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在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鉴别中的作用。方法:对758例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在入院24小时内采集静脉血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计算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758例患者中,确诊为感染性发热的患者616例,占81.27%,非感染性发热患者142例,占18.73%。感染性发热患者的CRP值显著高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检验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的值分别为87.32%、97.89%、95.91%、97.10%、90.51%、7.72和0.02。结论:CRP的检测能有效鉴别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  相似文献   
5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是我国2010年新发现的新布尼亚病毒,可导致人类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新布尼亚病毒全基因组已解析,但病毒分子生物学结构蛋白特征及功能尚需更多研究。本文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确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HB29株)病毒颗粒的沉降密度及超离纯化条件,得出该病毒颗粒在蔗糖中的沉降密度为1.135g/mL。利用PCR方法扩增SFTSV病毒株HB29株病毒RNA聚合酶(RdRp)、糖蛋白前体蛋白(M)、包膜糖蛋白(Gn)、包膜糖蛋白(Gc)、核蛋白(NP)及非结构蛋白(NSs)的编码区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5/FRT或VR1012,在293T细胞上获得上述基因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纯化病毒颗粒和重组蛋白,并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IFA)确定蛋白活性和分子量。本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对新布尼亚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的认识,为后期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3.
为了初步探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对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将SFTSV NP和NSs蛋白的编码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VR1012中,通过免疫共沉淀(IP)、SDS-PAGE、质谱检测及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寻找宿主细胞中与NP相互作用,同时又与免疫功能有关的蛋白质分子,并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SFTSV NP与该分子在细胞中的共定位情况。IP和质谱检测结果显示NP能与免疫功能相关的60kD SSA/Ro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细胞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显示NP与60kD SSA/Ro蛋白在细胞质中存在共定位。提示SFTSV可能通过其核蛋白与免疫相关分子60kD SSA/Ro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4.
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已成为处理复杂上尿路结石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尽管术前可以预防性使用广谱抗菌素,但严重尿路感染、发热仍是PCNL术后常见并发症。虽然PCNL术后发热常能较快消退,在一些患者中仍可发生严重并发症。PCNL术后发热或者严重的尿路感染可增加患者死亡率、住院时间及医疗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关注可能导致PCNL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本文主要综述了PCNL术后发热的可能机制及明确术前及术中可能导致PCNL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根据近年国内外数据、文献可以得出,可能影响PCNL术后发热的因素包括糖尿病、术前肾造瘘管的使用、结石成分及形状、肾盂积脓、手术时间及灌注液量,术前尿路感染的适当治疗虽然不能阻止术后炎性反应或发热,但可以降低细菌感染率及促进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恢复。术前尿培养、结石细菌培养及肾盂尿培养均为术后发热的预测因子,能够为术后发热的抗菌素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呼吸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铜绿假单胞菌85株;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93±12.46)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3.32±6.66)天;慢性基础性肺疾病、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机体免疫力低下可增加该菌的感染率;发热率为43.53%,表现为低热和中等度热;发热患者与体温正常的患者相比,白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6656,P=0.0056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027,P=0.04820.05)。发热患者的WBC平均为(12.53±6.16)×109/L,G%平均为为(78.85±9.10)%;敏感率65%的抗生素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佛沙星,其均可作为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经验性治疗药物;有无按药敏调整药物及疾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继续增加样本量。结论: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临床特点变化多样。治疗时应重视感染该菌的危险因素,根据药敏结果用药。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刮痧油刮痧配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早期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急诊小儿早期感冒发热患儿5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橄榄油做介质刮痧配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刮痧油做介质刮痧配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平均起效时间(1.68±0.54)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平均起效时间(2.72±0.83)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刮痧油做介质刮痧配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早期感冒发热的起效时间快,临床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是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其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之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重点介绍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发热患者血液标本中菌群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学分离培养和L型高渗培养法从1332例感染症患者的血液标本中分离细菌及L型。结果:1332例感染标本共检出细菌486株,检出率为36.5%,检出的细菌包括沙门菌,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及奈瑟菌,149例标本中检出细菌L型29株,检出率为19.5%。其中返祖的细菌包括葡萄球菌和奈瑟菌。结论:沙门菌和葡萄球菌及其L型是引起血液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相似文献   
59.
Wang HD  Wang YP  Li CJ  Lu DX  Yan L  Qi RB 《生理学报》1999,(2):161-167
本文用脑室灌注和Fura-2 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技术观察了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DEX) 对家兔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性发热效应和下丘脑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 借此深入探讨地塞米松解热作用的中枢机制.结果发现: 脑室灌注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0.6 nmol)引起家兔结肠温度明显升高,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kg)显著抑制家兔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性发热, 地塞米松(60~120 μmol/L)并不影响下丘脑细胞内[Ca2+]I, 而事先脑室灌注抑制基因转录的放线菌素D(3 nmol)则完全取消了地塞米松对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性发热的解热作用.这些结果提示: 地塞米松显著抑制家兔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性发热, 其机制与地塞米松激活脑内某些基因的表达有关, 而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跨膜钙离子流无关.  相似文献   
60.
本实验以14只家兔发热前后脑脊液中cAMP和PGE_1含量的变化,作为对照组;在17只家兔上观察了间断电针对发热效应的抑制作用及其与脑脊液中cAMP和PGE,含量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如下:(1) 静脉注射内生致热原(EP)后1.5h动物体温上升达高峰,同时脑脊液中cAMP和PGE_1含量也明显增加。(2) 间断电针能明显抑制EP性发热效应,同时也阻止了脑脊液中cAMP和PGE_1含量的升高。间断电针组的体温反应高峰、体温反应指数和脑脊液中cAMP、PGE_1含量与给EP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