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5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和方法:为验证整合素分子激活对支气管上皮细胞(BEC)的抗氧化性保护作用,本实验用臭氧(O3)攻击培养的兔BEC,测定细胞的^3H释放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反映细胞损伤程度;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n)及人工合成的精-甘-天冬氨酸片段(RGD肽)的保护效应。结果:①臭氧攻击使BEC的^3H释放率增高,Fn处理可减少臭氧所致的^3H释放,钙调素抑制剂W7能抑制Fn的这一作用,RGD可减轻臭氧所致的^3H释放;②臭氧攻击后细胞上清液中LDH释放增多,Fn或RGD处理均能降低LDH释放,W7阻断Fn的这一效奕;③臭氧作用后明显提高细胞内MDA含量,Fn或RGD可降低MDA含量;④臭氧攻击使细胞内GSH含量下降,Fn或RGD可增加BEC内GSH的含量;⑤Fn可增强BEC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但可被W7阻断,RGD则显示有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结论:Fn及其特异识别片段与BEC的整合素分子结合后,可减轻臭氧对BEC细胞的损伤,其机理与经钙调素途径上调BEC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2.
豚鼠主动脉前庭自发性慢反应电位去极离子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Qiu LY  Chen YJ  Ge FG  Wang DB 《生理学报》2000,52(4):308-312
为研究主动脉前庭自发慢反应电位的去极离充性质,利用豚鼠的离体以及心脏,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方法和离子通道组断剂,观测最大舒张电位(MDP)、0相除极幅度(APA)、0相最大除极速度(Vmax)、4个自动除极速度(VDD)、复极50%(APD50)和90%(APD90)的时间以及自发放电频率(RPF)。结果发现:⑴0.5μmol/L尼索地平(Nis)可使该慢电位的APA、Vmax、VDD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43.
肝靶向配体半乳糖基白蛋白和多聚谷氨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化学合成两类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人工配体——半乳糖基白蛋白(GalnHSA)和半乳糖基多聚-L-谷氨酸(GalnPLGA), 并以 125I标记的去唾液酸胎球蛋白(ASF)为标准配体,测定了合成配体抑制 125I-ASF与大鼠肝细胞膜ASGPR结合的IC50值. 结果表明,Gal12HSA、Gal15HSA、Gal26HSA、Gal30HSA和Gal34PLGA均能够有效地抑制 125I-ASF与ASGPR的结合,且前者与ASGPR的亲和力随半乳糖基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些合成配体来源丰富、制备简单,适合于作为药物或基因肝靶向运送的导向配体.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去自主神经效应对环肺静脉消融(CPVA)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远期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04 例药物治疗无 效的、有临床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PVA 术。分别于术前、术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每3 个月复查一次动态心电。随访房颤消融成功率(术后3个月无房颤被定义为无复发);并记录动态心电心率变异性(HRV)以反映自 主神经功能。结果:本组研究共104 例患者完成了CPVA术,平均手术次数为(1.35术次数为。变次,成功率为77.9%,共随访(24.27 次数为。变异性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将患者分为成功组(81例)和复发组(23 例),所有患者CPVA术后的时域和频域各项 参数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术后心率变异性(HRV) 各项参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成功组患者的SNDD、SDANN、rMSSD、 PNN50、HF、TF、LF、VLF 较对照组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CPVA术可使心房出现去自主神经效应,进而增加去神经化 效应,有利于提高其治疗房颤的远期成功率。  相似文献   
45.
细胞作为机体的基本单位,始终处于一个受力环境中。微环境中的细胞不仅受化学信号的影响,还受基质刚度、外界力载荷及胞外基质(ECM)结构的调控,这些都能影响细胞分化、迁移、形态发生、增殖等方面的生物学反应。目前,部分学者致力于细胞生物力学的应用和机制方面的探索,但对于细胞力学感知机理的认知仍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定论。本文将就整合素、G蛋白耦联受体、张力活化通道(SAC)、细胞核等介导的细胞生物力学感知通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
蛋白亚硝基化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蛋白亚硝基化(S-nitrosylation)是一种在一氧化氮作用下与蛋白半胱氨酸巯基共价结合,使巯基-SH转化为-SNO的反应。作为一种氧化还原依赖的翻译后调控形式,蛋白亚硝基化对多种蛋白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蛋白亚硝基化在植物抗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蛋白巯基亚硝基化的特点、检测方法、功能研究以及在植物抗病调节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7.
