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116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新元古代叠层石微构造突变事件及其发生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洪  曹瑞骥 《古生物学报》2004,43(2):234-245
在新元古代 ,从十三里台期向马家屯期 ,胶辽徐淮地区的叠层石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稳定展布的生物层礁为各种形态的丘状生物岩礁所替代 ,同时叠层石微构造发生突变 ,以半球状放射纤维组构为特征的微构造突然在不同类型的叠层石中同时出现。与此同时 ,伴随着碳氧同位素的负偏移 ,可能代表全球性海洋化学条件的变化 ,具有基本等时的特点。半球形放射纤维状组构可能是一类颇为特殊的初期钙化蓝藻构造 ,代表一个重要的生物事件。暂时性海洋分层现象及大洋底部缺氧海水的上涌可能是导致蓝藻钙化及碳氧同位素负偏移的根源 ,而 85 0 -80  相似文献   
112.
西伯利亚地台早寒武世钙藻的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伯利亚地台的新元古代到早寒武世间的钙藻化石特别丰富,为研究钙藻化石的发育历史提供了模式。在几次演化事件背景下记录了演化的两次转折,其中一个是藻类的普遍钙化,还有一个是Botomian晚期到Toyonian早期之间在西伯利亚地台缺失钙藻化石记录,而在其它地区包括西伯利亚地台的边缘(Altay—Sayan地区),钙藻的丰度却达到了最大。  相似文献   
113.
邵会秋 《人类学学报》2018,37(3):496-497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枢纽。不仅如此,从考古发现来看,丝绸之路部分路段早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疆与中亚和中国内地的联系也可以追溯到更早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新疆东部的哈密地区更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来自甘青地区的古代人群很早就进入该地区,同时也融入了部分来自西方的  相似文献   
114.
旧石器的制造与使用是人类进化史上一道华丽的曙光,到了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单一的石制工具已经不能满足不断进化的人类的需要,更加复杂的复合工具开始出现。所谓复合式工具,主要指用石片、骨角器和木质工具等非单一材料,组合或配套制作的复合式工具,有复合式刮削器、镶嵌石片和骨片、骨角、蚌器相结合的复合工具等。  相似文献   
115.
相对于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体化石而言,宏体碳质化石是肉眼可见、个体大小达毫米一厘米级、具一定几何形状、在地层中呈压扁状保存的独特生物碳化遗留物。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元古代海相泥岩或页岩地层中分布较广,地质年代范围从古元古代到寒武纪,尤其在新元古代更显优势。宏体碳质化石通常呈微米级厚,大小范围从略小于1到大于100mm。的片状黑一褐色薄膜。它们形态各异,变化范围从光滑、起皱、扭曲或具环纹的圆形、椭圆形、香肠形到不规则的角形等个体。大多无清晰稳定的表面装饰或内部构造,难以进一步分类。在许多标本中,原生的压实作用引起的折皱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其是具有柔软的外壁包裹着活性流体物质的海洋生物。 苏皖北部新元古界富产宏体碳质化石,它们主要分布于安徽寿州、凤阳、宿州、灵璧,江苏铜山及山东苍山等地,均保存于细腻的粘土含量较高的页岩或泥岩中,化石保存完好程度与岩性的细腻程度成正比。分布较广且数量较多的是Chuaria,其次为Tawuia,而表面具细密横纹的宏体碳质化石仅见于淮南少数地点的刘老碑组、九里桥组,以及淮北少数地点的史家组、金山寨组和沟后组。它们曾被分类命名多达52个形态属种。然而,后来的研究发现,其中大多是同物异名、不符合国际命名规范及分类地位有问题者(Sunand Zhou,1986;Hofmann,1994;钱迈平等,2000,2008;Dongeta1.,2008)。经清理甄别归纳后,也许只有4个形态属种有效。它们分别是:1)Chuaria circularis Walcott,1899,圆一短椭圆形及因埋藏状况呈现的各种变形,长宽比〈2。表面无稳定装饰,呈光滑或常在边缘及其附近有环向或斜切向皱纹;2)Tawuia dalensis Hofmannet Aitken,1979,长椭圆一香肠形及因埋藏状况呈现的各种变形,长宽比≥2。表面无稳定装饰,呈光滑或不定向皱纹;3)Tyrasotaenia podolica Gnilovskaya,1971,不分枝的窄长带形,常扭曲纠缠;4)Sinosabellidietes huainanensis Zheng,1980,长椭圆一带形及因埋藏状况呈现的各种变形,长宽比≥2,表面具规则的细密横向条纹或褶皱,端部浑圆,一端具圆盘形固着器。 不同生长阶段和埋藏状态保存的Sinosabellidites huainanensis曾经被描述、命名为多达13个蠕虫类后生动物形态属种(郑文武,1980;汪贵翔,1982;邢裕盛,1984;邢裕盛等,1985),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它们的大小和形态更加接近绿藻类的蠕环藻(Neomeris annulata),无论哪一种埋藏状态保存(压扁、折叠、断裂或破碎)都呈现其除了一薄膜层外,未见有任何动物的结构特征,而且所有的埋藏层位也未见有动物扰动痕迹,如钻孔、潜穴、爬迹和虫管等。因此,将Sinosabellidites huainanensis归人后生动物是有很大疑问的,它们更有可能属于后生植物。 对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化石生物群的研究显示:1)该区宏体碳质化石以结构简单的Chuaria,Tawuia为主,并出现少量具细密横纹的类型;2)表面具细密横纹的宏体碳质化石形态上更接近后生植物——绿藻类的蠕环藻(Neomerisannulata),而不是蠕虫;3)这些后物体都是简单的柔软薄皮囊状或带状体,未见有分枝构造;4)生物群多样化程度并不像过去认为的那么高;5)生物群所在环境为滨海浅海。 由此可见,这套化石生物群虽然数量较丰富,但种类却较单调。加上异常发育的叠层石礁,这种情况与华北古陆东部的辽南地区新元古代化石生物群十分相似。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华南古陆新元古代南沱冰碛岩之上的:衣新元古代震旦系陡山沱组的化石生物群,则不但数量丰富而且种类明显多样化,通常以各种较复杂的具分枝或成束构造的宏体碳质化石为特征,碳酸盐岩虽发育但叠层石已明显衰萎。 由此反映,新元古代冰碛岩也许是很好的区域对比的标志层,它的上下可能包含了因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早期地球生命演化也经历重大转折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116.
印度一位大学教授说: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对人类的贡献如果用金钱来计算的话,价值约20万美元左右。其中,产生的氧气价值3万多美元,防止大气污染为6万多美元。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地肥力可创价值为3万多美元,涵养水源、促进水份再循环的价值约4万美元,为鸟类及其它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价值为3万多美元,除此之外,还生产约值3千美元的蛋白质。不包括树木本身的价值。一株树如此,那么十株、百株、千株、万株呢?于是我想起了森林,想起了浩浩无边的绿色王国。 绿色王国,是一个千姿百态、绚丽芳菲的世界。那蕴藏着无穷奥秘的大森林中,奇花异草,争妍斗艳,嘉木珍树,竞技赛态,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古往今来,不少诗人、画家、音乐家曾陶醉在这个迷人的绿色世界里,凝思遐想,灵感闪光,激情似浪。 传说,远古时代,上帝发现人类道德堕落,精神沉沦,于是用漫天洪水进行惩罚。发水之前,上帝遣使通知世上唯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