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宽额螯蜂Dryinus latus Olmi在山东商河寄生恶性席瓢蜡蝉Sivaloka damnosus Chouet Lu若虫,具有捕食和寄生的双重控制作用。首次明确该蜂寄主,记述其幼期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在山东商河1年发生2代,以4龄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化蛹盛期,5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捕捉寄主若虫补充营养。成虫主要产卵于恶性席瓢蜡蝉3~5龄若虫前后翅芽下紧贴体背的淡绿色组织上。第1代卵历期平均78.1h,幼虫孵化至脱囊平均历时209.5h,产卵至脱囊平均历时280.0h,蛹期平均386.4h。幼虫作茧于枝条、叶片或地面枯叶上,茧外缀有枝条表皮或叶片碎屑。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第2代幼虫8月上旬开始脱囊结茧越冬。野外寄生率27.8%~45.7%,控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2.
和田皮墨垦区杨树十斑吉丁虫的生物学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 Pallas是西北地区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近年杨十斑吉丁虫对和田皮墨垦区的杨树危害日益严重。对杨树十斑吉丁虫进行初步生物学研究表明,在和田皮墨垦区该虫1年发生1代,幼虫在树皮与木质间为害,造成杨树死亡。查清了该类害虫的为害时期及为害程度,其幼虫期人工刮皮消灭幼虫,成虫期树干涂沫2.5%高渗高效氯氰菊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3.
记述了育自上海桃树上1种盾蚧中的斑翅跳小蜂属1新种:上海斑翅跳小蜂Epitetracnemus shanghaiensis sp.nov..文中给出了新种的形态特征图和该属分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4.
本文报道了原白头翁素衍生物5-溴甲基-2(5n)-呋喃酮的合成和抗癌活性及其抑制农作物病原菌活性的探讨结果,表明在5~20μg/mL范围内,5-溴甲基-2(5H)-呋喃酮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生长的作用;在50~200μg/mL范围内,其对玉米大斑病菌等的生长抑制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45.
重阳木是世界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树种之一,近年来重阳木帆锦斑蛾BischofiapoiycarpaCramer对其危害日益突出。该害虫在我国许多省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06年在安徽省合肥地区暴发成灾。经过室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分析了其暴发成灾的原因,明确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年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该虫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主要以幼虫在重阳木枝干的树皮、裂缝等处越冬。越冬幼虫至次年4月开始活动。在7月和8月份,以第2代和第3代幼虫危害最重。建议采用植物检疫、人工捕杀、微生物农药及化学杀虫剂等多种方法加以防治,自然天敌对其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6.
为阐明酪氨酸激酶Src在整合素被骨桥蛋白(OPN)激活所触发的细胞黏附和迁移信号途径中所起的作用,应用Src特异性抑制剂PP2阻断Src,观察OPN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黏附和迁移活性的改变,并利用免疫沉淀检查PP2对整合素下游信号分子黏着斑激酶(FAK)和整合素偶联激酶(ILK)磷酸化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PP2可明显抑制OPN诱导的VSMC黏附和伤口愈合(黏附和迁移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76.6%和33.8%);OPN可显著诱导FAK磷酸化(磷酸化水平达对照组的1.9倍),促进ILK去磷酸化,并使FAK与ILK的结合减少(降至对照组的46.4%)。10μmol/LPP2可明显抑制OPN诱导的FAK磷酸化、拮抗OPN诱导对ILK的去磷酸化作用、促进FAK与ILK之间的结合。研究结果表明,Src作为OPN-整合素-FAK信号途径中的信号分子,通过影响FAK和ILK的磷酸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VSMC的黏附和迁移活性。  相似文献   
147.
植酸的生物学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植酸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生理、药理功能,对生态环境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植酸广泛应用于工、农、食品、医药、日化和金属防腐等各个领域。介绍了植酸的性质、生物学特性、制备、应用及作用机理.并展示了植酸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8.
去甲斑蝥素与单克隆抗体偶联物治疗肝癌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大鼠单克隆抗体3A5与去甲斑蝥素(NCTD)制备偶联物,ELISA检测结果表明:3A5-NCTD偶联物保持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和小鼠肝癌H22细胞的免疫反应性。克隆生成法测定结果显示:3A5-NCTD具有比NCTD更强的细胞毒性。小鼠腹腔内移植肿瘤,ip给药,3A5-NCTD和NCTD的ILS值分别为111%和37%。结果说明在腹腔肿瘤的治疗方面3A5-NCTD具有比游离NCTD更强的治  相似文献   
149.
斑块质量对大斑啄木鸟冬季觅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冬季对食物斑块的利用对策,2011年1月和2012年2~3月,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农田防护林中,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观察了大斑啄木鸟在食物斑块的觅食行为,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斑块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比较不同质量斑块中大斑啄木鸟的觅食频次、停留时间、觅食成功频次及觅食成功率等指标,分析斑块质量对其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质量斑块中大斑啄木鸟的觅食频次、停留时间、觅食成功频次差异都极显著,但觅食成功率差异不显著;除停留时间外,不同性别间觅食差异不显著。大斑啄木鸟的觅食频次、停留时间、觅食成功频次与斑块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觅食成功率与斑块质量相关性不显著。大斑啄木鸟倾向于在质量水平高的斑块觅食,表现为在这些斑块停留时间更长、往返次数更频繁;但觅食成功率不受斑块质量影响,这可能是大斑啄木鸟适应不同觅食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  相似文献   
150.
马涛  凌晓霏  杨慧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9):1333-1340
【目的】探讨获取裸盖菇属及斑褶菇属真菌纯培养的有效分离方法。【方法】采用菌褶接种法和孢子弹射法进行分离,以形态鉴定为基础,通过ITS区测序并与DNA序列库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的分子鉴定方法鉴别分离培养物的真伪,以确定分离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对采自云南的28个裸盖菇属和斑褶菇属菌株进行了分离,菌褶接种法有24个菌株分离纯化成功,成功率达86%,而孢子弹射法仅有7个菌株分离成功,成功率为25%。【结论】菌褶接种法对于裸盖菇属和斑褶菇属真菌是一种有效而简便易行的分离方法,该法利用菌褶为产孢组织的优势,无需对菌褶进行表面消毒,易于纯化成功,值得在其他类似的腐生小型薄盖伞菌类群的分离中尝试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