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摘要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 IPFI ) 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血液科收治的淋巴瘤合并IPF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化疗后出现IPFI的淋巴瘤患者共计21例,总发病率为2.7%,平均年龄60岁,男性占77.8%,其中确诊5例、临床诊断7例、拟诊8例,确诊患者的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80%)和曲霉菌(20%)。肺部CT影像特征不典型,大多表现为弥漫、散在的斑片状絮样密度增高影、结节影,双肺受累多见,在接受一线抗真菌治疗后有18例患者缓解,总有效率为90.4%,其中原发病终末期患者及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结论:老年、男性、原发病控制不佳、高强度或大剂量化疗以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是淋巴瘤IPFI的高危因素,早期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常规病原学检出率仍较低,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结合肺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一线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2.
口腔黏膜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是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的癌前病变.OLK恶性转化率高达43%,因此加强其风险调查和监测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美国SuperArray公司的肿瘤基因芯片(OHS-802)检测口腔正常组织、OLK组织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组织的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旨在筛查与口腔黏膜白斑病发生和癌变相关的表达阳性基因,为探究OLK的发生及癌变机制奠定基础.将“正常组织→OLK组织→OSCC组织”连续递增2倍以上或递减2倍以上的基因确定为OLK组织癌变的标志性基因.SuperArray基因芯片、RT-PCR法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仅有3个基因(ACP-2、BCL-2、SOCS-3)表达水平连续下调2倍以上,有6个基因(CLK-3、CTNNB-1、FKBP-8、GDF-15、NF-1、XRCC-1)表达连续上调2倍以上.进一步经RT-PCR和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与SuperArray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ACP-2等9个基因可能是口腔正常黏膜组织经OLK转变为癌组织的驱动基因,可作为OLK组织、OSCC组织和口腔正常黏膜组织诊断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53.
CAD—CAM在口腔临床上的应用,尤其在口腔修复科全瓷冠、套筒冠的修复以及口腔种植领域的应用,提高了修复体的制作效率和质量。该文就CAD—CAM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4.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与制霉菌素片联用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鹅口疮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在涂抹制霉菌素片的基础上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0.5g/次,3次/d,疗程28 d,对照组50例,单独制霉菌素片,观察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复发率为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与制霉菌素片联用治疗婴幼儿鹅口疮预防复发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病例,并对其耐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99例COPD患者检出白色念珠菌137例(68.84%),光滑念珠菌32例(16.08%),热带念珠菌17例(8.54%),克柔念珠菌9例(4.52%),毛霉菌3例(1.51%),清酒假丝酵母菌1例(0.50%);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有下降趋势,热带念珠菌有上升趋势;196例真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3.6%、5.1%、1.0%、8.7%和0;2008年至2010年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耐药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耐药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56.
本文报道1例继发于植入心脏起搏器所致的三角孢小囊菌(Microascus trigonosporus)心内膜炎,此菌分离自患者起搏器电极表面的赘生物.赘生物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大量有隔真菌丝,间生膨大的厚壁孢子.小囊菌系帚霉菌(Scopulariopsis)的有性阶段,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目前国外已有短帚霉菌(Scopula...  相似文献   
157.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2):111-111
真菌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问题,两性霉素B作为一种广谱抗真菌制剂,被誉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而脂质体独特的靶向作用,极大的减少了其毒副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获得较好疗效。锋克松作为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独家国产制剂自上市以来,其确切的疗效,副作用小,为临床医师和患者都带来了更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at1,线性化稳定转染人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检测其细胞内脂肪酸含量变化。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方法人工合成利于真核表达的Fat-1基因,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at-1,用脂质体转染真核细胞的方法转染人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用气相色谱仪检测脂肪酸的变化情况。结果:测序及酶切鉴定成功合成真核偏好表达的Fat-1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转染Fat-1基因的口腔癌细胞的n-3脂肪酸明显增多,n-6/n-3明显下降。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at1,并对口腔鳞癌细胞内脂肪酸含量产生明显影响,为进一步研究Fat-1基因在口腔鳞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内皮抑素表达及与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口腔鳞癌和12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内皮抑素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36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抑素水平,14例健康者血清做对照。结果:内皮抑素主要见于肿瘤组织细胞质。正常口腔粘膜中内皮抑素表达率为7.15%,口腔鳞癌组织中内皮抑素阳性率为76.44%,其中G1、G2、G3级阳性率分别为47.21%、79.17%、90.90%,病理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中内皮抑素水平(49.62±1.72)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5.60±0.37)ng/mL(P<0.05),TNM分期III、IV期肿瘤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显著高于I和II期(P<0.05)。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内皮抑素表达显著升高,并与肿瘤分期、分级相关,检测内皮抑素表达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癌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60.
目的:观察口腔修复膜(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植入对腮腺术后Frey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我科近五年来施行的腮腺手术病人共75例,其中35例选择在皮瓣与腮腺床之间植入口腔修复膜,术后随访1-2年,以患者主观症状判断是否存在Frey综合征。结果:在未使用口腔修复膜的患者中,有29例(72.5%)出现Frey综合征的症状,在使用修复膜的患者中只有1例(2.9%)出现症状。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口腔修复膜(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能有效预防腮腺手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