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滨海盐沼湿地有着较高的碳沉积速率和固碳能力,在缓解全球变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盐渍土壤是滨海盐沼湿地碳收支研究中最大的有机碳库,研究其碳沉积与埋藏对于理解滨海湿地碳收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滨海盐沼湿地土壤有机碳的来源、土壤有机碳库与沉积速率、盐沼湿地有机碳的埋藏机制、全球变化与滨海盐沼湿地碳封存等几方面对滨海盐沼湿地有机碳沉积与埋藏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今后研究应侧重:1)加强对控制滨海盐沼湿地碳储存变异的基本因素的进一步研究;2)对测量滨海盐沼湿地沉积物碳储量和沉积碳埋藏速率的方法进行标准化;3)对潮汐影响下滨海盐沼湿地碳与邻近生态系统之间的横向交换通量进行量化;4)探明全球变暖的影响和生产力的提高是否可以抵消因呼吸增强而造成的有机碳降解速率的升高.确定固碳速率变化驱动因子,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碳埋藏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提升我国滨海盐沼湿地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52.
通过在岩松鼠自身埋藏种子附近选择相同生境人工埋藏种子的方法,研究岩松鼠对自身埋藏种子和人工埋藏种子的找回率有无差异,从而部分揭示记忆如何在岩松鼠找回贮藏种子过程中发挥作用。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 for Windows(version 19.0)进行。结果显示:1)岩松鼠喜欢将种子贮藏在灌丛下方,但对埋藏基质没有明显偏好;2)埋藏微生境和埋藏基质对岩松鼠在对人工埋藏种子的找回过程中没有明显影响;3)岩松鼠对人工埋藏的核桃种子在种子找回过程中与自身埋藏的核桃种子有显著差异(Z=-2.499,P=0.014),对人工埋藏的胡桃楸种子在找回过程中与自身埋藏的胡桃楸种子有极显著差异(Z=-6.557,P<0.001)。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介绍基于原地宇生核素26Al和10Be埋藏测年的基本原理:地表石英矿物与次级宇宙射线发生核反应,生成26Al和10Be,两者之比为6.8∶1。若长期暴露于地表的石英被快速深埋,不再接受宇宙射线照射,已积累的宇生放射性核素将随时间流逝而衰减。因26Al比10Be衰变快约一倍,两者之比也将按指数规律随时间衰减,由此可测定埋藏事件的年代。本文并讨论了这一测年新技术的假设前提和限制其应用的多种因素。试用该法于周口店第1地点第7—10层的结果为770±80ka,支持洞穴方解石质谱铀系测年的结果。26Al/10Be埋藏测年法理化基础坚实,独立于其他测年技术,应用范围正值我国年代研究的"盲段",所需样品为广泛分布的石英矿物,应可为我国早期人类演化可信年代系列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4.
王益人 《人类学学报》2002,21(2):158-169
丁村遗址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重要代表。晚近有一种观点将丁村54:100和54:102地点的石制品组合从丁村文化范畴中分离出来,归入以周口店第1地点为代表的“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工业”中,而将该遗址的其它地点划归“丁村文化B组工业。”本文认为丁村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丁村遗址是一个经过河流搬运埋藏的遗址群,各地点之间石制品大小和类型等特点的差异主要是由河流搬运埋藏的特点所造成的,并不是两种“工业”或两种文化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55.
甘肃灵台上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埋藏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灵台任家坡动物群年龄组成以老年、幼年个体为主,显示动物正常死亡条件下的骨骼富集积累过程。由于动物死亡与掩埋之间时限的长短不同导致个体间风化痕迹、关节分解、破损程度不同。化石具有明显的定向性及分选性,经过季节性水流短距离搬运和较弱的分选作用。化石的埋藏特点与泛滥平原骨骼富集有较多的相似性,但沉积物组成差别很大,暗示中国红粘土物源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6.
