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7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03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矮牵牛花器官发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矮牵牛花器官发育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在花器官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穴蚁蛉幼虫期的食物量对各虫态历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汉辉  张宣达 《昆虫知识》1997,34(5):288-291
穴蚁蛉在自然条件下1年发生1代,本实验证明,不同的饲食频率可影响幼虫的发育历期,在每天饲给1头米蛾成虫的情况下,1年可发生3代。1个世代可以在全历期都处于长日照和没有低温的条件下完成,其发育可以不需要光周期变化诱发,15日饲食1次的穴蚁蛉,3龄 虫  相似文献   
993.
通过高温处理及交配产卵实验,探讨了高温对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发育与生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高温条件对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产卵量、产卵前期、寿命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34℃以上高温导致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延长。高温处理4龄若虫使羽化后的雌成虫产卵量减少。高温处理不同日龄雌成虫也致使其产卵量减少,其中以1日龄短翅型、3日龄长翅型的产卵量影响最大。高温处理后褐飞虱寿命缩短。高温恒温处理,对短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影响不大,但能延长长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而高温变温处理致使短、长翅型雌成虫的产卵前期均延长。高温变温对褐飞虱生殖的影响程度大于高温恒温。高温处理组雌、雄成虫与对照组相应的成虫交配试验表明,高温对雌性的影响大于雄性。实验初步确定34℃为对褐飞虱发育与生殖产生影响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994.
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近缘广布种泡沙参为对照,对濒危物种裂叶沙参进行了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裂叶沙参的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细胞含两核。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大孢子四分体为线形排列,胚囊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中两极核在受精之前融合为一个大的次生核。当胚囊发育至单核胚囊时,珠被的最内层细胞发育为珠被绒毡层。濒危植物裂叶沙参在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中,未见有败育及其它异常现象;与对照种泡沙参相比,也未见有差异,这说明裂叶沙参的致濒原因不在于有性生殖过程。  相似文献   
995.
上海儿童体质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研究资料来自第一作者于1995年对上海小学生进行体质调查所取得的体质测量数据,共测得男学生304名,女学生266名,经技术处理剔除后仍有男学生298名,女学生260名,被纳入统计分析中,测试项目计有测量特征43项,指数特征28项,按人类学马丁测量方法。本文是我国首次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十进制年龄计算新方法在儿童体质生长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以此与国际接轨,但为了与历年的上海市材料进行比较研究,本研究除  相似文献   
996.
动物胚胎发育讲座(八)──哺乳类的胚胎发生张天荫(山东大学生物学系济南250100)哺乳类可分为3个亚纲:原兽、后兽和真兽。这里主要介绍真兽亚纲胚胎发生。此纲包括现代大多数哺乳动物,其胚胎时期都有胎盘,所以又可称为有胎盘亚纲。原兽类亦称无胎盘类,为卵...  相似文献   
997.
杨广明  郅军锐  李顺欣  刘利 《生态学杂志》2016,27(11):3698-3704
为探讨乙基多杀菌素和印楝素对西花蓟马的亚致死效应,采用浸叶法确定了它们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亚致死浓度(LC25),并研究了该浓度下两种生物源农药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生物源农药亚致死浓度处理对西花蓟马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两性生殖方式下,乙基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产卵前期、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均无显著影响,但雄成虫寿命显著缩短;印楝素处理后,西花蓟马产卵量显著降低,产卵前期明显延长.在孤雌生殖方式下,不论乙基多杀菌素和印楝素处理,西花蓟马产卵前期均明显延长,但只有印楝素使雌成虫寿命缩短和产卵量显著降低.两种生物源农药对西花蓟马次代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影响不同,无论在何种生殖方式下,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后西花蓟马的未成熟期均明显短于印楝素处理.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后西花蓟马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高于对照,而印楝素较对照低.以上结果说明,两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不同,乙基多杀菌素亚致死浓度对西花蓟马种群的增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印楝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种杀虫剂的影响程度还与西花蓟马的生殖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98.
文章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齐口裂腹鱼仔稚鱼耳石早期形态发育与生长特点、第一轮纹出现时间和轮纹沉积规律。结果表明: 在13.5-17.2℃孵化条件下,微耳石和矢耳石在出膜前形成,而星耳石于出膜后第12天出现。在仔稚鱼生长过程中,微耳石由近圆形发育成贻贝形,矢耳石经历近圆形、锲形后发育为箭矢状,星耳石形状由近圆形发育为星芒状。微耳石的前区、背区和腹区及矢耳石的背区和腹区生长呈幂函数关系,而微耳石的后区、矢耳石前区和后区生长以及两对耳石的前后区半径之和与全长均呈线性相关。在(18.50.5)℃和(15.61.1)℃条件下,50%矢耳石样本第一轮纹均在出膜后第 2 天形成(分别为出膜后18h和19h),以后每天形成一轮。微耳石和矢耳石轮纹数均与日龄呈线性相关,方程斜率均与1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对耳石的轮纹沉积均为日周期性。这些结果为研究齐口裂腹鱼野生种群繁殖期和早期生活史特征等生态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大脑皮层逐渐增大增厚和脑容量增大,从而构成了脑神经环路复杂性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皮层出现皱褶是非人类灵长类演化的重要特征.成体人脑大约由近86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其中,在人脑神经发生高峰,每小时有近400多万个兴奋性神经细胞产生.如此高速的神经生成过程需要精确的细胞与分子调控机制.本文主要讨论调控大脑皮层增大增厚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和相关的脑发育疾病.  相似文献   
1000.
陈晓玲  赵桦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11):2207-2212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百合科植物山麦冬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山麦冬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花药壁的发育方式为基本型,花药壁完全分化时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层组成。(2)绒毡层发育类型为分泌型,到四分体孢子彼此分离形成单细胞花粉阶段,绒毡层细胞开始解体退化,花粉成熟时绒毡层细胞完全消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形排列,成熟花粉为3-细胞花粉,单萌发沟。(3)子房3室,每室2枚胚珠,胚珠倒生型,双珠被,薄珠心,雌性孢原细胞不经过平周分裂而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母细胞。(4)减数分裂后四分体大孢子呈线型或T型排列,合点端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二分体、四分体细胞外方被胼胝质壁所包被,小孢子形成后胼胝质壁逐渐消失。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百合科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也为探讨百合科植物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