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52篇
  97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荧光光谱学等方法结合高压力技术研究了光合作用系统II中的一个外周蛋白——— 2 3kD(以P2 3k表示 )蛋白的去折叠。热力学研究表明 ,在 2 0℃、180MPa(1MPa =10 .0大气压 )可使该蛋白质完全去折叠 ,而在3℃ ,16 0MPa即可使该蛋白质完全去折叠 ,这是迄今为止有关研究中最易被高压力去折叠的一个蛋白质。在2 0℃ ,该蛋白质在常压下去折叠反应的标准自由能与标准体积变化分别为 2 3.4 5kJ mol和 - 15 0 .3ml mol;动力学研究揭示该蛋白质的折叠反应的活化体积ΔV f 为正值 (84 .1ml mol) ,而去折叠反应的活化体积ΔV u 为负值(- 6 6 .2ml mol)。在常压下 ,折叠和去折叠反应的速度常数 (K0f,K0u)分别为 1.87s- 1 和 1.3× 10 - 4s- 1 ,这些结果为解释该蛋白质易被压力去折叠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2.
整合素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受体,是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跨膜蛋白,其是细胞内外信号转导的中间桥梁。在鳞翅目昆虫细胞内,整合素主要表达于血细胞,参与昆虫细胞免疫反应进程。文中首先通过RACE技术等,克隆获得BmIntegrin β2基因cDNA全长序列2 434 bp;并对其蛋白结构域进行了预测,主要包括信号肽、一段较大的胞外域,单次跨膜结构和较短的胞内域;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了家蚕4龄3天和5龄3天的BmIntegrin β2各组织表达图谱,结果显示其主要在血细胞和造血器官中高表达;然后再经原核诱导表达、蛋白纯化及免疫动物后获得BmIntegrin β2抗体。通过对BmIntegrin β2蛋白功能作用的研究发现,BmIntegrin β2抗体可显著地减少浆细胞的数量,这从侧面说明BmIntegrin β2抗体可能抑制了浆细胞的延伸性和粘附能力。该结果不仅为BmIntegrin β2参与家蚕细胞的免疫反应奠定了基础,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8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因工程是近年来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 ,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成基因 ,已经合成了 10 0多种“非天然”的天然化合物 ,为筛选新抗生素开辟了新的途径。本研究以糖多孢红霉菌A2 2 6基因组DNA为模板 ,先用PCR扩增出红霉素合成基因eryKR6两侧片段 ,再用重叠PCR将其拼接成去除KR6的约 3.2kbDNA片段 ,并克隆于pWHM3载体 ,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2 2 0 1。用PEG介导将pWHM2 2 0 1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 2 6原生质体。PCR鉴定和生物活性检测均显示pWHM2 2 0 1已重…  相似文献   
84.
与其他化学修饰,如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相似,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是一个可以逆转的组蛋白修饰,是一个动态调节的过程。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lcleotide,FAD)依赖性胺氧化酶,它能够特异性脱去H3K4和H3K9位点上的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的甲基基团。LSD1参与调控核受体介导的基因转录,并分别维持染色质的活性和非活性状态,被誉为细胞深处的基因"开关"。LSD1的功能失衡可引发多种重要生命现象的改变。主要综述LSD1的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胚胎发育、体细胞重编程的调控、细胞分裂和造血等过程中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85.
整合素与其胞外基质配体间的相互作用对调节细胞的粘附和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肝癌细胞的胞外基质减少,而整合素β1的表达却增高,其比例失衡影响肝癌细胞的粘附与运动行为.作者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图像分析,微管吸吮和流式细胞仪等手段,对肝癌细胞、正常肝细胞的整合素表达水平、裱衬Fn前后肝癌细胞的运动能力及粘附力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发现肝癌细胞的整合素表达量高于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粘附力较正常肝细胞低,迁移速度增快,补充适当浓度胞外配体Fn可使胞外受配体比例恢复到正常肝细胞的整合素表达水平,裱衬Fn后肝癌细胞的粘附力增强,细胞运动能力减弱.这些结果说明胞外配体Fn对肝癌细胞整合素表达有下调作用,肝癌细胞的受.配体比例是影响其粘附和运动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6.
淡水鱼类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GST)在微囊藻毒素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关键作用,因而也称为微囊藻毒素去毒酶.从淡水食毒藻鱼类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肝脏通过简并引物克隆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cDNA核心序列,应用5′RACE和3′RACE技术分别扩增该序列的5′末端和3′末端序列,最后通过序列拼接获得鲢鱼肝脏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cDNA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鲢鱼肝脏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cDNA全长920bp,其中5′-UTR长74bp,3′-UTR长174bp,编码区长672bp,编码223个氨基酸.应用基因组步行法,在鲢鱼克隆得到淡水鱼类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5′侧翼区878bp序列.与哺乳动物及海水鱼sGST基因不同,鲢鱼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的5′侧翼区,发现存在多个脂多糖反应元件(LPSRE),表明来源于毒藻的脂多糖可能对鲢鱼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表达有潜在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7.
组蛋白乙酰化及去乙酰化是表观遗传修饰一个重要部分,其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组蛋白乙酰化的发生机制,对于改善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组蛋白乙酰化动态修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去乙酰化酶1(SIRT1) 水平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SIRT1预测HFpE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90例HFpEF患者为HFpEF组,92例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HFpEF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统计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HFpEF组血清SIR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FpEF患者血清SIRT1水平与IL-6、TNF-α、CRP、MDA、AOPP呈负相关(r=-0.496、-0.502、-0.419、-0.533、-0.542,P<0.05)。190例患者2例失访,余188例HFpEF患者中41例预后不良,147例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Ⅳ级比例、IL-6、TNF-α、CRP、MDA、AOP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E/A)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SIRT1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IL-6、高MDA、高NT-proBNP是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SIRT1是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HFpEF患者血清SIRT1水平降低,与HFpEF患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预后不良的发生有关,可作为HFpEF患者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9.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是Sirtuin 家族中的一员,属于烟酰胺(NAD+)依赖的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能通过对多种非组蛋白及组蛋白赖氨酸残基进行去乙酰化修饰调节基因表达。近来的研究发现,SIRT1不仅能使肿瘤抑制因子去乙酰化,促进肿瘤发生,还能使肿瘤促进因子去乙酰化,抑制肿瘤发生。SIRT1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影响肿瘤分期及患者预后。在消化系统肿瘤中,SIRT1具有双面性,既可作为抑癌因子,也可发挥癌因子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对SIRT1在肿瘤中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做了深入研究,关于SIRT1在肿瘤中作用机制的新研究不断出现。SIRT1已成为人们攻克肿瘤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SIRT1在肿瘤中的双重作用,尤其是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不同作用靶点和参与的信号通路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0.
不同P^H下蓝藻固氮的去铵阻抑及其与生理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适宜于蓝藻生长的低pH(5.0)条件下,蓝藻固氮活性显著的低,其去铵阻抑也延迟。光照强度减弱,光合抑制剂(DNP)和厌氧条件(Ar中)都延缓蓝藻固氮活性的去铵阻抑。外源的碳水化合物(蔗糖)以及CO_2与N_2的加合则对蓝藻固氮活性的去铵阻抑有一定程度的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