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小草蔻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小草蔻花梗的维管束可分成外环和中心区两部分。进入室下区后,外环维管束向外偏移,其数目由约13束增加至约40束;中心区由不规则分布的18束变为三角形排列的12束。延伸至子房室区时,外环基本不变,而原来中心我的维管束则成为3束心皮背束、3束隔膜束及5-7束小的胎座维管束。3束心皮背束外方的主支经延长中最后进入花萼、胎座维管束于延长部基部消失。及至延长部基部,3束隔膜束的内侧横向分支,并最后与部分外环的维管束及心皮背束方的细小分支在此形成一个维管束网结,而外侧的主支直接向上延伸;近轴面的隔膜束主支分裂成4支最后进入仅有的1枚功能雄蕊,无轴面的2束隔膜束主支则各分成2-3束最后进入唇。延长部的维管束网结部分延伸入花瓣、唇瓣和腺体基部,少量进入花柱。首次提出姜科植物的花萼既代表了3枚花萼片,又包含了3枚缺失的外轮雄蕊。支持姜科的唇瓣代表了两枚缺失的内轮雄蕊及两枚腺体是隔膜腺变异结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72.
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共有维管束植物35科66属82种,9个优势科含有的属、种数分别占总属、种数的51.52%和57.32%;该研究区熔岩台地种子植物有30科、61属和75种的分布区类型,温带成分占主体;植物资源按其性质和用途分为药用、观赏和蜜源等12类。(2)根据Raunkiaer生活型分类,以地面芽植物的草本植物最占优势,其次为高位芽植物的乔木和灌木。(3)在水分生态类型中,中生植物是主要生态类型,旱生植物占较高的比例。研究认为,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熔岩新、风化弱、降水大部分渗流、蒸发强等极不利生态条件形成了火山熔岩石生植物的特有种群。  相似文献   
73.
中华芦荟叶的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中华芦荟(Aloe vera L.var.chinensis(Haw.)Berg.)叶的结构,芦荟素的含量及其可能的储藏和合成场所,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芦荟叶的结构由表皮,同化薄壁组织,维管束和储水组织组成,其旱生结构特征比较明显,表皮具厚的角质层,外切向壁次生加厚,气孔下陷,中央储水组织发达,绿色组织没有明显的分化,其中,5个细胞环绕的气孔器和叶基出现的第二轮维管束在芦荟属中首次报道,具有种的特征,中华芦荟叶中所含的蒽醌类次生代谢物主要是芦荟素(barbaloin or aloin),其含量和叶位及同一叶的不同部位有关,植株上剖嫩叶及每一叶的上部含量高于下部老叶和叶的中部,叶基部含量最低,比较被测的解剖学指标和植物化学分析的结果发现,叶中维管束的密度和芦荟素的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用5%Pb(CH3COOH)2沉淀处理及5%NaOHR颜色反应检测芦荟素的储藏物合成部位,初步结果表明,位于韧皮部端的数个发达大型薄壁细胞是芦荟素的储藏场所,而绿色组织和维管束鞘是可能的合成场所。  相似文献   
74.
巨龙竹( Dendrocalamus sinicus Chia et J. L. Sun)是云南特有的珍稀木本丛生竹,其秆形分为通直型和弯曲型两种变型。为了揭示巨龙竹不同秆形的组织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定点观测0 ~ 49 d的巨龙竹笋和幼竹生长发育状况,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笋期0 ~ 45 d内样品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1)巨龙竹在笋-幼竹(0 ~ 49 d)发育期,秆高生长呈“慢-快”的趋势,21 ~ 35 d时弯曲型茎秆开始显现,易于辨别;(2)5 ~ 30 d时,弯曲型茎秆中维管束的发育早于通直型;对比弯曲型茎秆内外两侧维管束,内侧维管束导管内径较小,但纤维鞘中的纤维细胞层数更多;(3)弯曲型茎秆中薄壁细胞的分化早于通直型,20 d后弯曲型茎秆中的薄壁细胞出现明显的可被番红-固绿染色的细胞核,并呈有规律的排列;弯曲型茎秆内侧薄壁细胞稍小于外侧薄壁细胞,但内侧被染色细胞核的薄壁细胞多于外侧。研究结果表明巨龙竹弯曲型茎秆性状在笋期第21 ~ 35 d内即可通过茎秆形态判别,弯曲型茎秆中维管束的发育以及薄壁细胞分化均早于通直型茎秆,同一时期弯曲型茎秆内侧细胞分裂较外侧旺盛、维管束木质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75.
