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7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03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孔祥贞  陈复华 《昆虫知识》1994,31(4):226-227
大袋峨Cryptotheleavariegata(Snellen)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森林害虫之一,近年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省的泡桐基地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现将其变温下的有效积温的研究结果整理如下。(一)经观察测定,大袋蛾的卵期、幼虫期、蛹期及其历期温度列于表l~羊(雄蛹数据略)。(二)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自然变温条件下为:幼虫蛹蛹恒温条件下为:蛹(三)发生期检验在林间,1990年大袋蛾产卵高峰期为5月25日,1991年雄幼虫化蛹高峰期为5月1日,产卵高峰期为6月7日。我们利用获得的大经峨冬虫态的C、K值,根据1990…  相似文献   
72.
变温对两种昆虫发育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晓晶  刘树生 《昆虫知识》1994,31(4):237-240
报道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瓜螟在多组恒温、交替变温下的发育历期。对结果的分析表明,温度交替对这两种昆虫在任一温度下的瞬时发育率无明显影响,恒温下和变温下完成发育所需的热量无显著差异或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73.
野生大豆种子蛋白含量差异的生理及结构基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子显微镜、蛋白及酰脲含量测定等技术,对高蛋白含量(50.7% )的50359 和低蛋白含量(40.8% )的50305 两个野生大豆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积累的速率、蛋白组分合成的起始时间、蛋白体发育的进程以及幼茎的酰脲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大豆50359的高蛋白含量是与其种子发育过程中较高的植株酰脲含量、较早较快的贮藏蛋白合成及积累速率,液泡中高效的蛋白贮藏方式以及蛋白体在子叶细胞中占有较大体积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74.
薏苡胚发育及贮藏营养物质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薏苡(Coix lacrym a-jobi)胚发育分下列各期:棒形胚前的原胚期、棒形胚期、胚芽鞘期、1叶期、2 叶期、3叶期、4 叶期、5 叶期及6叶期成熟胚。3 叶期胚具1 条不定根(种子根),4 叶期具2 条,5 叶期及成熟胚期具3 条。不定根与胚根排成1 纵行。营养物质最先在盾片细胞中积累。开花后9 天的1 叶期胚,在盾片、胚芽鞘及胚轴细胞中积累了淀粉,以后遍及成熟胚的各部分。淀粉粒含量与器官发生及生长顺序成正相关,但发育后期,盾片细胞内的淀粉粒含量下降。开花后10 天,盾片细胞中形成含晶体的蛋白质体,晶体含蛋白质及植酸钙镁。以后,这种蛋白质体增多、增大。同时,又形成不含晶体的蛋白质体。一定时期,含晶体的蛋白质体消失,不含晶体的蛋白质体增多,直到胚成熟。开花后13 天,胚芽鞘上部细胞形成蛋白质体。以后遍及成熟胚的各部分,器官发生越早,所含蛋白质体越多、越大。开花后10 天,盾片细胞中产生了脂体,成熟胚的盾片细胞,含有大量的脂体。还观察了胚发育各期与颖果及盾片长度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5.
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DNA和RN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验结果表明: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单粒鲜重、DNA和RNA含量都随开花后日数增加而增加。其中豌豆开花第21天,RNA含量达最高峰,拖尾现象消失而趋于单一带区,DNA的迁移率也降到最低,从而确定出豌豆开花后第21天是基因转录活动降低的转折点,为种子蛋白质基因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外源性激素对虾的卵巢发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从卵巢已成熟的虾蟹移植脑、胸神经节至未成熟的虾蟹可以促进后者卵巢的发育,但在甲壳动物中是否有促性腺激素(gonad-stimulating hormone,GSH)至今仍未确  相似文献   
77.
小鼠卵激活过程中胞质游离Ca~(2 )的变化及孤雌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醇和电刺激均可使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激活并在体外孤雌发育至囊胚。小鼠卵对乙醇十分敏感。用7%—8%乙醇处理5min后95%以上的卵母细胞(卵龄为HCG注射后18—19h)内形成原核。3—4次电刺激后卵的激活率为71.58%;仅刺激1次卵的激活率为63.63%。乙醇刺激可诱导卵内游离Ca~(2 )浓度出现多次升高;单一电刺激仅能诱导卵内游离Ca~(2 )浓度出现1次升高;多次电刺激可诱导卵内游离Ca~(2 )浓度多次升高,而且电刺激次数与Ca~(2 )浓度升高成一一对应关系。对于电刺激,介质中足够量的Ca~(2 )对卵激活至关重要。在无Ca~(2 )的介质中,电刺激很难使卵激活。正常受精刺激诱导卵内游离Ca~(2 )浓度出现多次有规律的升高。实验结果表明,卵母细胞激活过程中胞质游离Ca~(2 )浓度重复多次升高可促使卵母细胞恢复成熟分裂。  相似文献   
78.
79.
荔枝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荔枝胚胎发育的研究邱燕平,张展薇,丘荣熙(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广州510650)(广东教育学院,广州510303)STUDYONEMBRYOANDENDOSPERMDEVELOPMENTOFLITCHICHINENSISSONN¥QiuYan-pin...  相似文献   
80.
周国宁  卜昭晖 《植物学通报》1994,11(3):40-42,47
本研究首次发现了毛鹃花芽分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秋季侧花芽伸长生长现象。并认为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气温(25°─26℃)及充沛的降水伴随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是导致这种花芽伸长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也进一步证实了毛鹃是一类较喜阳生生境的灌木花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