黄花粉有一定的含量,含有少量亚热带常绿或落叶阔叶林分子,蕨类孢子少量,时代属上新世中晚期,亦不能完全排除更新世的可能,孢粉植物群显示比较清晰的植被垂直分带现象,反映了较高海拔下的草原,灌丛草原,亚高山针叶林,低山落叶阔叶林,低山常绿阔叶一针叶林植被,当时气候偏干,可能与现在当地气候已较相似,盆地内地势可能为南低北高,其最低处的海拔可能在2000-2500m左右。上新世至今地势无疑又有1千多米的隆升。  相似文献   
973.
河南贾湖遗址植硅石组合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取自河南贾硝新顺时代遗址的9块考古样品进行了植硅石分析,结合孢粉分析资料,恢复了该遗址的古生态环境,进而较好地解释了枯息于淮河流域的贾湖先民较早开始和妥耕农业的生态学原因。  相似文献   
974.
水深、基质、光和去苗对菹草石芽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野调查,研究了水深对菹草石芽萌发率的影响,比较了梁子湖与湖北省其他四个不同水深的湖泊间菹草石芽明发率月动态;并通过萌发实验探讨了基质、光和去苗对菹草石芽萌发的影响。结果如下:无光环境下菹草石芽的萌发率较有光下的小,基质的有无及其类型对萌发率影响不大,去苗能使其萌发第二苗和第三苗的百分离分别从自然状态下的3.2%和1.0%提高至96.8%和64.0%(12月初);五个湖泊的石芽均于7月初即开始萌发,相同月份不同湖泊石芽的平均萌发率基本与其平均水深成负相关关系,但12月初各湖泊的平均萌发率相近(>95%);同一湖泊水深越大,相同月份的萌发率越低,水深的增加能显著推迟萌发起始时间,但不改变其最终萌发率(12月初>95%)。菹草石高萌发率的特征和极高的萌发第二、第三苗的潜力可能是其成为许多湖泊优势种的两个极其重要的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97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首次对云南省楚雄州晚中新世石灰坝组石鼓村层的钙化木材进行了解决学研究。鉴定出两种类型的木材。柳杉型落羽杉型木(Taxodioxylon cryptomeripsoides Schonfeld)和杉木型落羽杉型木(Taxo-dioxylon cunninghamioides Watari)。二者分别与现代柳杉属和杉木属具有最接近的亲缘关系。根据这两种杉科化石木现存最近亲缘种的生态环境,并综合其他资料,推测该地区在晚中新世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976.
王春雪  周振宇 《化石》2008,(1):31-33
2007年3月初,我刚刚考入中科院古脊椎所,心里想终于有机会能够参加"皇家考古队"(地方高校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尊称)的考古发掘了.  相似文献   
977.
生物演化的本质是生物遗传物质与外部环境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植物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植物界自身的演化;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的改变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繁衍机理,以至最终在遗传物质上留下痕迹,这就是植物对环境的响应。从长时间尺度上(可以达到上亿年)研究植物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探讨和理解植物起源与演化的生命科学问题,也是从宏观角度认识生物演化和全球变化的相关关系的环境科学问题。目前,国际上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正在加大研究的时间尺度和提高研究的精确程度,即在距今百万年至数千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范围内,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和理解全球变化的过程、规律和机制,以便更有效地预测气候的未来变化。本文介绍了最近10年里,采用特有种气候分析法、共存分析法、叶相分析法、植物气孔参数与古大气CO2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定量研究古环境和古气候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978.
为了探讨自然环境下生物体内DNA的降解,残存规律,设计了模拟特殊自然沉积环境的实验装置以控制温度、湿度和含氧水平,采用Brassica chinensis叶片作为实验材料,从实验装置中定期采集叶片组织进行总DNA的提取与检测,然后采用定量PCR方法,对目标DNA片段(28S rDNA,630bp)进行特异扩增,依据PCR反应的强弱,描绘目标DNA的变化曲线。共报道了8种不同模拟条件下的DNA降解(残存)趋势。实验结果如下:1)环境温度升高,DNA的降解速率增加,如温度从10℃上升到30℃,DNA的降解速率最大可增加近300倍。环境含水量增加可明显促进DNA的降解,在本实验中潮湿状态(浸没在水中)与干燥状态的叶片相比。其DNA的残存量在相同的实验时间内可相差近700倍。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湿度均是影响DNA降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9.
藤则雄 《古生物学报》2003,42(1):138-147
根据日本中部琵琶湖深井钻探资料研究了过去3Ma的古植被、地层及古气候。由湖底取得的200m和1400m样品的孢粉组合可分别划分出19个和37个带,反映了湖区及其周围自晚上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演变史。在冰期阶时琵琶湖附近山区的典型植被为亚北极带,低地为冷温带。而在间冰期阶里山区一般为温带或冷温带植被,低地则主要由落叶和常绿树组成的温带和暖温带的植被。在进行过去3Ma古植被、古气候演变对比中,当地古气候史和以下资料显示出明显的一致,例如加勒比海、西太平洋及赤道海洋的氧同位素资料,地中海西部(Mallorca)的沉积旋回,欧洲中部的风成沉积序列,日本关东和新几内亚的海平面变化记录,以及在南美波哥大高地和以色列死海裂谷根据孢粉得出的古气候变化记录。  相似文献   
980.
新生代全球变化与中国古植物区系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代是地质历史最年轻的一个时代 ,当时全球板块运动和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 ,中生代开始的大陆漂移活动继续进行 ,并于早第三纪末开始喜马拉雅运动 ,古地中海逐渐封闭 ,经过一系列的板块碰撞和洋底扩张 ,晚第三纪时地壳构造的基本轮廓和古地理面貌逐渐接近现代。受地壳运动的控制 ,全球新生代气候波动明显 ,早第三纪总体比较温暖 ,晚第三纪气候发生明显分异 ,气温显著下降 ,第三纪末期开始有冰川活动 ,一直持续到更新世末期 ,期间发生多次冰期和间冰期 ,全新世气候逐渐转暖。受上述全球变化的影响 ,我国新生代植物区系纵向演变和横向分异明显 ,早第三纪植物区系主要是纬向分带 ,从古新世到渐新世 ,我国植物区系主要分为北方区和南方区 ;晚第三纪初 ,由于喜马拉雅运动使青藏高原及东部的横断山脉地区持续抬升 ,逐渐形成独立的高原植物区。总体来说 ,晚第三纪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逐渐接近现代。第四纪由于青藏高原继续强烈抬升 ,激发了东亚季风 ,使我国的植物区系经向分带更加明显 ,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与现代已基本一致 ,到了全新世晚期 ,植物区系的演变除了受全球变化的影响外 ,人类活动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