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8篇
  免费   814篇
  国内免费   2113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403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高中一年级学生性意识与性道德冲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高中一年级学生性意识与性道德冲突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00名高一学生.结果:①高一学生性意识的发展和性道德冲突显著正相关;其中性体验与性道德冲突正相关显著;②高一学生性意识存在性别差异,其中男、女生在性认知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性道德冲突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结论:高一学生的性意识与其性道德冲突显著正相关,他们在性认知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8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BaFe12O19微粒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对BaFe12O19微粒进行一系列生物相容性实验,包括Ames致突变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出血和凝血时间测定、凝血试验等.结果:BaFe12O19微粒无毒性,无致突变性,对出血和凝血时间无影响,不引起溶血和凝血.结论:BaFe12O19微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血管内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883.
B型钠尿肽作为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生化指标,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文详细综述了B型钠尿肽的生物特性、体内代谢、生理功能、实验室检测和在心力衰竭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评价的应用.以及B型钠尿肽在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4.
目的:探讨大鼠源性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受体)多肽免疫大鼠能否产生AT1受体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 against the 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AA),AT1-AA对自身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免疫组16只,对照组6只.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合成肽与载体血蓝蛋白偶联后再混合佐荆制备免疫液免疫大鼠,每隔3周加强免疫一次;对照组实行"假性免疫",但"免疫液"中不含有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合成多肽.ELISA法检测血清AT1受体自身抗体;观察肾脏、心脏、肝脏和腹主动脉组织光镜和肾脏组织电镜的病理变化;生物机能实验鉴定AT1受体自身抗体;试验期15周.结果:免疫组大鼠于第3次加强免疫后出现AT1受体自身抗体,第4次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进一步升高;免疫组大鼠血清可以增加新生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光镜及电镜未观察到明显的心脏、肾脏和肝脏病理改变.结论:大鼠源性AT1受体多肽能够诱导大鼠产生AT1受体自身抗体,此抗体对自身组织的损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85.
目的:研究从噬茵体展示库中筛选内毒素结合蛋白质配基,为其在内毒素致病作用机理及在内毒素血症防治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内毒素为靶分子从随机七肽噬菌体展示库中筛选内毒素的高亲和力噬菌体配体,通过ELISA鉴定,DNA测序及相关软件分析.结果:所筛选的亲和力最高的噬菌体的ELISA检测值A405nm可达1.965通过比较亲和性噬菌体外源插入肽的DNA序列,认为FHENWPS肽段中包含有与内毒素分子发生亲和结合的一个共有序列.该序列展示肽的等电点为5.36,具有双嗜性,这有利于肽与LPS分子表面的位点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亲和吸附.结论:运用亲和筛选方法从肽库中筛选内毒素结合蛋白质配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86.
胰腺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干细胞是一类来源于胎儿或成年胰腺组织中的成体干细胞.多数研究认为胰腺干细胞体外培养时,贴壁生长,呈多角形上皮样,具有较高的扩增性;表达胰腺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决定因子Pdx1、HNF3β、Ngn3、Th及Isll等,还共表达胰腺终末细胞释放的激素glucagon、insulin等,甚至共表达来源于其它胚层细胞的表达物CK19、nestin等;具有多分化潜能,其特点是在自然分化过程中,优先分化为胰腺组织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转分化为其它组织细胞.胰腺干细胞生物学的不断深入研究,为分离、克隆胰腺干细胞及定向诱导其分化为功能性胰岛移植治疗人类糖尿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7.
888.
Androgen-induced proliferation shutoff gene AS3, also known as APRIN, is a growth inhibitory gene that is in itially implicated inprostate cancer. This gene is required for androgen-dependent growth arrest and is a primary target for 1,25(OH)2D3 and androgens. Alle-lic loss at AS3 locus has been linked to a variety of cancers.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of genomic and expression alterations of AS3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is not well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the genomic and expression alterations of AS3 in ESCC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are evaluated. Loss of beterozygosity (LOH) analysis using an AS3 intragenic mierosatellite marker D13S171 revealed 72% allelic loss at AS3 locus in ESCC, which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higher pathological grade (P=0.042).RT-PCR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AS3 mRNA obviously decreased in 44% tumors and its down-regula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sex of patients (P=0.03). Furtherm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enomic and expression alterations of AS3 gene was analyzed in 18 ESCC specimen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allelic loss and decreased mRNA expression of AS3 was relatively poo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aberrant expression of AS3 may be involved in the tumorigenesis of esophagu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ale predominance of ESCC.  相似文献   
889.
挖掘数据     
不管数据来源何处,像贝叶斯建模之类的统计数据挖掘方法都能够有效的从中提取出药物安全性信息。  相似文献   
890.
通过对抗蚜的河农16和感蚜品系Tx623B、Tx622B、Tx3197B、千三、晋五及杂交种的物理特性、组织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的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高粱理化特性与抗蚜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粱抗蚜品系叶片表面较感蚜品系的细胞排列整齐、致密、表皮细胞直径较感蚜品系小、叶片薄、叶片表面光滑、叶片颜色浅。感虫后各品系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有升高,与蚜虫的诱导存在相关性,但不同品系感蚜前后均不存在趋势性变化;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感虫前在抗虫的河农16及杂交种中具有高水平表达,并与其他感蚜品系存在显著差异;蚜虫侵害诱导后PAL酶活性均有上升,但抗蚜品系中表现稳定,酶活性变化幅度与叶片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PAL酶活性与高粱的抗蚜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感虫前后氨基酸含量及其变化与高粱品系抗蚜性间无相关性;在感蚜虫前,抗蚜品系及其杂交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感蚜品系,接虫后感蚜品系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