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3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282.
283.
本实验采用兔自身血液灌流原位肺,用含氧6%的氮氧混合气进行人工通气,在此基础上,分别用扑尔敏和西咪替丁阻滞肺血管的H_1和H_2受体,观察组胺受体在低氧性肺动脉加压反应(HPPR)中的作用,并测定肺流出血液中血浆cAMP和cGMP含量。结果表明,扑尔敏可使兔灌流肺HPPR减弱,西咪替丁则使之增强。提示组胺参与兔灌流肺的HPPR;H_1和H_2受体在兔的HPPR中以H_2受体的作用占优势;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变化,可能是兔低氧时肺动脉收缩及组胺发生影响的生化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84.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一种治疗眼球屈光不正的新技术,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发展了多种准分子激光屈光治疗机以及相应的手术器械及软件,我国从1993年引进第一台PRK机以来,已引进近百台机器,治疗屈光不正病例已超过十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问,对PRK、LASIK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并对PRK 相似文献
285.
目的研究肝、肾移植术后患者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7月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肝、肾移植术后并确诊为隐球菌感染的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周期内有23例患者符合入组要求,其中肾移植术后21例、肝移植术后2例。对23例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单纯隐球菌肺炎6例(占26.0%)、单纯隐球菌性脑膜炎6例(占26.0%)、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肺炎8例(占34.7%)、隐球菌败血症2例(占8.6%),皮肤隐球菌感染1例(占4.3%)。所有隐球菌肺炎均经肺穿刺病理确诊,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咳痰,气急症状居多。胸部CT表现为结节、空洞、肿块、渗出等。所有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9例经脑脊液培养出新生隐球菌、7例脑脊液墨汁染色见隐球菌,其中3例培养及涂片均为阳性。临床表现以头痛、发热、呕吐症状居多,1例并发癫痫,1例并发意识障碍。所有患者分别给予氟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针、伏立康唑等抗真菌治疗,其中3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予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经1~6个月治疗后,总体预后情况良好(好转22例,死亡1例)。结论肝、肾移植术后患者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隐球菌感染值得重视,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及漏诊,通过对其主要症状及影像学特点判断,结合肺穿刺活检、脑脊液检查、血培养等检查手段,可明显提高隐球菌感染的检出率,从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86.
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恙螨体内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核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在恙螨体内的分布和定位,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恙螨体内HFRSVRNA。结果发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的检出阳性率较IFAT高;HFRSV阳性信号颗粒呈弥散分布,多见于恙螨幼虫和若虫的腹部组织细胞内,该部位是恙螨的卵巢细胞、中肠及支囊上皮细胞。前体组织细胞内少见;个别幼虫和若虫的前足和中足细胞内亦可见到HFRSVRNA阳性信号。在原位分子杂交中,若虫组织细胞内的HFRSVRNA阳性信号较幼虫密集而且量多,表明HFRSV在恙螨体内可传递并有增殖现象 相似文献
287.
在培养的人小肠癌转移腹水细胞系细胞中进行了Y染色体特异的重复序主单 拷贝序列的原位扩增与检测,结果显示原位PCR法的灵敏度比直拉的原位杂交法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88.
将2004年春季采于芜湖市镜湖的沉积物样品在不同季节进行原位萌发发现,除冬季未见有轮虫孵出外,其余3个季节共孵出轮虫39种,隶属于7科19属;大湖区每200ml沉积物中休眠卵萌发出的轮虫数量平均为212.2个±48.9个,显著高于小湖区的39.1个±10.3个。大湖区沉积物在夏季萌发出的小巨头轮虫(Cephalodella exigua)、大肚须足轮虫(Euchlanis dilatata)和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olaris)、秋季萌发出的裂足臂尾轮虫(B.diversicornis)和角突臂尾轮虫(B.angularis)以及春季萌发出的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和等刺异尾轮虫(T.similis)分别占各季节总萌发数的51.1%、19.7%、15.7%、14.7%、11.1%、38.4%和23.7%,小湖区沉积物在夏季萌发出的多须伪前翼轮虫(Proalides tentaculates)和暗小异尾轮虫、秋季萌发出的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尖趾单趾轮虫(Monostyla closterocerca)和大肚须足轮虫以及春季萌发出的尖趾单趾轮虫、盘状鞍甲轮虫(Lepadella patella)和暗小异尾轮虫分别占各季节总萌发数的53.9%、31.6%、18%、17%、13%、31%、24.1%和17.2%。各季节萌发出的轮虫与同季节水体中存在的轮虫种类及数量间存在的较大差异表明,那些常年存在于水体中的轮虫所产的休眠卵的萌发对其种群增长的直接贡献可能不大;而那些每年都要从水体中消失一段时间的轮虫所产的休眠卵的萌发在其种群重建中的作用可能因种类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289.
在培养的人小肠癌转移腹水细胞系细胞中进行了Y染色体特异的重复序列及单拷贝序列的原位扩增与检测.结果显示原位PCR法的灵敏度比直接的原位杂交法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90.
玉米两个RFLP标记的原位单杂交与共杂交定位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FLP标记bn18.23和 umc111位于玉米遗传日第 4连锁群近端,彼此密切连锁但次序尚未确定。用生物素标记对它们进行了原位单杂交和共杂交的比较定位。在植物中,这类原位共杂交的研究为首次报道。在单一探针的原位杂交中 umc111被定位在第 1、 4和9染色体长上,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是7.36±2.65、63.67±1.07、47.87±2.90。bn18.23被定位在第4和8染色体长臂上,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是87.42±2.45和27.60±1.75,清楚地表明了这两个标记在第4染色体上的次序。bn18.23和umc111分别与编码过氧化氢酶的cat3基因和编码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cde2A基因紧密连锁。根据供试RFLP标记检出位点推断了基因cdc2A和cat3的物理位置。原位共杂交在第 4染色体长臂上同时显示出了umc111和bn18.23两个标记的杂交信号,它们的位置分别与单一探针原位杂交的位置基本吻合。这为低拷贝或单一拷贝等小片段DNA物理定位的可靠性以及它们共杂交的可行性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