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11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蔡如鹏 《生命世界》2005,(7):F0005-F0005
也许你没有仔细读过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但书中提到的一个问题,你却肯定听说过:为什么近代科学诞生在欧洲,而不是出自于此前科学技术一直领先的中国?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停滞不前的现象大约始于15世纪,也正是在那个时期,还有一个让今天的学者困惑的事件——郑和之谜。600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曾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庞大的船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茫茫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显示出中国强大的远航能力。但郑和在七下西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推向顶峰后却戛然而  相似文献   
12.
據塔斯社列寧格勒訊:蘇聯科學院植物園的溫室中出現了世界上最罕有的現象之一——一顆古代保留下來的蓮子發了芽。這顆蓮子是列寧格勒科學家們的中國朋友送來的六顆種子之一。這些種子是在瀋陽附近挖掘泥煤時發現的,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這些種種子已破保留了數千年。現在這顆蓮子  相似文献   
13.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陆山沱组上段产出大量球状化石。它们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八细胞体向中心汇集的排列方式,单细胞及多细胞定形球体化石大小明显变化,数以亿计的极大丰度,见化石保存皱缩的细胞壁而原生质已流失,诸多特征表明这些化石是藻类,主要为绿藻,而非动物胚胎。  相似文献   
14.
贵州瓮安磷矿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上段产出大量球状化石。它们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八细胞体向中心汇聚的排列方式,单细胞及多细胞定形球体化石大小明显变化,数以亿计的极大丰度,常见化石保存皱缩的细胞壁而原生质已流失。诸多特征表明这些化石是藻类,主要是绿藻,而非动物胚胎。  相似文献   
15.
新元古代大塘坡组黑色页岩中的甲藻甾烷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塘坡组黑色页岩为中国扬子地台新元古代间冰期沉积。在湖北长阳古城和湖南花垣民乐的大塘坡组黑色页岩中检测到沟鞭藻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甲藻甾烷,这是目前国内地质时代最早的甲藻甾烷的检出报道,结合其它化石资科,表明沟鞭藻与其它真核藻类的系统发生至少在新元古代就已经完成、这与真核生物在新元古代冰期结束前就有很大发展的推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古代DNA序列信息能够为物种演化研究提供最直接的分子证据,但获取古代DNA的技术仍存在诸多瓶颈,尤其是扩增中存在受损伤DNA模板的干扰、获取成本高和实验周期长等问题.改进了异丙醇沉淀提取法,并采用了尿嘧啶糖苷酶(UNG)去除受损伤DNA模板后进行扩增的方法,最终可以高效地获取真实的古代DNA序列.实验利用距今4 300~3 900年前的猪牙样本,将改进的古 DNA 获取方法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异丙醇沉淀法提取结合UNG处理后进行PCR扩增的方法,可以在保证古代DNA获取成功率并提高获得的DNA序列可靠性的前提下,将经费投入和实验周期都各减少至常规方法的50%以下.这可以为开展大规模古代样本检测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 DNA 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牛头岗遗址是江苏南京较大的古文化遗址,遗址文化层中植硅体组合揭示在新石器晚期(约3500Cal.aBP前),南京地区气候偏暖偏湿;商代(约3500—3000Cal.aBP),气候温暖湿润;西周早期(约3000Cal.aBP后),气候又偏暖偏湿。明显的气候波动与全新世中晚期全球气候变化可以对比。相邻何颖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哺乳动物遗存,与牛头岗植硅体组合反映的植被与生态比较一致。新石器晚期至西周时期的气候与环境适宜古代先民的繁衍与生存,南京及滁河流域古文化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出土于新疆哈密地区天山北路青铜时代墓地颅骨测量性状的研究。文中公布了24例天山北路墓地古代人群77项颅骨测量性状基本数据, 在此基础上, 对男、女两性的测量性状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结合考古学文化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相关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推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一是该人群虽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共性的体质特征, 但人群内部也存在些许差异, 尤其是在男性个体数据之中。二是该人群是由分别具有东、西方体质特征的祖先人群混杂融合而成, 是处于当时大人种分布过渡地带的过渡人群。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在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勋陵 《生物多样性》2000,8(4):429-434
中国古代的先人们经过长期劳动实践和调查研究,很早就对生物物种、生态环境及遗传的多样性有了较多认识,并记述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他们还通过发展农牧业、合理利用和管理生物资源以及建立各种形式的保护地和园林等,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项目对福建闽西地区奇和洞与南山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古人类牙齿进行了表面残留物提取与鉴定,通过对其中淀粉粒残留物的种类与数量对比,讨论了全新世初期至中期闽西地区古人类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式。这些古人类牙齿表面包含四大类形态不同的淀粉粒:1)多面体形;2)圆形或椭圆形;3)圆锥形;4)水滴形。这些淀粉粒分别代表了禾本科植物种子、植物地下根茎部分和疑似的坚果类,这些都是古人类容易获得的野生食物资源,在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饮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