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9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80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41.
从我国四川和香港土壤中分离出四株小双孢菌,编号分别为18、71、72和32号。前三株菌气生菌丝短,较贫乏,产生成纵对孢子,有时产生深褐色素,鉴定为棕褐小双孢菌新种(Microbispors brunnea sp.nov.)。32号菌株气丝青灰色,产生成纵对的梭形孢子,孢子表面有明显的鞘膜,鉴定为青灰小双孢菌新种(Microbispora caesia sp.nov)。  相似文献   
942.
矮沙冬青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矮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约具4个花粉囊,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2—3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排列,成熟的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在矮沙冬青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没有发现异常现象,认为矮沙冬青濒危不存在雄性生殖结构与发育过程异常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43.
圆口铜鱼耐过小瓜虫感染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室于 2 0 0 4年 12月 5日从嘉陵江木洞段购得野生健康圆口铜鱼 (Coreiusguishenoti) 15 0尾 ,圆口铜鱼体长从 5cm到 2 0cm不等。运回实验室后于 2 5 3× 135× 10 7cm鱼池中驯养 ,充氧 ,每日换水喂食。至 19日发现大部分圆口铜鱼体表出现小白点 ,尤以鳍条和头部为多 ,经镜检确定为多子小瓜虫 (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感染。 2 4日 ,病鱼体表小白点明显增多 ,体表逐渐形成包囊。将患病鱼转移至 8个 35× 2 5× 2 5cm水族箱中分养 ,充氧 ,不喂食。至 30日患病鱼绝大部分死亡 ,余下两尾圆口铜鱼体表产生大量白色粘液 ,活动迟缓。 …  相似文献   
944.
长薄鳅感染多子小瓜虫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涛  张其中  赵海鹏  周传江 《四川动物》2005,24(2):156-156,F003
2004年12月5日从长江重庆木洞段购回活泼长薄鳅(Leptobobitia elongata Bleeker)8尾,健康无伤。放在室内水泥池和圆口铜鱼混合饲养。室内水温白天14℃左右,夜晚9℃左右,2005年1月13日在常规检查时发现3尾长薄鳅身上出现小白点(封3,图版),反应迟钝、体表粘液增多;白点出现在鱼体的头部、鳃片、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身体两侧和尾柄部白点较多;感染后期表皮有脱落现象。取病鱼体表白点镜检,可见虫体呈圆形或椭圆形,作滚动运动,身体遇障碍物可变形,虫体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经虫体固定、染色制片测量和观察,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掌握新入侵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在吐鲁番市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周年发生规律,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性引诱剂定点监测、野外网室笼罩饲养以及室内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葡萄花翅小卷蛾生活习性及其种群发生规律。【结果】该虫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市1 a发生5代,以蛹在葡萄藤皮下越冬。越冬蛹翌年3月底—4月初(葡萄开墩)开始羽化,4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清明节前后),中旬为羽化末期。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花芽上,4月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第1代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羽化结束;第2代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3代成虫于7月底开始羽化,8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4代成虫于8月底开始羽化,9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越冬代幼虫10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大部分幼虫更趋向于在老树的藤皮下化蛹。成虫的飞行、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多发生在黄昏。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花序萼片以及花蕾上;第1~3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果实表面,第4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二次开的花絮上,卵单产,单雌产卵量为20~40粒左右。第1代幼虫取食葡萄花絮,第2~4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糖醋液(红糖:醋:酒:水=6:3:1:10)对成虫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结论】该虫在吐鲁番1 a发生5代,各世代划分明显,越冬代发生数量最大,无世代重叠现象,随温度升高各世代和虫态的发育历期缩短,幼虫在葡萄整个生长季节均造成危害,第3、4代幼虫危害成熟果实,引起果实大量腐烂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46.
目的:探讨正元胶囊联合安罗替尼对二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癌因性疲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020年4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103例二线治疗后进展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接受安罗替尼治疗,n=51)和研究组(接受正元胶囊联合安罗替尼治疗,n=52)。对比两组临床疗效、Piper疲乏量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免疫功能指标[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Piper疲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CA125下降...  相似文献   
947.
小地老虎变态期间马氏管超微结构与酯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幼虫在变态期间马氏管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成虫马氏管的重组过程,同时还研究了变态期马氏管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1)变态期间马氏管外形完整,除至预蛹期隐肾复合体解体外,其余无明显变化.(2)变态期间管壁细胞变化显著.幼虫6龄末期马氏管细胞结构开始变化,主要特点为:细胞质电子密度高,充满了核糖体颗粒,微绒毛萎缩,线粒体从萎缩的微绒毛中退出进入细胞质,基膜内褶破坏.进入预蛹期幼虫马氏管细胞解体:基膜内褶、顶端微绒毛、线粒体及细胞质内的其它细胞器消失,并形成自体吞噬泡,细胞质内仅存细胞核及各种类型的液泡.但是在变态期间因底膜始终存在,故马氏管外形不变;至蛹后期,成虫马氏管细胞在原位重组,基膜内褶由浅变深,微绒毛由短变长,线粒体内嵴从无到有.(3)变态过程中羧酸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以六龄幼虫最强,预蛹期次之,蛹期最低.  相似文献   
948.
本实验用普通小麦"中国春"(Triticum aestivum CV chinese spring)和八种异细胞质"中国春"(Aegilops vavilovii)CS、(Ae.juvenalis)CS、(Ae.crassa)CS、(Ae.comosa)CS、(Ae.unianstata)CS、(Ae.speltoides.M.)CS、(Ae.kotschyi)CS.(T.timopheevi)CS分别与八倍体小偃麦(Trititrigia 8x)"远中2"、"远中3"、"远中4"、"远中5"杂交与回交,选育出8种异细胞质"远中2"、"远中2"远中4"、"远中5"共32个类型。并对不同的异细质"中国春"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杂交当代结实率、种子萌发率、F1植株与回交后代的性状、育性、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因细胞质类型不同杂交当代的结实率有差异,F1和回交后代育性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不仅与细胞质类型有关,而且与核亲本类型有关,表明明显的核质工作。不同的异细胞质类型对F1的某些性状如生育期、分蘖数、株高、籽粒饱满度有影响。杂种F1减数分裂行为与对照相比有变化,有的影响四分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949.
内蒙古中部中新世小哺乳动物群及其时代顺序   总被引:27,自引:22,他引:5  
报道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几个中新世小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嘎顺音阿得格、阿木乌苏、查干诺尔、沙拉等的新发现。探索了这些动物群体之间以及它们与经典的中中新世通古尔动物群和最晚中新世二登图动物群之间的关系。初步研究表明,嘎顺音阿得格动物群的时代更可能为早中新世,过去认为有属于晚渐新世的可能性不大。动物群的组成分析说明,中新世时内蒙古中部的生态环境具有浓厚的现代古北区的色彩。  相似文献   
950.
<正>本文描述了将Nicotiana tabacum(普通烟草)、和Nicotiana plumbaginifolia。叶片制备的原生质体与由大豆悬浮细胞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的一种简单方法。融合小室用5 cm塑料培养皿及薄铜丝电极构成。在振荡器产生的无线电频率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