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04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951.
大花蕙兰营养器官及原球茎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花蕙兰试管苗营养器官及原球茎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根由复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根毛丰富,皮层发达,内皮层明显,初生木质部月多元型,中央具髓,根茎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构成,维管束散生,属周木型;叶为等面叶,在上下表皮处分布有成束的厚壁组织,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细胞排列紧密,维管束鞘由机械组织构成。原球茎原生分生组织的原套仅一层细胞,在顶端分生组织后面的薄壁细胞中,存在胚性细胞,由胚性细胞经球状胚可发育成幼原球茎。  相似文献   
952.
本实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白鼠中缝背核及中央上核内5-HT能神经元的生后转折变化,并结合图像分析对中缝中央上核内5-HT能神经元的生后发育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在生后第1天,中缝背核和中央上核内5-HT阳性胞体密集排列,突起较短。从P1到P30,中缝背核内,5-HT阳性胞体密度明显降低,外侧部5-HT阳性细胞突起的长度显著增加。中缝中央上核内,至P10,5-HT阳性胞体仍密集排列,且胞体增大,至P30,细胞排列变得疏松。从P90到P90,中缝背核和中央上核内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无明显变化。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中缝中央上核内5-HT能胞体数量从P1到P30有显著性增加,从P30到P90有显著性减少。胞体面积及周长从P1至P30逐渐增加,在P10至P30阶段增长最快。P1与P30以及P1与P90比较,胞体形状因子显著增加。从P1至P30,中缝中央上核外侧散布的5-HT阳性细胞逐渐减少,至成年只能偶尔见到,且胞体变得不规则。  相似文献   
953.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人胎海马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神经元(Somatostatin,immunoreactivenerons,简称SOM-IR细胞)的分布,数量和形态变化,结果如下;1.胎龄第4-10个月,SOM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无明显变化。其细胞的大部分分布在多形层,分布在锥体层和分子层的较少。各区皆有,CA1和CA2区最多。2.在第4个月即有SOM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其数量随着胎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特别是在第5个月和第8个月增加明显。3.第4个月SOM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呈小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突起短而粗,至第10个月,细胞呈校形或锥形,突起细而长,胞浆丰富,接近成熟形态。实验结果提示:4—5个月海马细胞较少分化,用此阶段的海马作供体进行海马移植研究可能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54.
稻瘿蚊发生动态与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瘿蚊在福建连城一年发生7人芭幼虫在再生稻、落谷苗和李氏禾上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复苏。初孵幼虫借助叶面露湿向心叶或叶鞘缝隙蠕行潜入。幼虫发育与葱管形成同步,并受取食腑芽位的影响。分蘖盛期稻株主茎上幼虫发育较分蘖上快1—3个虫龄;黄熟期腑芽位越高幼虫发育越慢,历期相差2-3个虫龄,这是稻瘿蚊世代重叠的主要原因。药剂以10%益舒宝防治效果最好,次为3%呋喃丹,防治最适时期为幼虫盛孵始期。  相似文献   
955.
薏苡胚乳发育及营养物质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薏苡 ( Coix lacryma- jobi)授粉后 2 d,游离核胚乳已转变为细胞胚乳。授粉后 3d,中央细胞被胚乳细胞充满。起初 ,全部胚乳细胞均进行分裂 ,一定时期后 ,细胞分裂主要发生在胚乳周边区。授粉后 1 0 d,表皮停止平周分裂变为糊粉层 ,内方的数层形成层状细胞行平周分裂直到颖果接近成熟。胚乳内部生长则依赖于细胞体积扩大。胚乳基部 (颖果基部的胚乳 )形成了数层传递细胞。授粉后 9d,淀粉积累。授粉后 1 0 d,糊粉层及其内方数层细胞产生了脂体 ,后者的脂体以后又消失。授粉后 1 3、1 5 d,糊粉层细胞的液泡积累蛋白质。授粉后 2 0 d,液泡变为糊粉粒。授粉后 1 5 d淀粉胚乳细胞产生蛋白质体 ,营养物质积累持续到颖果成熟。还观察了胚和胚乳发育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56.
