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0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3509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582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555篇
  2002年   643篇
  2001年   500篇
  2000年   534篇
  1999年   453篇
  1998年   425篇
  1997年   522篇
  1996年   444篇
  1995年   548篇
  1994年   501篇
  1993年   475篇
  1992年   506篇
  1991年   466篇
  1990年   420篇
  1989年   414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136篇
  1984年   111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中国西南地区木霉属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西南四省区(云、贵、川、藏)的土壤和其它样品中分离木霉301株,鉴定出9个木霉集合种(species aggregates) :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 Rifai),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 Rifai),深绿木霉(T.atrovirideBissett),桔绿木霉(T.citrinoviride Bissett),绿色木霉(T.viride Pers.ex S.F.Gray),钩状木霉(T.hamatum(Bon)Bain),康氏木霉(T.koningii Oud.)以及黄绿木霉(T.aureoviride Rifai)。从各个样点收集的42种不同作物和其它植被土样中都分离到木霉;土样pH值为4—8.5,海拔300—5400m。以哈茨木霉和拟康氏木霉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28.5%和21.1%,似为西南地区木霉优势种群,而绿色木霉、钩状木霉和深绿木霉很少分离到。这样的种群结构可能与西南地区气候和采样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902.
柚皮苷是中草药枳实、橘红的主要有效成分,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为了开发生物法生产柚皮苷的羟基化衍生物,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能转化柚皮苷为3'-羟基柚皮苷和3',5'-二羟基柚皮苷的真菌菌株NT-02.通过对菌株NT-02的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NT-02菌株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Hypocreaum lixii)形成一个类群,且有99%的同源性,初步鉴定真菌NT-02为木霉属(Trichoderma)菌株.  相似文献   
903.
云南伊蚊属奈蚊亚属一新种及二新记录种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云南省伊蚊属奈蚊亚属Aedes subgen. Kenknightia Reinert,1990至今所发现的种类,其中包括1新种类异形伊蚊Ae.(Ken.) dissmilierodes sp. Nov.和2种中国新记录,讨论了新种与近缘种的鉴别特征,简述了2种新记录的形态特征。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904.
云杉属树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云杉属树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现状,其中包括:(1)影响云杉属树种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的因素;(2)云杉属树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形态学和细胞组织学研究。并展望了云杉属树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05.
本文对赤(瓜包)属(Thladiantha Bunge)、白兼果属(Baijiana A.M.Lu et J.Q.Li)和苦瓜属(Momordica L.)共11种植物叶片中脉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除苦瓜属一种外,其余10种的叶片中脉解剖学资料均为首次报道。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脉维管束的数目以及排列方式具有分类学意义,而种间和种内维管束数目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植物迁移和演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906.
基于33个广义的形态学性状,对广义飞蛾藤属Porana s.l.进行了分支系统学分析。经过简约性分析,得到了10个同等简约的分支树。10个同等简约树的严格一致化树表明,广义飞蛾藤属是一较为自然的分类群。与广义飞蛾藤属的孢粉学、种皮微形态学研究结果一致,分支分析的结果不支持将广义飞蛾藤属拆分为4个或5个独立的属,应在属内划分分类等级。在整个形态分支树中广义飞蛾藤属4个亚属呈并列2个分支,其中飞蛾藤亚属(subg.Porana)和白花叶亚属(subg.Poranopsis)形成姐妹群构成一分支,三翅藤亚属(subg.Tridynamia)和棒状亚属(subg.Dinetus)以姐妹群的关系构成另一支。鉴于分支分析的Bootstrap支持率不高,广义飞蛾藤属范畴的最后界定和属内等级的划分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07.
田头菇属不同分离菌株杂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验证杨柳田头菇菌株YAASM0711的性遗传模式,探索田头菇属不同分离菌株间的杂交结果.方法:对菌株YAASM0962、YAASM0969以及茶树菇CS45做了交配型与种间杂交研究.结果:菌株YAASM0962其性遗传模式为四极异宗结合,4种交配型比例A3B3∶A4B3∶A3B4∶A4B4为6∶10∶14∶7;菌株YAASM0969和茶树菇CS45出现偏分离现象,只有两种极性出现,2种交配型比例分别为(YAASM0969,A5B5∶A6B6)38∶35和(CS45,A7B7∶A8B8)51∶55.菌株YAASM0711与YAASM0962、YAASM0969、YAASM0967、CS45之间杂交能形成具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且除茶树菇外均能产生子实体.结论:除茶树菇CS45外其余的菌株为杨柳田头菇,它们的有性繁殖方式应该均为四极异宗结合,伴随人工的栽培,其交配因子基因之间不断的重组、插入或删除引发偏分离现象,导致极性菌株比例失调,甚至使一些极性丢失.  相似文献   
908.
湖北旋覆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北旋覆花(Inula hupehensis)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9-羟基-百里香酚(1),8,10-去氢-β-羟基-百里香酚(2),2-羟基-4-甲基苯乙酮(3),8,9-双羟基-9-百里香酚(4),10-羟基-8,9-双氧亚异丙基百里香酚(5),8,10-二羟基-9-异丁酰百里香酚(6),8-羟基-9-异丁酰-10-(2-甲基丁酰)百里香酚(7),8,9,10-三羟基百里香酚(8),8-羟基-9,10-二异丁酰百里香酚(9),neoechinulin A(10),3-醛基吲哚(11),3-羟乙酰基吲哚(12),丁香酸(13),4,6-二羟基-2-甲氧基苯乙酮(14),7-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15),6-甲氧基山奈酚(16),(+)-正丁香酯素(17),β-棕榈精(18)和豆甾醇(19)。除了化合物8和9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09.
世界杨柳科植物的起源,分化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全世界杨柳科共有650种。分为3属,即钻天柳属、杨属和柳属。花序下垂利于风媒,花序直立利于虫媒。钻天柳属具有利于风媒的雄花序和利于虫媒的雌花序,这是一种进货不完全的现象,是杨柳科中最原始的类群;杨属是杨柳科中适应风媒的分支;柳属是适应虫媒的分支。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在北半球温带,是较典型的温带科。其现代分布中分化中心在东亚地区。根据地史资料、化石资料以及杨柳科和其外类群的现代分布情况,我们认为,杨柳科  相似文献   
910.
中国安息香科——新属———长果安息香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涛 《广西植物》1995,15(4):289-292
本文描述了安息香科-新属--长果安息香属,并对新组合和安息香的原始描述作了修订。本属与秤锤树属近缘,但树干无茎刺,具鳞芽,总状花序伞形,花无苞片,四基数,花萼管顶端平截,花冠4深裂,雄蕊8,等长,药隔不突出,子房半下位,柱头不分裂,果实特长,密被长柔毛,上部果喙细长,中部倒卵形,具8条纵梭,下部渐狭,延长成柄状,可以区别。本属的芽具鳞片,花无苞片,四基数,与银钟花属相似,但后者的花萼管顶端具4裂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