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0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312篇
  328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黄山风景区空气真菌组成及其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然沉降法采集空气真菌,对黄山风景区14 个景点的空气真菌资源及其生态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共鉴定出空气真菌35 属,分隶于3 纲6 目10 科,其中以丛梗孢科占绝对优势, 有14 个属,占总属数的40.0 %;其次为暗梗孢科,有7 个属,占总属数的20.0 %.属的生态分布是:在7 个以上景点的空气中能够分离到的属有9 个, 其中芽枝霉属(Cladosporium)和无孢菌群(Mycelia Sterilia)在不同海拔的所有景点空气中普遍存在;海拔800 m 左右的空气中分离到的属较多,海拔高于1000m 的采样点分离到的属较少, 原因可能是随海拔降低, 气候变得温暖, 加上降雨量充沛,原生和次生常绿阔叶林发育良好, 大量枯落物归还土壤, 成为多种真菌丰富的营养来源, 故空气中分离到真菌的属较丰富, 数量也较多.  相似文献   
972.
致病疫霉拮抗菌株YR-7 的分离鉴定及其活性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黄河边的农田土壤中分离筛选拮抗致病疫霉的粘细菌,鉴定目标菌株,分析其发酵上清液的稳定性及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效果,为活性物质分离鉴定及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兔粪诱导法分离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粘细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称重法测定菌株生长曲线,通过平皿法测定菌株不同生长时期发酵上清液对致病疫霉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和浓缩发酵上清液的稳定性。通过马铃薯离体叶片涂布浓缩发酵上清液和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浮液法,测定该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病作用。【结果】从土壤样品中共分离获得7株粘细菌,其中4株拮抗致病疫霉,拮抗效果最强的为YR-7菌株,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为96%,该菌株被鉴定为Myxococcus xanthus。培养7 d后,菌株发酵上清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活性趋于稳定。浓缩发酵上清液经30-50°C处理后,对致病疫霉菌丝的生长抑制率可达50.90%,高于50°C时抑菌活性逐渐下降,90°C处理后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仍可达25.45%。浓缩发酵上清液在p H 4.0-9.0条件下比较稳定,保持40.21%以上菌丝的生长抑制率,当p H4.0或p H9.0时,抗菌活性显著降低。活性物质不能被蛋白酶降解,其抗菌活性不受紫外线、自然光照射的影响。对马铃薯离体叶片的生防效果检测表明,YR-7的浓缩发酵上清液处理组叶片相对病斑面积仅为0.35%,对照组的相对病斑面积高达68.19%。【结论】粘细菌菌株YR-7可以产生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抗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有效抑制致病疫霉侵染马铃薯叶片,具有开发成抗马铃薯晚疫病生物农药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73.
本文旨在分离具有纤溶活性作用的化合物和鉴定产生纤溶活性化合物的菌株FG216的种属分类。以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为种子培养基,改良查氏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发酵培养,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通过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从真菌FG216的1 L发酵液中分离和精制了12 mg纤溶活性化合物,该纤溶活性化合物在纤溶酶原和单链尿激酶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相互活化反应体系中添加10μg/mL活性最高。对FG216菌株rDNA的ITS基因(ITS-5.8 S rDNA)进行PCR扩增、测序,从GenBank获取相似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FG216与Stachybotrys longispora同源性最高。从分离的海洋微生物葡萄穗霉属菌株FG216分离得到的纤溶活性化合物具体促进纤溶酶原和单链尿激酶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相互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4.
粗糙脉孢霉酸性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粗糙脉胞霉CICIM F00021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粗糙脉胞霉酸性蛋白酶结构基因。对其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表明扩增得到的片段为酸性蛋白酶基因。将扩增出的酸性蛋白酶基因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PIC9K-ap。将其转化入毕赤氏酵母获得重组菌NA3。重组酸性蛋白酶在pH4.0和45℃下表现出最高活性。  相似文献   
975.
