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探讨(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于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收集2009年同时进行(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科室送检真菌抗原情况,重症医学科的(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者真菌菌种分布情况以及(1,3)-β-D-葡聚糖检测假阳性情况。同时送检(1,3)-β-D-葡聚糖和真菌培养共275例,重症医学科送检最多,共178例:重症医学科(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36例(阳性率20.22%);重症医学科(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同时真菌培养阳性者25例,其中白假丝酵母菌10例,热带假丝酵母菌7例,光滑假丝酵母菌4例,阿萨希毛孢子菌2例,克柔假丝酵母菌1例,烟曲霉1例。11例(1,3)-β-D-葡聚糖假阳性,9例存在细菌菌血症。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应加强真菌感染监测。深部真菌感染中,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最多见。细菌菌血症可能造成(1,3)-β-D-葡聚糖检测假阳性。  相似文献   
112.
探讨牛黄对原代小鼠口腔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揭示其在溃疡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本试验采用MTT法、氯胺-T法、明胶酶谱分析和酶联免疫反应测定了牛黄对小鼠口腔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沉积、金属蛋白酶-2、-9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牛黄能显著抑制小鼠口腔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沉积和金属蛋白酶-2活性,同时也极显著(P<0.01)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产生。结果提示牛黄在溃疡愈合过程中不具生肌作用,可能通过抗炎促进溃疡愈合;其抑制胶原合成的机制可能与极显著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有关。  相似文献   
113.
《昆虫知识》2009,(3):331-331
Toll信号通路不仅控制果蝇背腹轴的发育,而且在成体果蝇抵抗真菌感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果蝇受真菌攻击后,配体Spatzle被蛋白酶切割后形成二聚体活性形式,专一性结合到Toll受体,从而激发胞内信号传导级联放大过程并最终导致抗真菌肽Dmsomyc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4.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的某些种群引起的条件致病真菌感染,是人类真菌感染性疾病中最多见的疾病。临床上分为浅部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和深部念珠菌病(亦称系统性念珠菌病)。近年来深部念珠菌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该病涉及临床各科室,危害性大,病死率高,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现复习近年国内外文献,就其致病念珠菌的动态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以及该病的实验室诊断进展及防治现状加以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5.
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创伤、手术及激素的应用致免疫功能的低下及抑制,医源性侵入性操作的增多,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呈逐渐增多趋势,已日益受到重视,ICU作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地区,继发真菌感染是威胁危重病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我院ICU两年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6.
150例酵母样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引起医院酵母样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的住院患者送至真菌室所分离的150株酵母样真菌,采用血清学鉴定及API 20C AUX酵母样真菌鉴定试剂条进行鉴定,采用ATB FUNGUS3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150株酵母样真菌,其中自假丝酵母菌94株(62.67%),光滑假丝酵母菌14株(9.33%),热带假丝酵母菌12株(8.00%),无名假丝酵母菌10株(6.67%),季也蒙假丝酵母菌6株(4.00%),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株(4.00%),其他酵母菌8株(5.33%)。以呼吸内科(54.67%)、老年科(9.33%)、皮肤性病科(9.33%)、血液科(8.67%)分离率最高。150株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伏立康唑(VRC)的敏感菌株分别为144、150、131、104、147株,敏感率分别为96.00%、100%、87.33%、69.33%、98.00%。结论真菌感染的因素有很多,临床分布科室广泛,临床上应重视真菌检测及真菌药敏试验,根据检测结果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7.
外科重症治疗病房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尤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例如:血液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术后、ICU危重患者等)。不同疾病患者发生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各有其特点,外科重症治疗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中,患者多具有高龄、手术史、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普通病房更高^[1],病死率可高达38%-68%^[2],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3]。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hMSH2、PCNA和p53在OSCC中的表达及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OSCC组织中hMSH2、PCNA和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3种基因产物在OSCC中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中-低分化癌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2)hMSH2与PCNA、p53,p53与PC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3)5年生存率与hMSH2蛋白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hMSH2、PCNA和p53的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调节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9.
为探讨影响成人口腔黏膜念珠菌病发生的因素,选取口腔黏膜念珠菌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扁平苔藓、舍格伦综合征、白斑、天疱疮、类天疱疮患者及口腔黏膜健康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731个样本的年龄、性别、吸烟、口腔卫生情况、抗生素使用、义齿、口腔黏膜疾病、全身疾病,对结果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口腔黏膜念珠菌病发生的因素有4类,分别为发病前使用抗生素、口腔卫生情况、口腔黏膜疾病、全身疾病,即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0.
伴随着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迅猛增长,逐渐认识到对许多真菌诊断的重要性,本文就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概况、危险因素以及传统和新近发展的诊断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