目的:用液质联用色谱法(LC-MS)分析石菖蒲去挥发油水提液的成分.方法:在Meth:H2O(5:95),pH10(氨水调),流速400μ L/min,柱温室温(24℃)的条件下进行全扫描,根据文献选择一些已知化合物做选择离子监测(SIM),并对从选择离子监测结果中选出数个信号相对较强的可能化合物作二级质谱全扫描.结果:LC-MS共监测到9个已知化合物:4,5,8-trimethoxy-xan-thone-2-o-β-D-gluco-pyranosy(1→2)-o-β-D-gdactopyranoside(Ⅰ)、3β,22a,24,29-tetrahydroxyole-12-en-3-o-{-β-D-arabinosy-(1→3)}-β-D-arabinopyranoside(Ⅱ)、Luteolin-6,8-C-diglucoside(Ⅲ)、1β,2α,3β,19α-tetr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28-o-{-β-glu-copyranosil(1→2)}-β-glactopyranoside(Ⅳ)、菖蒲碱乙(Ⅴ)、高良姜素(Ⅵ)、细辛醛(Ⅶ)、1,2-dimethoxy-4-(E-3'-methyloxiranyl)benzene(Ⅷ)、菖蒲碱甲(Ⅸ).结论:石菖蒲去油水提液9个成分中,可能包含有治疗癫痫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脾脏神经支配与免疫功能关系.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手术切除实验组10只大鼠脾脏神经纤维,饲养1周后取出脾脏,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切片行HE染色及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HE染色两组大鼠脾脏结构结构清晰,动脉周围淋巴鞘内淋巴细胞密集成团状,红髓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在去除大鼠脾脏神经支配的实验组较对照组脾脏大体结构无明显变化;(2)两组脾脏淋巴细胞均有ERK表达,对照组正常脾脏表达ERK阳性细胞占16.2%,实验组仅占6.0%.实验组脾脏内表达ERK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时ERK表达量也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去除神经支配后,脾脏内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脾脏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去窦弓神经对脑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氧电极法及华氏减压法测定线粒体的耗氧量、呼吸控制率(RCR)和二磷酸腺苷/氧比值(ADP/O)。结果: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和氧化磷酸化效率明显降低(P0.01),且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或P0.01)。结论:去窦弓神经使脑细胞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且随时间延长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外周去胡须后大鼠行为及桶状皮层(barrel cortex,BC)的可塑性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组(n=4):正常对照(A组),出生后第2天去除双侧颊脂垫组(B组),出生后第2天去除右侧颊脂垫组(C组),出生后1~5d每天剪右侧胡须,从出生后第5天起不剪由其胡须自由生长组(D组)。出生后第30天时称体重,测量左侧D2胡须长度,观测行为学变化(如狭缝实验、自由探索行为和趋壁行为)。采用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法研究barrel排列与发育情况。结果:A组能迅速辨别出正确狭缝并钻入,平均用时(5.6±2.3)s;B组大鼠只有当鼻尖碰到狭缝壁时才会钻入狭缝。C组大鼠当其右侧脸颊靠近狭缝时,不能辨别出狭缝,只有当其掉转身体,用左侧胡须探测时才可能迅速钻入正确的狭缝。D组的表现同C组,B、C、D组大鼠进入正确狭缝的所用时间均显著长于A组(P0.01,P0.05,P0.01)。去除双侧颊脂垫的大鼠其左趋壁时间、右趋壁时间以及总趋壁时间均较正常大鼠短。去除右侧颊脂垫组的大鼠右趋壁时间也显著短于正常(P0.05)。四组大鼠左侧D2胡须长度以及体重均无显著差异。从出生后第2天时一直剪除右侧胡须的小鼠在出生后第30天时发现其barrel变小,排列较混乱,barrel之间的界限不清,皮层细胞色素氧化酶(CO)反应的灰度明显变淡。结论:外周去传入不引起大鼠体重改变及残留胡须长度的代偿性改变,但可引起其趋触及探索行为方面的改变。外周去传入可导致barrel形状及排列的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