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41.
植入性真菌病或称皮下组织真菌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此类感染有许多共同特征,包括相似的流行病学和感染方式等,有些还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临床表现形态各异,治疗困难,如不及时治疗常会导致畸形甚至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对临床上重要的植入性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足菌肿、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和接合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做一复习。  相似文献   
142.
有幸拜读翁心华教授等新著《疑难的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获益良多,特别是作者坚持临床实践半个世纪中近10 a内精选出102例疑难病例的诊治心得,更是难能可贵,这里简介如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翁心华教授等诸多极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指引下,在经典传染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极高的声誉和临床优势.发热待查作为疾病中公认的诊断与治疗难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内科医生,尤其是该类疾病涉及病种广泛,主诉千差万别又相互影响,初学者难以在这些令人迷惑的困局中找对方向.华山医院感染科长期以来收治了大量发热待查患者,其中包含了众多经典或疑难病种.该书悉心从近10 a发热疑难病例中选取了102例精彩案例,病种涉及感染病、结缔组织疾病、肿瘤性疾病等多个领域,详细描述了诊治过程,更结合国内外参考文献加以评论,并有翁心华教授亲笔点评,对于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发热待查的诊治思维水平很具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有关,并且Hp已被列为引起胃癌肯定的致癌原。美国癌症协会的Ferlay J等报道,全世界胃癌总数的50%以上发生在中国。1989年加拿大  相似文献   
144.
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是利用光敏剂和光辐射治疗疾病的方法,目前多用于皮肤肿瘤、某些癌前病变和病毒疣等的治疗.皮肤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由皮肤癣菌或念珠菌引起,使用标准抗真菌药物疗法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周期长,费用高,易出现耐药性;目前急需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回顾了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在体内、体外条件下对皮肤真菌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5.
李玉姣  钱飞  王丹  田宇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1):4250-4260
宏基因组是指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总和。宏基因组学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微生物资源,受到了国内外微生物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口腔中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落,以往对口腔疾病微生物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纯的细菌培养技术,然而,由于培养技术的局限性,部分微生物很难或根本不能培养,宏基因组学技术打破了这一局限性,帮助人类发掘更丰富的口腔微生物资源。最近,以宏基因组学测序为基础的研究描绘出了口腔生态系统的图谱,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口腔微生物组在各种口腔疾病甚至全身系统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为基于人类微生物组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综述旨在说明宏基因组学是研究人类口腔疾病及全身疾病相关微生物的得力工具,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讨论了宏基因组学在应用中有待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6.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理以及心理健康。尽管过去20多年RA的治疗进展迅速,但我们对RA的病因学仍知之甚少。研究表明,RA的发病与遗传、环境以及免疫这三大因素息息相关。众所周知,人体菌群与这三大因素亦有着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指出,人体菌群失调在RA病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整理近年来人体菌群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通过循证人体菌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7.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化疗前后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唾液样本和粪便样本,其中观察组患者需收集化疗前及化疗后两个时间点的样本。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菌群构成,分析两组对象组间及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变化特征。结果化疗前,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粪便样本菌群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丰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前,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及粪便样本中放线菌门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变形菌门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中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下降,拟杆菌门丰富度显著上升(均P<0.05);同时粪便样本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上升,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丰富度显著下降(均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中韦荣球菌属、罗氏菌属、普氏菌属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增加,放线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粪梭杆菌属丰度显著下降(均P<0.05);同时粪便样本中链球菌属、肠志贺菌属、乳杆菌属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增加,粪梭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丰富度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化疗对胃癌患者口腔菌群及肠道菌群构成有一定程度影响,患者口腔菌群中韦荣球菌属丰度上升,而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受抑制。  相似文献   
148.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将于2021年月3月12至14日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大会旨在提高临床科室对真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为医学真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实现多学科协作与交流。本次大会由专委会主任委员黄晓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以“聚焦临床瞄准实战”为主题,届时来自血液、呼吸、感染、重症、器官移植、皮肤、药学等真菌相关专业的研究学者,带来了不同科室真菌感染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病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推动我国真菌感染临床诊治水平的发展。欢迎各相关专业从事医学真菌研究的学者踊跃报名,参会交流。  相似文献   
149.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外侧皮瓣修复术与前臂皮瓣修复术对比。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我院)2015年8月到2020年8月共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通过肿瘤切除术后均出现组织缺损现象,对所有组织缺损的患者依照不同的皮瓣修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的68例患者分为外侧皮瓣修复组,应用前臂皮瓣修复术的52例患者分为前臂皮瓣修复组,对比两组的皮瓣修复效果,治疗后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瓣成活率、术后皮瓣危象率以及血管吻合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95.59 %,前臂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84.62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外侧皮瓣修复组患者的外形修复、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以及口腔闭合评分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两组的皮瓣成功率均比较高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术后皮瓣危象率比较低,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吻合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4 %,前臂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低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患者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能够提升患者的皮瓣修复效果,提升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0.
摘要 目的:探究次氯酸钠和洗必泰作为牙根管消毒冲洗液的对根管内感染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接受根管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次氯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次氯酸钠和洗必泰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根管内细菌菌落计数、根管内感染物质、治疗效果、远期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根管消毒冲洗后观察组根管内细菌菌落计数和根管内感染物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0%和13.1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8.00%和65.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第3个月、第6个月和1年后的治疗有效率均大于对照组。结论:次氯酸钠和洗必泰作为牙根管消毒冲洗液能够有效的减少根管内的感染物质的数量,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