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解决茶树缺乏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茶树原位转化转基因方法,为茶树基因功能研究和种质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以茶树品种‘铁观音’、‘白叶1号’和‘龙井43’的实生幼苗为受体材料,进行去顶芽和腋芽处理。利用根癌农杆菌菌液侵染实生苗伤口,通过抗性筛选获得再生芽,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后,采用短穗扦插法获得茶树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再生芽中GUS(β-glucuronidase)和HYG(hygromycin)标记基因经多次PCR检测均为阳性,经测序验证PCR产物序列与标记基因序列一致。‘铁观音’、‘白叶1号’和‘龙井43’的转化率分别为8.14%、2.99%和2.53%。建立了不依赖茶树组织培养的原位转化转基因体系,具有操作简便、转化率高、成本低、试验周期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2.
针对广州市河涌治理的紧迫性、复杂性以及传统治理方法的缺陷与不足,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原位治理广州黑臭河涌污染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河道曝气增氧、投放微生物菌剂、底泥生物修复和设置生物巢系统等步骤和措施,控制和消除河涌外源和内源污染,净化河涌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达到消除黑臭、消除河道底泥的目的。本方法无须在河道中兴建构筑物,也无须清疏河道底泥,普遍适用于截污、清淤的河涌,以及受潮汐影响流态变化复杂的河道进行原位治理,恢复水体正常生态功能,为众多的城镇黑臭河涌提供了切实可行、经济方便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53.
利用水生植物原位修复污染水体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在实验围隔系统中,夏季利用凤眼莲、冬季利用耐寒型沉水植物伊乐藻等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研究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营养盐、透明度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处理围区营养盐水平均显著低于围区对照和大湖水体.最初15 d,凤眼莲生长速度快,覆盖面积从100 m2增加到470 m2;44 d后,覆盖面积达到65%,处理围区的水质最佳,总氮(TN)、铵态氮(NH4+ -N)、亚硝态氮(NO2- -N)、高锰酸钾盐指数(CODMn)和叶绿素a浓度最低,透明度达到1.7~1.8 m(水底).10月份后,处理围区水体总磷(TP)维持在0.1 mg·L-1左右.处理围区透明度提高后,伊乐藻逐渐成为优势种(覆盖面积达到总水域的1/3),在净化水质、维持水质理化性质稳定和提高透明度方面作用显著.表明水生植被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营养盐,控制浮游植物增长,是改善富营养湖泊水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4.
中原石油污染土壤原位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优化原位土著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技术, 进行了河南中原油田石油残留污染土壤的野外修复应用研究。修复结果显示, 土壤中残留石油含量平均在2 898.25 mg/kg时, 经过99 d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 土壤中石油含量降解可达99%以上, 为油田区土壤石油残留污染的修复提供了技术方法和推广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55.
北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采用通气法测定了北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田间土壤的原位氨挥发。结果表明,与冬小麦施用基肥相比,夏玉米追肥后土壤的氨挥发速率很快升高,但军发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最大氨挥发速率亦低于冬小麦,冬小麦拨节期追肥,氨挥发速率低且呈波动变化,未出现高峰值,从整个生长季节来看,冬小麦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120、240、360kg时的累计挥发量分别为4.4、6.9、13.0、38.4kgN/hm^2,夏玉米为8.4、15.1、20.0、26.1kgN/hm^2。按我国北方冬小麦/夏玉米播种面积1864.4万hm^2计,每年由氨挥发向大气排放的氨素达23.8-120.2万t,其中17.2-96.4万t来自氮肥,相当于氮肥投入的2.1%-9.5%。  相似文献   
56.
