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91篇
  免费   902篇
  国内免费   4594篇
  18987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456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387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678篇
  2011年   776篇
  2010年   750篇
  2009年   845篇
  2008年   1004篇
  2007年   848篇
  2006年   876篇
  2005年   824篇
  2004年   771篇
  2003年   736篇
  2002年   788篇
  2001年   754篇
  2000年   581篇
  1999年   433篇
  1998年   353篇
  1997年   479篇
  1996年   478篇
  1995年   403篇
  1994年   396篇
  1993年   374篇
  1992年   273篇
  1991年   227篇
  1990年   207篇
  1989年   247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7篇
  1953年   1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51.
刘博  童毅华  李娟  杨利琴  何兴金 《广西植物》2017,37(10):1335-1338
笔者在编研《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第1卷第3分册(百合科——五桠果科)的过程中,发现百合科两个物种在《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中均使用了错误的名称,需要做出新处理。其中,有斑百合的正确名称应为Lilium concolor var.pulchellum(Fisch.)Baker,而非《中国植物志》使用的晚出等名Lilium concolor var.pulchellum(Fisch.)Regel,黄花油点草的正确名称应为Tricyrtis maculata(D.Don)J.F.Macbr.,而非Flora of China使用的Tricyrtis pilosa Wall.。  相似文献   
952.
褐飞虱侵害后不同水稻品种根及叶片脱落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侵害后水稻耐虫性与植物体内源激素关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研究褐飞虱若虫侵害分蘖期超级培矮64S/E32和TN1,灌浆期协优963和TN1后根及叶片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褐飞虱侵害分蘖期超级培矮64S/E32和TN1后3 d,叶片ABA含量显著上升,ABA含量根冠比(根ABA/叶片ABA)显著下降;侵害后6 d,超级培矮64S/E32叶片ABA含量显著下降,根冠比显著上升;但TN1叶片ABA含量在褐飞虱侵害后3 d和6 d显著上升,根冠比显著下降.褐飞虱侵害灌浆期协优963与分蘖期超级培矮64S/E32变化一致,TN1在褐飞虱侵害后3 d叶片ABA含量显著上升,根冠比显著下降;侵害后6 d,叶片ABA含量、ABA含量根冠比均显著上升.由ABA含量变化百分比可见,分蘖期ABA含量变化幅度较灌浆期大;耐虫品种变化幅度较感虫品种大,持续期较感虫品种短;叶片变化幅度较根部大.褐飞虱侵害后,两种不同生育期两种抗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比较,耐虫品种叶片ABA含量先上升(3 d)后下降(6 d),ABA含量根冠比先下降(3 d)后上升(6 d);感虫品种叶片ABA含量持续上升(3 d和6 d),分蘖期ABA含量根冠比持续下降(3 d和6 d),灌浆期ABA含量根冠比先下降(3 d)后上升(6 d);耐、感虫水稻品种根部变化规律不明显.这些差别表明不同水稻(耐虫和感虫)品种受褐飞虱侵害后体内ABA含量变化规律不同.本研究结果对深入阐明水稻耐虫品种的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3.
自体吞噬是一种细胞内自我降解系统,它能将植物细胞内溶物运输至液泡并降解.自体吞噬可划分为内溶物的包裹、运输至液泡、内溶物的降解和降解产物的重新利用几个连续步骤.关于细胞自体吞噬的认识主要来源于酵母、人类、小鼠、果蝇和线虫等生物,以拟南芥等为代表的植物细胞自体吞噬的研究虽然刚刚开始,但也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且近十几年来已迅速成为植物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自体吞噬在植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和病理作用,如对饥饿的适应、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的清除、种子中贮藏蛋白的积累、抵制微生物、细胞死亡和胁迫响应等.本文在介绍自体吞噬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自体吞噬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并对植物中自体吞噬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4.
利用RACE技术,获得了不结球白菜防卫素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BcDF1.2(DDBJ登录号AB302891).序列分析发现,BcDF1.2全长532 bp包含1个长度为96 bp的内含子区域,该基因编码7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与其他植物的防卫素基因和抗真菌蛋白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不同植物间具有高度保守性.基因组DNA杂交表明BcDF1.2属于较小的多基因家族.水杨酸和霜霉病原菌诱导后,该mRNA不仅在诱导的叶片中转录表达增加,而且在未诱导的系统叶片中表达增加.BcDF1.2在不结球白菜叶片中的转录表达特点表明可能参与对霜霉病的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955.
燃料油植物乌桕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燃料油植物乌桕的化学成分及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56.
中国种子植物物有属的分布区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讨论了分布区的概念和分布区周界的划究方法,认为邻近距离平均法对划定分布区的周界具有较大的科学性和可用性。根据247幅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区图及其属内各种在属分布区范围内的分布情况,我们将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划分为5个分布区类型。本还对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分布区和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关系,以及与植被和植物区系界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制约分布区形状和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并指出种在属分布区内的分布规  相似文献   
957.
土壤-植物系统中稀土元素与氮磷养分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植物系统中稀土元素与N,P养分交互作用属农田稀土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前沿,土壤中稀土元素与N,P交互作用直接关系到稀土对农田土壤生产力的影响以及稀土对农作物的增产机理和生态环境安全性的评价,就土壤-植物系统中有关稀土元素与N,P交互作用的研究作简要综述,提出今后应加强作物根际,农田土壤表层以及植物体内稀土与N,P养分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8.
金鱼草愈伤组织过氧化的酶活性及其同工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立业 《生物技术》2002,12(2):35-35
在不同激素比例的MS培养基上,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茎愈伤组织主要有三种分化状态:a愈伤组织不分化;b以器官发生途径分化出不定芽和不定根;c通过胚胎发生途径形成胚状体。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愈伤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未分化愈合组织与分化芽,分胚状体及分化芽和根的愈伤组织酶活性呈线性递增关系,相对酶活力为1:3:5:6。在其同工酶谱中,三种状态的愈伤组织都具有酶带和Ⅰ和Ⅱ,表明这两种同工酶与细胞的增殖生长有联系。分化的愈伤组织经未分化愈伤组织多出现酶带Ⅲ,Ⅳ和Ⅴ,说明这三条酶带是影响分化的特异蛋白质。在分化芽的愈伤组织中,还存在酶带Ⅳ,说明它是催化器官发生途径的特有同工酶。  相似文献   
959.
植物细胞的外连丝与类外连丝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连丝作为特化的通道结构存在于植物的表皮细胞外侧壁中,而在植物局部组织衰败过程中衰亡细胞与存活细胞分界壁上有类似外连丝的半胞间连丝存在,可称之为类外连丝。本对外连丝和类外连丝的结构、功能方面的研究结果与近年进展予以综述,并讨论了植物细胞胞壁上类外连丝的出现在共质运输和细胞内含物再分配中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960.
植物表达载体pKC—3的构建及大分子DNA连接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根癌农杆菌双元载体pCAMBLA1300为基础,先后连接含有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Ⅱ基因(PⅡ)、苏云金杆菌毒蛋白基因(B.t cryI(A))及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GNA)的完整表达片段,构建了抗多种稻田害虫的表达载体pKC-3,将其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可进一步用于水稻抗虫基因转化的研究。载体构建进程采用多次的大分子DNA片段连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大片段连接转化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