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21.
【目的】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温室气体尤其是大气CO_2浓度升高造成的虫害爆发已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上桃蚜取食行为的变化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意义重大。【方法】本研究以拟南芥和绿色桃蚜Myzus persicae为研究对象,利用野生型拟南芥Col-0,茉莉酸途径信号传导缺失突变体(jar1)、水杨酸途径信号传导缺失突变体(npr1)、乙烯途径信号传导缺失突变体(ein2-5)为材料,以大气CO_2浓度升高为影响因子,利用刺吸式电位仪(EPG)记录了桃蚜在不同处理的拟南芥上的取食波形。【结果】研究结果发现:CO_2浓度升高缩短了Col-0和jar1植株上蚜虫首次刺探时间和首次到达韧皮部的时间,却延长了npr1和ein2-5上蚜虫首次到达韧皮部的时间,降低了jar1植株上蚜虫总的刺探时间且增加了其总的取食韧皮部时间,但没有改变其它基因型植株上蚜虫总的刺探和取食时间;同时增加了野生型植株上蚜虫的刺探频率,却没有影响其它基因型植株上的刺探频率。【结论】CO_2浓度升高降低了野生型植株和jar1植株抗性,有利于蚜虫到达韧皮部;却增加了npr1和ein2-5上的植物抗性,从而不利于蚜虫到达韧皮部。  相似文献   
222.
朱红毛斑蛾嗜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选择实验,研究了朱红毛斑蛾的食性。自然条件下,朱红毛斑蛾为害榕属植物中的小叶榕和垂叶榕,为害率分别为67.39%和47.61%。在T50时,朱红毛斑蛾对印度榕、对叶榕、无花果、黄葛树、高山榕、小叶榕和垂叶榕的平均取食量分别为0、0、0、0、0、8.62±1.6 cm2和3.79±1.8 cm2;平均取食选择指数分别为0、0、0、0、0、0.69和0.31,说明朱红毛斑蛾仅为害小叶榕和垂叶榕,且对小叶榕有明显偏好性。研究结果证明朱红毛斑蛾为寡食性害虫,提示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选择易受害的单一树种大面积栽种。  相似文献   
223.
鳗鲡腹侧白色,亦名白鳝;活鱼体侧上方有青绿色光泽,亦名青鳝;风干备藏食用,又名风鳗。古代中外学者所见到的成年鳗鲡都无卵巢发达的雌鱼,故有许多猜测,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就认为鳗鲡是湖底泥内的地肠(蚯蚓)变成的。鳗鲡在中国至迟东汉已有此鱼名称,如许慎在《说文解字》内就称“鳗鲡,鱼也”,“鲡与鳢同”;赵辟公《杂录》说得更清楚,称此鱼有雄无雌,以影漫于鳢鱼  相似文献   
224.
225.
鄂西棘腹蛙的生活习性及其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棘腹蛙为山区流溪型种类,广食性,成蛙以捕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蝌蚪主要摄食藻类等植物食物。棘腹蛙有显著消灭为害森林的动物(昆虫),其有益系数为68.31%。  相似文献   
226.
瑶山髭蟾生态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山髭蟾主要分布在广西大瑶山海拔1000—1500米的山冲溪流附近,其生态环境是植被丰富、水源充足、气候温湿的常绿阔叶林带。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栖息在陆地阴暗处的土壤及洞穴内。主要以植物和小昆虫为食。繁殖期在每年12月“大雪”之后到“冬至”前后,产卵期很短,仅在“冬至”前后10天内进行,雌雄抱对产卵一般都在黎明前完成,属一次性产卵类型,卵群粘附在石块底部的凹陷处,每次产卵298—342粒,卵径3.8—4毫米。它们除在冬季繁殖外,而且在10℃的气温条件下,仍照常活动,因此,可能没有“冬眠”习性或“冬眠”期极短。  相似文献   
227.
大劣按蚊在实验条件下交配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实验室建立了大劣按蚊自然交配种群之后,对其交配习性进行了观察。饲养初期,养蚊笼大小对其交配有一定的影响,在大蚊笼饲养交配受精率高,反之则低,饲养23代以后,两者已无明显差异。在同笼内,雌雄蚊的比例,以1:1.5者交配受精率高;1:1者低;1:2者则处于不稳定状态。大劣按蚊羽化至少在48小时后才能进行交配,随着蚊龄增长,交配受精率逐步增加,初步认为21天的蚊龄仍有交配行为存在。  相似文献   
228.
