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1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C~(+6)重离子辐照对枸杞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随辐照剂量增加而增强。辐照种子细胞内产生的染色体畸变程度和辐照剂量呈正相关。在萌发过程中,辐照种子内DNA 合成起始时间和高峰期推迟。在DNA 合成非峰值期,DNA 合成水平较高。RNA 合成起始早于DNA,在培养8—20 h 时间,对照种子RNA合成水平高于辐照种子。  相似文献   
82.
离体条件下暴马丁香切开种子的萌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以三种催芽处理10、20、40 d的暴马丁香种子进行离体培养试验,对种子做三种切割处理,中间切、两端切和完整种子。结果表明:采用切开种子的方法进行离体培养可提高种子发芽率,中间切种子的萌发最好,且在培养10 d后发芽率即达到最高值;经过40 d催芽处理的种子优于未经催芽和只进行20 d催芽处理的种子;切开种子以MS培养基附加5 mg/L BA或5 mg/LBA+0.1 mg/L IBA为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83.
播期对春箭筈豌豆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春箭豌豆 (Vicia sativa) 4个品系 ,2 a共 7个播期收获的种子进行了发芽率、千粒重、电导率的测定和带菌率的统计 ,并测定了主要种带真菌的致病力。结果表明 ,2 0 0 0年不同播期收获的种子在千粒重、带菌率、电导率、发芽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5) ,晚播导致种子质量的下降。但在 2 0 0 1年不同播期收获的种子除个别品系表现出显著差异 (p<0 .0 5)之外 ,其他品系各播期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真菌接种试验表明 ,除细交链孢 (Alternaria alternata)外 ,青霉 (Penicillium sp.) ,大刀镰孢(F usarium culmorum) ,厚垣镰孢 (F.chlamydosporum) ,粉红单端孢 (Trichothercium rosen) 4种真菌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其中以大刀镰孢、厚垣镰孢对种子的危害最大 ,降低萌发率分别达 2 6%和 44%。  相似文献   
84.
宽叶缬草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药用植物宽叶缬草自然生长的历程,并对其不同生长环境及传粉环境下收获的瘦果千粒重和发芽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宽叶缬草瘦果千粒重有极显著差异;而在不同传粉环境中,养蜂实验区和防蜂实验区瘦果的发芽率有极显著差异,且前者高出后者近4倍。证明了通过增加传粉媒介蜜蜂的数量能够解决宽叶缬草人工栽培中的制种问题,从而使大面积栽培宽叶缬草成为可能,实现对宽叶缬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5.
晋秀龙  陆林  覃逸明 《生态学报》2009,29(12):6834-6842
在琅琊山风景区通过实地实验,分析了游憩活动对琅琊山风景区两种草地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憩活动强度与两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呈负线性相关.近游道、中距离游道和远距离游道的3个实验组,紫花苜蓿种子平均发芽率依次为31.29%、39.41%、55.21%;白三叶依次为8.42%、14.62%、23.89%.距游道越远的实验组种子的发芽率越高,距游道最远的实验组和最近的实验组的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2)柏油、水泥、台阶和泥质4种游道实验区的种子平均发芽率,紫花苜蓿依次为37.20%、40.27%、41.28%、48.13%;白三叶依次为10.37%、10.92%、14.23%、27.05%.旅游和游憩活动量较少的游道实验区种子的发芽率高于游憩活动量较大的游道实验区.此外,相同游道、相同实验位置的两种植物种子发芽率亦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植物种子萌发受到旅游活动的干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6.