朱一剑  刘涤石  丁显平 《遗传》2008,30(8):983-990
染色体数目异常是人类染色体疾病的重要类型, 经常导致胚胎丢失、胎儿流产、婴儿死亡、先天畸形和神经发育异常等出生缺陷。文章应用引物原位标记(Primed in situ labeling, PRINS)技术快速检测人类染色体非整倍性, 率先采用更新的非ddNTP阻断的多色PRINS技术, 对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精子等多种样本进行标记; 然后对不同靶标序列的标记效率及不同荧光色素的发光特点通过实验进行评估, 获得关于PRINS技术的多项反应原理参数, 并筛选标记顺序以获得均一稳定的标记效果, 最后进行临床FISH探针与PRINS的标记比较实验。通过实验比较PRINS技术与传统FISH技术之间的标记特点与差别, 评估PRINS的实际应用效果。在2.5 h内标记了同一精子核内的多条染色体, 单色以上标记达到99%。同时在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也得到较好的标记效果。与FISH技术相比, PRINS的这些优点使得它成为诊断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57.
土壤食细菌线虫的原位富集培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种孔径的尼龙网袋(1mm和5μm),将盆钵供试土壤分成内外两层,内层土壤混合猪粪或稻草,并以不添加猪粪和稻草的供试土壤作为空白;外层直接接入供试土壤,进行培养,以获取土著食细菌线虫大量富集的试验土壤。结果表明:添加基质(猪粪和稻草)显著地促进了土壤线虫的繁殖,大量繁殖的线虫通过1mm网袋迁移至外层未加基质的土壤,而采用5μm网袋则限制了线虫向外层土壤的迁移。添加猪粪的1mm网袋处理经过28d培养后,外层土壤线虫数是空白处理的9.1倍;添加稻草的1mm网袋处理经过35d培养后,外层土壤线虫数是空白处理的5.9倍。添加两种基质的5μm网袋处理,外层土壤线虫数和空白处理差异不大。添加基质主要是促进了食细菌线虫的繁殖,在培养结束时,添加猪粪的1mm网袋处理的食细菌线虫比例达到98.2%,添加稻草的1mm网袋处理的食细菌线虫比例达到90.5%,两个处理食细菌线虫的总数分别是空白处理的14.8倍和8.9倍,并且主要是Protorhabditis sp.线虫的增加。  相似文献   
58.
近来的研究表明,一定条件的盐胁迫可导致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本文利用DNALaddering、石蜡切片原位检测以及染色体涂片原位检测,从组织、细胞以及DNA等多个方面对盐胁迫下的玉米、水稻和烟草根尖细胞死亡作了研究,形态特别是生化方面的证据表明盐胁迫诱导的植物细胞凋亡可能在植物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各个物种之间有一定差异。本实验结果对盐胁迫下的植物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我们还对基于染色体制片和石蜡切片的原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我们认为,基于染色体制片的原位标记技术适合于定性和定量检测单个细胞的凋亡,具有一些石蜡切片所不可及的优点。  相似文献   
59.
原位PCR和原位杂交检测蛋鸡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ALV_J原型株HPRS10 3株gp85基因的内部序列 ,和pol基因的 3′端设计一对引物H5 H7。从发生ML病死蛋用型鸡的肿瘤、骨髓、肝脏、脾脏和输卵管组织中提取总RNA ,反转录为cDNA ,经PCR扩增得到长度为 5 4 5bp的ALV_JcDNA特异性探针。探针定位于 5 2 5 8~ 5 80 2bp。将病鸡的组织石蜡切片置HybaidExpress原位PCR仪平台上 ,以H5 H7为引物进行原位PCR扩增。应用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对原位PCR扩增后切片进行了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在待检组织肿瘤组织、十二指肠、骨髓中出现明显的阳性信号。睾丸、肺、胰腺、大脑、输卵管、肾脏均检出散在的阳性信号。这是国内外首次从分子水平证明蛋鸡J亚群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血清中miR-221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手术的42例肝癌患者、26例肝良性疾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对比检测移植前后患者血清中miR-221的表达水平.根据肝移植术前患者血清miR-221表达水平的平均值作为划分标准,将36例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miR-221的表达与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2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移植术后患者血清miR-22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术前血清miR-221水平与肝移植术后HCC转移/复发情况密切相关.高表达组肝移植患者术后肝癌转移/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患者(P<0.05);术后6月内肝癌复发患者血清miR-221水平显著高于未复发者(P<0.05).结论:血清miR-221表达水平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肝癌肝移植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