张娟  张坤  王玉安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10):1776-1784
以3年生延后栽培的红地球葡萄为材料,在生育后期设置土壤水分处理控制在0.20(T_1)、0.25(T_2)和0.30 m~3·m~(-3)(T_3)左右,以果农常用的管理方法为对照(CK),在果实成熟期采用切片和田间树体茎流测定方法,研究果实水分运输结构变化和树体耗水状况。结果表明:(1)葡萄果实转色初期,果梗维管束的木质部结构完整且导管壁清晰可见;转色中期,果梗木质部部分导管壁变模糊,果刷中央维管束横切面积较转色前期变小;转色后期,果刷和果梗木质部导管壁模糊且破裂。(2)当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为7%时,果梗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且细胞间隙小,果刷维管束导管清晰可见;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1%时,果刷中央维管束导管数量大于胚珠维管束,且分布不同;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至15%时,果梗表皮细胞排列疏松,表皮细胞拉长,部分细胞发生破裂,果刷中央维管束和胚珠维管束的导管均出现解体。(3)9月11日左右,不同土壤水分处理(CK、T_1、T_2和T_3)茎液流达到最大值,峰值分别为3.51、3.95、4.37和4.59 d·L~(-1);葡萄转色中期,在低温影响下T_1的茎液流量整体显著低于T_2、T_3(P0.05),但与CK无显著差异;10月15日至10月26日无明显极端低温发生,不同处理树体茎液流量均呈下降趋势;11月下旬随着温度持续降低,树体各处理茎液流量迅速下降。研究发现,土壤含水量过高,低温发生时会造成树体茎液流量降低,增加土壤供水能够延缓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从而延缓葡萄成熟。  相似文献   
76.
养鱼对武汉东湖生态系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养鱼是我国内陆水体中重要的人类经济活动之一,在大多数的中小型湖泊和水库,都放养着各种经济鱼类,以尽可能地利用水中的各类饵料生物资源.但是这种生产性养鱼活动势必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城市风景湖泊产生的影响更大,从而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7.
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及其与穗一次枝梗数之比(V/R)是与籼粳分化有关的重要性状,采用籼粳交(圭630/02428)杂种F1花药培养获得的DH群体,对水稻穗颈维管束数,穗一次枝梗数及V/R比进行了QTL分析,检测到3个控制穗颈维管束数的QTL;其中,效应最大的qVB-8的贡献率为31.1%,加性效应值为1.96%,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灿稻亲本圭630,2个控制一次枝梗数的QTL效应较小,但分别与控制穗颈维管束数的2个QTL同位,检测到影响V/R比的3个QTL,其中,效应最大的qV/R-1的贡献率为25.3%,被定位于第1染色体上,与落粒性基因sh-2紧密连锁(亦或为一因多效)。此外,还检测到4对和2对分别控制穗颈维管束数和V/R比的互作QTL。结果分析表明,水稻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次枝梗数受不同的多基因系统控制,但这2个多基因系统的某些位点在基因组中具有同位性;在第1染色体上,控制V/R比,且效应最大的qV/R-1所在的染色体区段在水稻籼粳分化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竹子节部对竹秆的中空结构以及竹秆快速高生长起着关键作用,研究竹子解剖结构有助于认识竹子生长机制。本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无创、高分辨率和准确的技术优势,对毛竹幼竹去笋箨梢部进行横切面高精度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使用MATLAB软件对 MRI进行灰度值采集,分析节部、近节部和节间水分分布差异。结果表明: 无数维管束在毛竹幼竹节隔以及近节隔内腔反复扭曲和水平转动,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和高度连接的网络结构,通过分轴向载荷来保护重要组织免受机械应力,同时实现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横向运输,这是毛竹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高生长的重要基础。MRI信号值(亮度值)表明,幼竹维管束的水分含量远远高于周围的基本组织。节间平均水分含量和像素点间含水量标准差显著高于节部,近节部居中。MRI技术可以在未来竹子解剖学和生理生化学研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9.
冰下水生维管束植物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下水生维管束植物生产力的研究刘国才,金天明,崔雅杰(内蒙古哲里木畜牧学院,通辽028000)关键词冰下水生维管束植物,生产力STUDIESONPRODUCTIVITIESOFUNDER-ICEVASCULARHYDROPHYTES¥LiuGuoca...  相似文献   
80.
浙江常山县三衢石林景区是典型的幼年期喀斯特地貌,景区内维管束植物472种,隶属于119科310属。物种较少,以小科、小属为主;生活型以草本植物占多,占总种数的51.17%。地理成分复杂,包含14个类型,泛热带分布型、北温带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占主导,分别占总属数的27.55%、16.98%、11.32%,与周邻区系比较,其热带性质更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