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摘要 目的:探讨右归饮加减方联合"固本通络"针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3)。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右归饮加减方联合"固本通络"针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统计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DAS-28积分和症状体征指数积分,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DAS-28积分、症状体征指数积分、CRP、RF、ESR、CD8+及血清TNF-α、IL-1及IL-6水平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CD3+、CD4+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指数积分、DAS-28积分、RF、CRP、ESR、CD8+及血清TNF-α、IL-1及IL-6水平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CD3+、CD4+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归饮加减方联合"固本通络"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明确,有助于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及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抗生素及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乳糖酶基因13910位点多态性的影响。方法将36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模型组(12只)、七味白术散组(6只)和乳糖酶组(6只),除正常组外的其余小鼠采用混合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腹泻模型,然后分别灌胃七味白术散和乳糖酶治疗。造模成功和治疗后分别提取小鼠肠道内容物和肠道黏膜宏基因组,对包括小鼠乳糖酶基因13910位点在内的1 036bp长度的DNA片段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测序分析。结果造模和治疗后,小鼠乳糖酶基因13910位点没有发生碱基的变异,均为A/A型,13910位点在内的1 036bp范围内也没有新的SNP位点出现。结论菌群失调腹泻造模与七味白术散治疗对小鼠乳糖酶活性的干预均与小鼠乳糖酶基因13910位点多态性没有相关性,可能存在其他多态性位点或其他方面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究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蔗糖酶活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32只SPF级KM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每组44只,雌雄各半。采用硫酸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混合抗生素制备腹泻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七味白术散组给予七味白术散汤剂进行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无菌水进行灌胃,连续治疗6 d。造模结束和治疗期间每天灌胃前进行小鼠肠道取材,分别测定小鼠肠道内容物、肠道黏膜前中后段蔗糖酶活性,观察治疗期间蔗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造模结束后,小鼠的肠道内容物和肠道黏膜前中后段蔗糖酶活性与正常组比均下降明显(t=23.684,P0.01)。肠道内容物:治疗第1天,模型组、七味白术散组蔗糖酶活性仍低于正常组(t=13.909,P0.01),到治疗第3天,模型组和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味白术散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t=14.189,P0.01)。肠道黏膜前段和中段:治疗第1天,模型组和七味白术散组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正常组(t=19.274,P0.01),治疗第3天,模型组和正常组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味白术散组酶活性远远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t=19.467,P0.01)。黏膜后段:治疗第1天,模型组和七味白术散组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12.783,P0.01),治疗第3天,模型组和正常组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味白术散组酶活性均远远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t=10.942,P0.01)。结论抗生素可引起小鼠腹泻及肠道蔗糖酶活性下降,七味白术散可促进腹泻小鼠肠道黏膜蔗糖酶活性恢复而治疗腹泻。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及5-羟色胺(5-HT)、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的8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DAO、D-乳酸、细菌内毒素),血清5-HT、IFN-γ、IL-8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47%vs 72.09%](P0.05);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81±0.42)分vs(5.79±0.74)分](P0.05);DAO、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2±1.50)U/L vs(11.85±1.98)U/L,(7.18±1.37)mg/L vs (8.56±1.53)mg/L,(0.60±0.08)pg/mL vs (0.75±0.12)pg/mL](P 0.05);血清5-HT、IFN-γ、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1.08±20.93)pg/mL vs(364.12±29.71)pg/mL,(26.95±5.02)pg/mL vs(31.28±6.10)pg/mL,(2.97±0.51)ng/L vs(4.03±0.62)ng/L](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52%(3/46)vs20.93%(9/43)](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及5-HT、IFN-γ、IL-8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5.
肠道作为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在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饮食的多元化,肠道菌群对健康的影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肠道微生态与免疫、代谢系统疾病和肿瘤等50多种疾病相关,同时疾病也会影响肠道菌群,通过饮食调节和用药会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影响健康.白术散是以食药两用药材为主的方...  相似文献   
26.
七味白术散由人参、木香、白茯苓、炒白术、藿香叶、葛根、甘草七味药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和胃生津的功效,是中医治疗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代表方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七味白术散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和促进黏膜再生,杀灭有害菌群,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而肠道菌群是现代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新靶点.肠道菌群控制并增强内源性胰高血糖素肽...  相似文献   
27.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肥胖症患者代谢状况、脂肪因子及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112例肥胖症患者行前瞻性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患者予以饮食、运动等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参苓白术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肥胖相关指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率、肥胖度]、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肪因子[脂联素(APN)、抵抗素(resistin)、瘦素(LP)]、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和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结果 (1)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1%(48/56),高于对照组的6...  相似文献   
28.
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肠道厌氧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的肠道微生态调节作用。采用同时灌胃头孢拉定和硫酸庆大霉素进行小鼠菌群失调造模,灌胃给药七味白术散传统汤药和超微七味白术散1/2剂量的汤药进行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无菌水,治疗3 d后,提取肠道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运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研究肠道微生物的代谢情况。培养72 h时,各组的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趋于稳定,且1/2剂量的超微汤药治疗组正常组传统汤药治疗组模型组;正常组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为最大,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1/2剂量超微汤药治疗组的Shannon均匀度和Mclntosh指数最大,Shannon均匀度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指标与各组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抗生素的抑菌作用明显,使小鼠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受到影响,七味白术散传统汤药和1/2剂量超微汤药的调控使小鼠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逐渐恢复平衡,但两种汤药的调控作用不尽相同。七味白术散超微饮片1/2剂量对肠道厌氧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的调控作用优于传统饮片。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参苓白术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浆生长抑素(SS)和神经肽Y(NPY)水平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64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双歧三联活菌胶囊3粒/次,2次/d.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参苓白术散,1剂/d,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浆SS和NPY水平的变化,并分析治疗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血浆S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和P<0.01),NP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和P<0.01),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4.2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3例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1例,症状均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IBS效果良好,安全性较好,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浆SS水平,升高血浆NPY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和评价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玉田县医院60例患有腹泻的儿童,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其中酪酸梭菌活菌散剂量为0.5g/次,3次/d,急性腹泻疗程为3~7d,慢性腹泻疗程为14~21d,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3.3%,有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显效率为46.7%,有效率为30.O%,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能迅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和肠道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