周昊  李钰  滕子文  杜凌君  万方浩  周洪旭 《昆虫学报》1950,63(10):1207-1214
【目的】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和梨网蝽Stephanitis nashi是苹果园的一类重要害虫,它们以刺吸式口器对苹果树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本研究旨在明确这3种刺吸式昆虫在苹果树上取食行为差异。【方法】利用刺吸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技术对苹果绵蚜和绣线菊蚜成虫在苹果苗韧皮部和非韧皮部上的EPG指标,以及苹果绵蚜、绣线菊蚜和梨网蝽成虫苹果苗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这3种害虫的成虫在苹果苗上取食8 h各种波形平均持续时间的占比。【结果】结果表明,苹果绵蚜和绣线菊蚜成蚜在苹果苗上均产生6种取食波形,即非刺探波(np)、路径波(C)、意外穿刺细胞非主动取食细胞波(pd)、木质部取食波(G)、韧皮部唾液分泌波(E1)和韧皮部取食波(E2);而梨网蝽成虫取食过程中只产生非刺探波(np)、表皮刺穿波(A)、叶肉细胞取食波(Gc)和木质部取食波(E)4种波形。从蚜虫在苹果苗非韧皮部上取食的EPG指标看,苹果绵蚜成蚜pd波平均时间显著高于绣线菊蚜的,而刺探次数、np波总时间和pd波次数均显著低于绣线菊蚜的。从蚜虫在苹果苗韧皮部上取食的EPG指标来看,除第1次出现E2波的时间外,各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从3种害虫在苹果苗上取食8 h各波形的占比来看,梨网蝽成虫的np波总时间所占比例最高(53%),其次是绣线菊蚜成虫的(24%),苹果绵蚜成虫的最低(为1%)。同时,苹果绵蚜和绣线菊蚜成虫取食波为E2波,所占总时间比例分别为35%和25%,而梨网蝽的取食波为Gc波(占总时间比例为36%)和E波(占总时间比例为11%)。【结论】本研究阐释了苹果园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生态位分离和取食行为学机制,为果园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9.
【目的】本研究旨在弄清楚生态气候因子是否影响尼泊尔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盛产区中银胶菊叶甲Zygogramma bicolorata成虫后代的形态学测量参数和基础生物学。【方法】 从尼泊尔Kathmandu (24℃, 海拔1 400 m, 温带气候), Chitwan (25℃, 海拔415 m, 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和Mahendranagar (34℃, 海拔229 m, 湿润 亚热带气候)地区采集银胶菊叶甲成虫,在最适室内条件下评估各生态气候区中其F1代4龄幼虫和雌成虫的取食特征。我们假定在自由取食和最适非生物条件下饲养的后代将不会受到食物和气温的间接影响,不管亲本属于哪一生态气候区,后代利用食物的能力一致。【结果】然而,我们发现,尽管在最适条件下饲养,银胶菊叶甲后代的体型和取食特征与其亲本相似。体型大的亲本(来自Kathmandu地区),其后代体型也大,但是其食物利用效率比体型小的亲本(来自Chitwan 和Mahendranagar地区)所产后代小。这3个生态气候区中,与幼虫相比正在发育的雌成虫均表现出体重增加而食物利用效率降低。【结论】这些发现说明,食物和最适非生物条件的间接影响可能不影响银胶菊叶甲后代的表型可塑性,后代的体型和取食特征与亲本相似。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能是由于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我们期望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银胶菊叶甲成虫的表型可塑性、分布格局和取食行为。  相似文献   
230.
中国淡水鱼寄生桡足类鳋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文英 《水生生物学集刊》1956,(2):i010-i045,271
桡足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自由生活的创水溞(Cyclopoida)和镖水溞(Calanoida),它们都是鱼类的优良食料。另一部分就是营寄生生活的种类,其中有些对于鱼类的危害性很大。鳋科(Ergasilidae)是一羣由自由生活的剑水溞演变成寄生生活的过渡类型,其幼虫及雄虫完全营自由生活,只有雌性的成虫始寄生在鱼体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