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5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一种简易繁殖潜蝇姬小蜂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以蚕豆作为寄主作物,南美斑潜蝇作寄主,在自然条件下利用纱岗笼罩进行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 Walker的人工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92.
系统研究了中国的长大蚜属EulachnusdelGuercio ,190 9,共记述 12种 ,其中 1个新种 ,肖高山长大蚜E .similialticolaZhang ,sp .nov .;2种中国新记录种 :高山长大蚜E .alticolaB rner,1940和钉毛长大蚜E .tuberculostemmatus (Theobald ,1915 )。论文提供了该属的分种检索表 ,各种提供了寄主植物和地理分布 ,新种还提供了与其近缘种的示差鉴别。所有研究标本 ,包括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93.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禾谷缢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钧  杨惠敏等 《昆虫学报》2002,45(4):477-481
利用开顶式熏气室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和土壤水分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种群动态的影响,并分析了禾谷缢管蚜密度与被处理小麦叶片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禾谷缢管蚜种群密度随CO2浓度升高而持续增大并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各CO2浓度下均以60%田间持水量时的密度最大;(2)CO2和土壤水分对小麦叶片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影响,麦叶水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随CO2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上升而增加,纤维素含量随CO2浓度上升而增加、随土壤水分含量上升而降低,单宁、丁布(DIMBOA)含量在CO2浓度为550 μl/L时最高,但单宁含量随土壤水分上升而增加,丁布含量在60%田间持水量时最低;(3)禾谷缢管蚜密度与叶片水分、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丁布、单宁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在未来的气候条件下,随着CO2浓度升高禾谷缢管蚜种群可能会持续增长,这种增长在半干旱区更加突出。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大气CO2和土壤水分条件改变了植物的化学成分构成。  相似文献   
94.
禾谷缢管蚜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良珍  刘绍友 《昆虫知识》2001,38(1):31-32,30
在 5种恒定温度下观察了禾谷缢管蚜的生长发育速率 ,分别确定了其有翅蚜和无翅蚜各龄若蚜及全若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相似文献   
95.
中国刻斑蚜属分类研究(同翅目: 蚜科: 角斑蚜亚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中国蚜科Aphididae角斑蚜亚科Myzocallidinae的刻斑蚜属 Clethrobius Mordvilko,1928,记述了中国2新纪录种,毛刻斑蚜 C.comes(Walker,1848)和赤杨刻斑蚜C.dryobius Chakrabarti et Raychaudhuri,1976,编制了中国刻斑蚜属分种检索表,各种提供了寄主植物、分布及形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96.
中国凹胸姬小蜂属研究(膜翅目:姬小蜂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中国的1新记录属,凹胸姬小蜂Alophomorphella Girault。该属原来只分布在澳大利亚,其分类学位置及其和姬小蜂亚科和其它属的关系并不明确。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它属于狭面姬小蜂属Elachertus Spinola。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比较外部形态学研究,作者发现该属具有下列稳定的性状:1)中胸小盾片上有一条纵沟;2)前胸侧板腹面上有一对对称的斜沟。因此确认该属为姬小蜂科中一个特殊属,它和Elachertus之间没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本文重新描述了A.illustris Girault的雌性,并首次描述了该种的雄性。  相似文献   
97.
98.
本文记述中国软鳞跳小蜂属1新种:壶蚧软鳞跳小蜂Lakshaphagus cerococci Xu et He,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室。  相似文献   
99.
【目的】自然天敌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功能,明确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猎物的控制能力是充分发挥天敌控制作用的前提。【方法】本文基于肠道内含物分子检测方法,以华北花生与玉米组成的微景观系统中的花生/玉米-花生蚜-龟纹瓢虫为研究主线,对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肠道内含物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结合室内和大田取样两种途径,通过测定龟纹瓢虫肠道内含物中花生蚜的阳性检出率,显示龟纹瓢虫体内检测到花生蚜的扩增,阳性检出率最高时达到26.25%。【结论】基于天敌肠道内含物的分子标记技术可作为定量评价田间实际天敌控害作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玉米作为功能植物(作物)可通过涵养天敌瓢虫实现对花生蚜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寄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是寄生椰子织蛾蛹期的本土天敌。研究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功能反应,能为该蜂室内扩繁和室外控害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在室内观察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行为基础上,研究了营养(10%蜂蜜)、寄主蛹(初、中、晚)期对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镜下观察1头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可寄生多头椰子织蛾蛹,寄生量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寄主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长率随寄主密度的增大逐渐减缓,属于HollingⅡ功能反应。在无营养条件下,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5、1.4、1.2头·d~(-1);在10%蜂蜜饲喂条件下,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8、1.7、1.3头·d~(-1)。【结论】HollingⅡ型拟合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初期蛹是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的最佳时期,补充营养能够提高椰子织蛾的寄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