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应用原位PCR对鸡传染法氏囊病病毒早期侵染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接种35日龄SPF鸡传染法氏囊病病毒,间隔不同时间采集法氏囊、胸腺、脾、盲肠扁桃体、肾、肝和腿肌进行了原位PCR检测,同时观察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无论是H毒株还是Ts毒株,接种后4h肝、肾、脾等组织中即出现明显的阳性信号,Ts毒株4hPI从胸腺、盲肠扁桃体、腿肌等组织中也检出了病毒基因序列。接种H毒株和Ts毒株后28h和40h,法氏囊淋巴细胞开始出现变性、坏死。在阳性信号检出的时间上,法氏囊较肝、肾、脾等组织是滞后的。H毒株较Ts毒株在早期对法氏囊具有更强的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122.
为扩展免疫酶标记分子病理学技术在血液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我们探索了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组化和DNA原位末端标记(ISEL)技术在骨髓涂片和切片(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MA冷包埋)中联合应用(双重染色)的方法,结果令人满意,已初步用于白血病分化抗原及细胞凋亡的共同检测。  相似文献   
123.
作者于1996年在内蒙古调查了汉、回、蒙古族5项人类遗传学经典指标(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扣手、交叉臂、惯用手)。研究结果显示:(1)3个民族间拇指类型、扣手出现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交叉臂、惯用手出现率则无显著性差异,环食指长出现率蒙-汉、蒙-回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拇指类型、扣手、惯用手出现率无性别间差异,环食指长出现率男女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惯用手与扣手、惯用手与交叉臂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交叉臂与扣手之间则无关;(4)与国外人群比较,3个民族环指长出现率高,交叉臂R型出现率较高,扣手R型出现率较低,惯用手L型出现率高于印度的一些群体。 Abstract:Authors in vestigated 5 general indexes of anthrotogical genetics including pollical type,palmar digital formula,hand clasping,arm folding and handedness in Han,Hui and Mongol nationalities in 1996.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1)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requency of pollical type and hand clasping in 3 nationalities,but those of arm folding and handedness showed no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 frequencies of palmar digital formula between the Mongol and the Hui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2)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sexual difference in the frequency of pollical type,hand clasping and handedness while the long type (R) of ring finger revealed significant sexual difference.(3)There were obvious correlations between handedness and hand clasping,handedness and arm folding but no relation between arm folding and hand clasping.(4)In comparison with foreign ethnic groups,the 3 nationalities showed higher frequencies of long type (R) of ring finger and right-arm folding but the frequence right-hand clasping revealed slightly lower.The findings showed higher frequence of Left-Handedness than that of India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24.
本文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将实验分为双歧杆菌注射组以及肿瘤对照组,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了移植瘤组织的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注射组大肠癌移植瘤的凋亡细胞百分率为26428±1862,而对照组则为2062±880,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可诱导大肠癌组织的凋亡,这可能是其抑瘤机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5.
许驭丹  李帅  董世魁  沈豪  周秉荣  李甫 《生态学报》2024,44(4):1671-1679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正经历着广泛而深远的气候变化,这种变化对当地物种的物候及分布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猪毛蒿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优势物种和影响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物种,青藏高原东缘是其重要的分布区域之一,然而其物候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目前我们尚不清楚。为此,基于青海省东部连续20年的气象数据和原位物候观测实验,探讨猪毛蒿物候的变化规律及量化不同气候因子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1)过去20年间年均温和年均每日日照时长分别呈现出显著的上升和下降趋势,而年降水和年均每日最大风速没有显著的变化;2)20年间猪毛蒿返青-开花的时间间隔和开花-结果的时间间隔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结果-枯黄的时间间隔显著缩短;3)所有气候因子均对猪毛蒿不同物候的时间间隔有显著影响,其中最大风速是影响猪毛蒿物候时间间隔最重要的气候因子。这一研究发现可以为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高寒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6.
127.
本研究采用引物原位DNA合成PRINS)技术,结合体细胞杂种克隆板,将新克隆的猪微卫星HAU02和HAU06定位于1q23-27、6q11-21.并对这两种基因定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这对于我国进行猪基因定位工作开展提供了思路;同时,新微卫星的定位为建立猪染色体物理图谱积累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8.
原位缺口移位技术检测药物对细胞DNA的断裂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除简要地介绍了原位缺口移位技术的原理外,详细地描述了其操作程序,读者当可按此试用,得到应有的结果。本文也例举并讨论了该技术的应用,并指出这是当前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的一项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29.
出生后2~3d的昆明种乳鼠,经腹腔接种100个半数致死量的陈株汉坦病毒,每只0.05ml,于接种后1、2、4、6、8、10、12、14d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3~6只不等,取其脑组织固定于4%的多聚甲醛中,石蜡包埋制备5μm的连续组织切片,每时间点取1~2例组织切片,用逆转录原位PCR(RT-ISPCR)方法检测组织中病毒S片段RNA,组织脱蜡后,经DNase、蛋白酶K、消化等予处理,用汉坦病毒RNAS片段特异的一对引物,在组织切片上进行病毒RNA的逆转录和PCR过程,直接将digoxigenin-11-dUTP掺入到扩增产物中,经过30个PCR循环后,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digoxigenin抗体免疫组化检测扩增产物,连续组织切片用digoxigenin标记的汉坦病毒M片段G2编码区RT-PCR扩增产物的和S片段特异性探针进行原位分子杂交并与RT-ISPCR结果进行比较,另外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该基因表达产物病毒核抗原(NP),结果,RT-ISPCR在病毒感染1d的乳鼠脑组织中检测到病毒RNA扩增产物,扩增产物定位于神经细胞胞浆内,而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阴性。在病毒感染2d及2d以后的乳鼠脑组织中RT-I  相似文献   
130.
原位PCR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位PCR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一种崭新的技术,它结合了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的优点.该文介绍了原位PCR技术的起源、发展及方法学,并简要描述了该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