灰色链霉菌RX-17溶菌酶R1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CM-Sephadex C50、CM-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从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RX17的发酵上清液中得到了电泳纯的溶菌酶R1,回收率6.89%。测得该酶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6.8kD和9.10,作用于变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Ingbritt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70℃和6.6。R1酶在50℃以下及pH6~9的范围内保持稳定,60℃保温1h,残存酶活20.3%。Mg2+对酶有激活作用,而Zn2+、Cu2+、Fe2+、Cd2+、Pb2+则使酶完全丧失活性,螯合剂、盐酸羟胺、碘乙酸抑制酶活,β-巯基乙醇及表面活性剂则对溶菌有部分促进作用。R1酶溶菌谱广泛,对多种卵清溶菌酶不能作用的G+、G细菌均有溶解能力,对变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乳杆菌(Lactobacillus)等则呈现高活性。  相似文献   
976.
库蚊虫霉的形态及不同因子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7年5月福建南平库蚊上的虫霉流行病进行观察和鉴定,结果表明库蚊虫霉(Entomophthora culicis)是流行病的主要病原菌(92.4%),其次为弯孢虫疫霉(Eryniacurvispora)(2.9%),同时在库蚊的个体上存在着这两种虫霉的复合感染(4.7%)。库蚊虫霉分生孢子钟罩形,基部平截,端部尖突。分生孢子10.3×13.3-6.6×11.6μm,平均12.1±0.15×9.0±0.15μm,长径比1.40—1.75。休眠孢子内生或外生,平均27.1±0.14μm。假根粗大,无固着器,囊状体缺乏。在蛋黄培养基上生长微弱。对不同因子影响分生孢子萌发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7.
带蒂胸腹轴型皮瓣早期修复上肢深度蛇伤溃疡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达恩 《蛇志》1996,8(3):15-17
应用带蒂胸腹轴型皮瓣早期修复上肢不同部位的深度蛇伤溃疡创面16例。仅1例皮瓣远端坏死,3例皮瓣轻度感染,但断蒂后皮瓣均全部成活。随诊3个月至7年,皮瓣质地和弹性均好,手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本文讨论了蛇伤溃疡形成的原因,带蒂胸腹轴型皮瓣的选择和轴型皮瓣的优缺点。认为带蒂胸腹轴型皮瓣是修复上肢蛇伤深度溃疡创面最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8.
一株产漆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张明 《生物学杂志》2008,25(3):40-43
以愈创木酚为底物,采用平板筛选法筛选得到一株产漆酶菌株WS1-2,形态学特性表明该茵属于绿色木霉.对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WS1-2菌株的产酶高峰期出现在接种培养后的第4d.与蔗糖、乳糖、半乳糖和可溶性淀粉相比,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发酵上清液的漆酶活力明显要高,最大值达230U/L.以NH4Cl为氮源,最有利于WS1-2漆酶的产生,漆酶活力最高可达到234U/L.0.01mmol/L的愈创木酚和ABTS对WS1-2产漆酶有明显的诱导作用,3~5mg/L的Tween-80可以明显提高WS1-2的产酶水平.  相似文献   
979.
野生植物根围的丛枝菌根真菌II.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报道了野生植物根围Glomus属的17个种,聚球囊霉G. aggregatumSchenck & Smith,苏格兰球囊霉G. caledonium (Nicol. & Gerd.) Trappe & Gerd,近明球囊霉G. claroideum Schenck & Smith,明球囊霉G. clarum Nicolson & Schenck,缩球囊霉G. constrictum Trappe,透光球囊霉G. diaphanum Morton,幼套球囊霉G. etunicatumBecker & Gerdemann,集球囊霉G. fasciculatum (Thaxter) Gerd. & Trappe,何氏球囊霉G.hoi Berch & Trappe,地球囊霉G. geosporum (Nicol. & Gerd.) Warker,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 Schenck & Smith,摩西球囊霉G. mosseae (Nicol. & Gerd.) Gerd. & Trappe,隐球囊霉G. occultum Walker,网状球囊霉G. reticulatum Bhattcharjee & Mukerji,地表球囊霉G. versiforme (Karsten) Berch,台湾球囊霉G. formosanum Wu & Chen,悬钩子球囊霉G. rubiforme Gerdemann & Trappe) Almeida & Schenck;内养囊霉属1个种,稀有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 infrequens (Hall) Ames & Schenider.其中,网状球囊霉为我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80.
塔拉单宁和塔拉多糖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拉单宁和塔拉多糖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本文阐述了作为一类可再生绿色资源的塔拉单宁和塔拉多糖的研究现状及其利用情况,讨论了塔拉单宁和塔拉多糖的研究发展趋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