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泥鳅受精卵的电脉冲基因转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鱼类具有怀卵量大、受精卵易得,容易进行体外操作、人工孵化及培育等优点,使得它成为转基因动物研究的极好材料。1985年朱作言等首次发表了转基因鱼研究的初步结果,随后又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转基因鱼模型,并获得了可遗传的转基因鱼及其子一代。这一研究现已扩展到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个实验室。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鱼类基因转移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将有可能带来育种史上的革命,并建立定向、快速的鱼类育种新技术。已发表的转基因鱼研究,都是采用显微注射的方法直接将外源基因导入鱼类受精卵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小鼠Wee1B蛋白S15位点磷酸化状态对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发育的影响,构建pcDNA3.1/V5-His-TOPO-Wee1B-S15A(Ser突变成Ala)/D(Ser突变成Asp)突变体,体外转录成mRNAs. 对小鼠进行超排卵后当晚与雄鼠1∶1合笼,第2 d早取受精卵后培养至S期,显微注射Wee1B-WT(野生型)/KD(激酶失活型)-mRNAs和突变体Wee1B-S15A/D-mRNAs,观察其对受精卵发育、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活性及CDC2-pTyr15磷酸化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Wee1B -WT和Wee1B-S15A/D可有效抑制受精卵有丝分裂进程,明显降低卵裂率. 过表达模拟磷酸化的突变明显抑制MPF的活性,CDC2-pTyr15磷酸化状态和MPF活性变化相一致. 因此,在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有丝分裂过程中,PKA对小鼠Wee1B蛋白S15位点的磷酸化修饰是控制受精卵G2/M转换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4.
应用一种非常敏感的、新的荧光方法 ,进行了精核蛋白对小鼠 1 细胞期受精卵转录影响的观察 .hCG注射后 18h的受精卵作为精核蛋白抗体显微注射对象 .镜下观察 ,非抗体注射与抗体注射的卵细胞荧光强度有明显差异 .根据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的结果 ,抗体注射卵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值相当于抗体非注射的 2 2 8%,高 1 3倍 ,经t检验 (n =30 )得P <0 0 1,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而非BSA注射和BSA注射卵细胞的镜下观察 ,则没有多大差异 ;测两组卵细胞的相对荧光强度值分别为 10 0 %和 115 %,t检验 (n =30 )得p >0 0 5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将α 鹅膏蕈碱与精核蛋白抗体等量混合后一起注射 ,卵细胞组间荧光的显著性差别不复存在 .实验结果表明 ,精核蛋白在小鼠 1 细胞期受精卵中起着转录抑制作用 .  相似文献   
95.
FISH在人类未受精卵染色体异常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子细胞遗传学的主要技术代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是用荧光标记的依靠探针杂交原理在细胞核中或染色体上显示某一特定核酸序列的位置 ,并可进行相对定量分析 .它广泛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产前诊断、肿瘤遗传学、进化遗传学研究和基因定位等领域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进展 ,将在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 (PGD)、生殖细胞 (卵母细胞和精子 )染色体异常的研究方面发挥更大的用途 .它是联系分子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之间的桥梁 .  相似文献   
96.
人类早就应用选择方法来培育动植物新品种,但是这种经典的育种方法在两个方面受到限制,首先,遗传信息只有在同种或亲缘关系很近的种之间才有可能变换重组。其次,选择的先决条件是变异或突变,而天然的突变频率是极其低的。现在的重组DNA技术可以克服这两种限制。因为重组是在体外进行的,亲缘关系十分远的种间的遗传信息可进行交换和重组。同时也可在银短的时间内(数周乃至数天)产生惊人的突变。而且这种突变可以是服从于人的意志的。  相似文献   
97.
将体外成熟、体外受精的绵羊卵子,在体外培养至桑椹胚—襄胚期并进行冷冻保存,观察了培养卵的体外发育和冷冻保存效果。从采自屠宰场的绵羊卵巢中抽取卵母细胞,用含有10%FCS(或NSS)、HCG、E_2和Hepes的M199培养24—26小时,再以经Ionophore A23187诱导获能的新鲜精子进行授精。授精后6—8小时移入发育用培养基内进行培养,发育用培养基为含有10%FCS(或NSS)、丙酮酸钠、Hepes的M 199。授精72小时后,FCS组和NSS组的卵裂率分别为36.9%和45.2%,后者显著高于前者。继续培养7—10天后,桑椹胚~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11.6%和23.4%,两者间差异极显著。将桑椹胚和囊胚冷冻保存于PBS+20%FCS+10%乙二醇冷冻液内,解冻后的胚胎形态正常率分别为82.0%和71.9%。  相似文献   
98.
[考查目标]本题以胰岛A、B细胞为载体,考查学生多个方面的知识点。①记忆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②理解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并根据两种激素各自的功能分析两种激素间的关系。③掌握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④熟悉个体发育的过程.知道体细胞都是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的,都含有该生物的全套遗传信息。⑤理解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99.
100.
干细胞     
在备受关注的再生医疗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于细胞。成体的组织干细胞已在骨髓移植上得到了实际应用,但人们还期待着从受精卵中获得的ES细胞能应用于治疗。这讲由东海大学的安藤洁教授来详细讲解干细胞的知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