镉胁迫下三个萝卜栽培种蛋白质变化的双向电泳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0.5mmol·L-1 Cd2+处理时,小五缨(XWY)的发芽率下降至92%,并且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在1和5mmol·L-1 Cd2+浓度处理时,发芽率分别降至83%和67%。象牙白(XYB)则在5mmol·L-1 Cd2+浓度时,发芽率下降。卫青(WQ)在0.05mmol·L-1 Cd2+浓度时,发芽率已降至83%, 1和5mmol·L-1时则下降至58%。幼苗生长也明显受Cd2+处理影响,在0.05mmol·L-1 Cd2+处理时, 3种栽培萝卜的幼苗生长均受到明显影响,并且随Cd2+浓度的增加,生长受抑加重。从发芽率和幼苗生长两种实验结果看,卫青对Cd2+最为敏感。双向电泳结果表明, Cd2+处理后3种栽培萝卜幼苗中蛋白质组分有明显变化。小五缨中, 0.1 mmol·L-1Cd2+处理后,有5个蛋白质点消失, 15个新的蛋白质点被诱导产生。象牙白中, 2个蛋白质点消失, 1个蛋白质点含量减少, 13个新的蛋白质点被诱导产生。卫青中, 12个新的蛋白质点诱导产生,但没有发现蛋白质点消失现象。Cd2+处理后, 3种栽培萝卜中,蛋白质合成的变化与幼苗生长受抑存在明显相关性,这一实验结果对于探讨萝卜Cd2+害的生化机理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7.
低能离子注入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能量为25keV的N 不同剂量(2×1016 N /cm2、4×1016 N /cm2、6×1016 N /cm2、8×1016 N /cm2、12×1016 N /cm2)注入新疆小麦种子,研究了N 离子束注入新疆春小麦种子后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幼苗体内的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2×1016 N /cm2 剂量处理小麦较合适,可提高小麦种子的活力,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2×1016 N /cm2、4×1016 N /cm2 剂量处理对新春2号、新春11号幼苗生长有利,在这两种剂量处理下新春2号三种保护酶较新春11号敏感。  相似文献   
88.
沙冬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是亚洲中部荒漠特有种,由于其分布的环境条件特殊,现存植被天然更新困难,人工育苗、造林存在一定问题。为改善种皮透水性,获得整齐一致的发芽,分别用21.5 (室温)、40、60、80和90 ℃的温水浸种5 min。结果表明: 60 ℃温水浸种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显著地提高了种子发芽势,并有效地降低硬实率。对比分析了15、20、25、30、35和40 ℃环境温度下种子萌发的特性,种子发芽最适温度是30 ℃,而胚根及下胚轴伸长最快的温度为25~30 ℃。较低温度下种子发芽延续时间较长,并且种子萌发后下胚轴和胚根伸长缓慢,易形成畸形(胚根严重扭曲、缢裂)幼苗。15 ℃时畸形幼苗占发芽种子数的28.1%,而30~40 ℃时仅占5.2%~8.6%。温度过高不利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40 ℃时,吸胀种子绝大部分丧失活力,发芽种子在35 ℃以上温度下生长2~3 d,胚根胚轴组织呈水渍状坏死。另外,催芽后的种子播种在河沙中子叶出土最快,出土率可达63%,显著高于在粘质壤土中出土率(11%)。不同粒径的种子播种后幼苗生长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粒径5 mm以下小粒种子播种后幼苗长势弱,苗期成活率低,生长70 d后幼苗成活率仅为35.4%,而粒径5 mm以上种子同期幼苗成活率达56.2%。据上述试验结果,结合自然分布区内环境条件的资料,分析了沙冬青濒危原因,并为植被恢复育苗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9.
旋转磁场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正婷  蹇兴亮 《广西植物》2016,36(9):1076-1081
以“淮麦19”小麦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磁场强度为11 mT的旋转磁场进行处理,设定不同的时间梯度(10、20、30、60 min),以未经磁场处理的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时间下旋转磁场对小麦种子发芽指标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磁场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不同处理时间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有显著提高,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处理30 min为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24%、7.37%、11.24%。经旋转磁场处理后,小麦根系发达,根长、根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幼苗生长加快,株高除处理60 min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以处理30 min为最大,高出对照11.13%;叶片数除处理10 min外,其他处理均高于对照,以处理30 min为最大,比对照高出38.89%,且差异显著。旋转磁场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幼苗的物质积累,不同处理时间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对幼苗生物积累量影响最佳的是处理20 min。这说明旋转磁场处理提高了小麦种子的萌发能力,加快了小麦幼苗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