一、用显微外科方法从兔早期胚泡分离来的ICM在所用的体外培养系统中的行为,因ICM的生长状态而不同。呈带状生长的ICM从近端向远处延伸,而细胞的分化则从远端逐渐向近端进行,它具有明显的极性。细胞的分化秩序井然,层次分明。因此呈带状生长的ICM适用于进行细胞分化和细胞谱系的研究。二、呈团块状生长的ICM,没有明显的极性,细胞分化开始于团块的外表面,逐渐向中央进行。细胞分化开始稍晚一些,速度也较慢,这种生长状态的ICM适用于分离胚胎干细胞。三、兔子胚外内胚层从ICM分化来,它经历了二次分化的过程。第一次发生于培养后第三天(相当于交配后第七天),形成第一胚外内胚层-胚外体壁内胚层,它向远处迁移,远离原始外胚层。培养后四天(相当于交配后第八天),形成第二种胚外内胚层-胚外脏壁内胚层,它尾随体壁内胚层向远处迁移,其后缘的部分细胞向原始外胚层附近的滋胚层下面侵润。四、胚外体壁内胚层和脏壁内胚层的细胞是由少数决定了的和离开ICM的细胞分化和增殖而来。五、文中讨论了早期胚胎细胞分化的谱系问题。  相似文献   
957.
经光学显微镜观察,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子囊孢子的发育可分为三个阶段:(1)原子囊孢子期:孢子近球形,椭圆形,卵圆形或长圆形,4.8—10×3.6—6μm。(2)孢子伸长期:从孢子一端突出,伸长生长,出现分隔,隔细胞较长,30—37.5μm。(3)子囊孢子形成期:孢子继续伸长并不断出现分隔,隔间长6—12μm。一般仅有两个孢子成熟,其余多数原子囊孢子败育,不萌发或形成极纤细的丝状物。基于子囊孢子发育的过程,讨论了冬虫夏草及其近缘种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958.
叶绿体基因mRNA3'-UTR的功能钟珍萍,吴乃虎(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080)自然界一切复杂的生命现象,包括机体的生长、发育乃至细胞分裂、分化,无一不是基因表达有条不紊的调控的结果。其调控作用体现在,就某种基因而言,其表达多具时间性和空间性(组成型表达的基因除外);就机体而言,基因的表达则具选择性和程序性。  相似文献   
959.
(续1997年第7期第5页)3植物紧张度的原生质调节3.1植物行为中紧张度的维持高等植物大多是陆生的,然而它们的一切生命活动却都要以水为介质进行。植株主要靠其渗透系统的变化,也就是说,靠其膨压或紧张度(turgidity)的差异,来保持体内大量的水分和调动其分配。植株水分供应充足就能保持挺劲;而水分匮缺,就进入萎蔫。植株体内的和其体外的水分分配要靠其紧张度来调控。当作物种植在盐度高的土壤中,或是在炎热干旱的气候下\水分的供求失去平衡,植株就要发挥其自身提高渗透剂浓度的本领来加以调节。植株在白天水分求过于供时,富于…  相似文献   
960.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生后发育过程中金黄仓鼠视皮层中CCK阳性神经元的出现时间和分布层次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利用多功能图象分析仪(MPV)对生后不同年龄段动物视皮层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胞体大小进行定量测定。CCK阳性神经元在动物生后第7天开始出现,主要分布在第V,VI层;神经元的相对数量为3.9%,阳性胞体的平均面积为19.9μm2生后第12天动物开始睁眼时,其神经元的分布层次、胞体数量及胞体大小均达到成年动物的水平,其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第II-IV层,神经元相对数量为8.0%,其胞体面积为73.2μm2。根据CCK阳性神经元在睁眼期的出现率、分布层次及胞体大小都达到成年动物水平这一特点,给新生鼠施加CCK,证明视皮层中CCK与动物生后睁眼的迟早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