江西新余旧石器地点的埋藏环境与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江西新余打鼓岭旧石器地点及邻近地区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分析和石英电镜扫描观察 ,探讨其沉积学特征和环境意义 ,提出打鼓岭含石制品的中、上部沉积物为风尘堆积 ,性质与北方典型黄土和长江下游土状堆积相似 ,石制品应为原生就地埋藏。用光释光法试测打鼓岭中、上部 2个沉积物样品 ,年代分别为 36 1± 2 6ka和 64 2± 4 9ka ,表明石制品时代相当于旧石器晚期或稍早一些  相似文献   
57.
李敦景 《化石》2003,(3):30-31
龙骨涧 ,位于山东省诸城市区西南约 2 5华里的吕标镇库沟村。在这里曾先后发掘过大型鸭嘴龙化石 ,并装架起数具 ,分别定名为“巨型山东龙”(高 8米 ,长 15米 ) ,“巨大诸城龙”(高 9 1米 ,长 16 6米 ) ,皆因躯体高大而得名。笔者是发掘“巨大诸城龙”的工作者之一 ,认为 :简述龙骨涧鸭嘴龙化石的埋藏情况和笔者的一些浅薄认识与思考 ,对于恐龙专家们研究大型鸭嘴龙 ,将具有实际的意义。一九八九年四月至一九九一年十一月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山东诸城市文化局合作 ,对龙骨涧进行现场发掘 ,经过近四年的发掘、修复、补配 …  相似文献   
58.
我国上扬子陕西宁强-勉县境内产出埃迪卡拉纪晚期高家山生物群,根据大量野外追踪、实地观察与室内岩相分析,对碎屑岩相黄铁矿化软躯体化石的出现与岩相横向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埋藏相进行初步探讨,认为胡家坝露头带为相对远离风暴源的沉积序列,最利于化石的保存;高家山露头带则属于相对靠近风暴源的沉积序列,化石保存潜力不如胡家坝露头带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59.
早奥陶世疑源类埋藏后的形体及纹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以鉴定的疑源类化石仅保留下褶皱的囊壁而原生质已流失,由于成岩过程中围岩挤压或有机质壳壁干水收缩而使化石轮廓,纹饰发生变化应普遍可见,本文以作者在贵州三都地区阿化尼克期地层发现的Striatotheca principalis保存形态连续变化系列为基础,论述埋藏作用对疑源类保存形态的影响,这是利用埋藏学资料防止属种误订的一个典型示例,对疑源类属种的正确鉴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鼠类对山杏种子存活和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张知彬  王福生 《生态学报》2001,21(11):1761-1768
山杏(Prunus armeniaca)是广布于北京山区阳坡的矮林或灌丛,易生存在土壤贫脊、干旱、或严重退化的山坡、裸地,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及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有关鼠类在山杏更新中作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是确定影响山杏更新的鼠类种类、鼠类对山杏种子的取食压力、人工埋藏种子及植被因素对种子存活和萌发的影响。于1997年10月3-4日,采用夹捕法同时调查取食花生和山杏种子的鼠类种类及种群密度。于1997年9月24-25日,通过在地表放置山桔种子,调查在鼠类取食下,地表种子消失的速度。于1997年10月20日,作种子埋藏实验,调查种子存活及萌发情况。于1997年10月26日,进行扣网实验,研究网内、外山杏种子存活及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社鼠(Rattus confucianu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为取食山杏种子的主要鼠种种类;与取食花生相比,社鼠更偏爱山杏种子,大林姬鼠对山杏种子喜食性略低,黑线姬鼠对二者喜食程度相近;山杏种子放置地表后1、10、20、30d的消失率分别为13.06%,64.46%,90.70%,96.69%;扣网实验说明,山杏在地表的萌发率极低,生长也慢;而埋入土层内可明显提高萌发率和生长率(若除去鼠类的取食,萌发率还要高);人工埋藏实验表明,将山杏种子埋入土层5cm后,能够有效地减少鼠类对种子的取食;通过分析山杏种子萌发与植被的关系,发现山杏易在开阔、阳光充分的草丛中存活和生长,而不易在阴闭的灌丛下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