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贺春玲  嵇保中  刘曙雯 《昆虫知识》2011,48(6):1751-1758
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Swederus)属于多访花性昆虫。本文报道了长木蜂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幼虫和成虫的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该蜂在南京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巢室内越冬。翌年的3月下旬成虫开始外出活动,主要是筑巢、采集粉蜜、酿贮蜂粮和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下旬新一代成虫羽化,新羽化的成虫群集在蜜源植物青桐树上补充营养,并在青桐的附近空中婚飞、交配。室内观察长木蜂的卵期9~11d,平均(9.97±0.76)d;幼虫期19~22d,平均(20.30±1.18)d,预蛹期8~9d,平均(8.53±0.51)d,蛹期19~21d,平均(19.67±0.66)d。雌雄比为2.17∶1。雌蜂酿制蜂粮的盛期在5月上旬,采集蜂粮的最佳时期在5月上中旬。该蜂的卵产在块状的蜂粮上,卵长10.06~13.34mm,腊肠形或香蕉形,略弯曲,两端钝圆,头部略窄与尾部,尾部最宽,重(0.0438±0.0122)g。  相似文献   
222.
【目的】为了明确秋季温度升高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 耐寒性的影响,针对桃小食心虫滞育过程的生理指标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方法】在GXZ-0450型智能光照培养箱中,温度为26~18, 26~20, 26~22, 28~18, 28~20, 28~22, 30~18, 30~20和30~22℃ 9组变温下(高温10 h,低温14 h,相对湿度70%~80%,光周期为12L∶12D)分别诱导桃小食心虫滞育,再对滞育幼虫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结冰点(freezing point, FP)以及体内水、脂肪和小分子糖醇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适宜滞育的光照下变温不会影响桃小食心虫的滞育率,所有脱果的老熟幼虫全部进入滞育,但其生理指标却有很大差异,其中SCP和FP在较高日高温下较高(SCP:F135,2=23.83,P<0.001;FP:F135,2=47.64,P<0.0001),而在较高夜低温下反而较低(SCP:F135,2=52.88,P<0.0001;FP:F135,2=33.34,P<0.0001)。含水量随夜低温和日高温升高显著升高(夜低温:F135,2=13.47,P<0.0001;日高温:F135,2=10.39,P<0.0001)。脂肪含量随夜低温升高下降(F135,2=40.91, P<0.0001),随日高温升高而上升(F135,2=161.18,P<0.0001)。小分子糖醇类物质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各不相同,但差异均显著(P<0.0001):其中海藻糖、葡萄糖和赤藓糖醇的含量随夜低温升高而下降,但在日高温30℃时海藻糖和赤藓糖醇的含量却随夜温的升高而升高,葡萄糖的含量随夜低温的变化无差异;甘油随日高温的升高而显著升高,随夜低温的升高而显著下降;山梨醇和肌醇的含量随夜低温和日高温的变化差异很大。【结论】桃小食心虫不同温度下诱导滞育的幼虫SCP、FP、水、脂肪和小分子糖醇类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滞育诱导期温度对桃小食心虫幼虫的滞育生理有重要的作用,其滞育幼虫起始生理差别可能会影响其越冬。  相似文献   
223.
【目的】明确三唑类杀菌剂对天敌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的影响。【方法】在室内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其对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亚洲玉米螟赤眼蜂T. ostriniae Pang et Chen和拟澳洲赤眼蜂T. confusum Viggiani成蜂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急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测定的6种三唑类药剂中,氟环唑急性毒性最高,对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和亚洲玉米螟赤眼蜂的LC50分别为12.38(11.34~13.60),12.34 (10.34~15.07) 和41.12 (37.75~45.05) mg a.i/L;其次为苯醚甲环唑和种菌唑,这两种药剂对上述3种赤眼蜂的LC50在507.14 (464.79~556.48)~2 246.93 (1 866.65~2 755.12) mg a.i/L之间;而环丙唑醇、戊唑醇和己唑醇对3种赤眼蜂的毒性最低,其LC50在5 970.03 (5 062.21~7 093.93)~11 712.34(9 941.23~14 026.12) mg a.i/L之间。氟环唑对3种赤眼蜂为低风险性,安全性系数为0.10~0.34。苯醚甲环唑对拟澳洲赤眼蜂为中等风险性,安全性系数为3.96;而该药剂对稻螟赤眼蜂和亚洲玉米螟赤眼蜂却均为低风险性,安全性系数分别为8.13和7.69。环丙唑醇、己唑醇、戊唑醇和种菌唑对测定的3种赤眼蜂成蜂均为低风险,其安全性系数在7.31~107.74之间。【结论】一些三唑类杀菌剂对赤眼蜂具有急性毒性潜力,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谨慎使用三唑类杀菌剂,尤其是氟环唑,以免对赤眼蜂造成不良影响及危害。  相似文献   
224.
从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培养料中分离得到1个中国新记录种:卵孢单端孢[Trichothecium ovalisporum(Seifert&Rehner)Seifert&Rehner]。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讨论了与相近种的区别,并进行了ITS序列分析。研究菌株保存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  相似文献   
225.
<正>《菌物学报》(曾用名《真菌学报》、《菌物系统》)1982年创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菌物学学术期刊,报道菌物(真菌、粘菌、卵菌等)学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主要刊登菌物系统分类学、菌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菌物区系地理学、菌物多样性及资源开发利用、动植物病原菌物学、医学真菌学、食用和药用真菌学等方面的综述、研究论文和简报。本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也是国际菌物学界信赖的刊物,已被国内外多家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关于版权本刊只接受未曾公开发表的文章,请勿一稿多投。在本刊发表的文章,所有形式的(即各种文字、各种介质的)版权均属本刊  相似文献   
226.
正每年的愚人节,总有些人会很忙:对学生来说,班主任很忙,总有人告诉你"班主任在找你";对上班族来说,朋友很忙,常会接到电话"我在楼下等你,快下来吃饭"……什么"没有被捉弄的人都是孤独的""愚人节说真话是可耻的"之类让一些人默默走开的话,无非是给说谎找一个借口。可是,人为什么要说谎呢?它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在周围人身上学到的呢?第一个说谎的人是谁?为什么说谎会成为一个社会性行为呢?  相似文献   
227.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I)按照自身抗体作用于红细胞时所需的温度分为温抗体型AIHI(WAIHI)和冷抗体型AIHI(CAIHI),以WAIHI居多,并且多为继发性。WAIHI的发病与温度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发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机制变异,主要包括基因遗传因素、自身免疫调节异常及免疫因素等,导致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产生,再与红细胞膜表面抗原结合,它是一种会使自身红细胞破坏或者缩短寿命的比较难以治疗的贫血,目前治疗AIHI首选疗法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有效率可达80%,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输血、切除脾等方法的使用也在实践中逐渐增多,并且疗效可观。近年来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治进展的研究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28.
《环境昆虫学报》2014,(4):538-542
将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 Chu的卵、蛹分别在5℃和8℃下处理1 d、3 d、5 d、7 d后,放在25℃下培养,研究低温处理对金银花尺蠖卵和蛹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对金银花尺蠖卵的发育历期和孵化率、蛹的发育历期和羽化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低温处理后,卵、蛹的发育历期比对照显著缩短,并且随着低温处理天数的增加,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差异达显著水平;卵的孵化率和蛹的羽化率比对照也显著下降。经过5℃低温处理1 d、3 d卵的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缩短286 d、473 d;孵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234%和4967%;处理5 d、7 d的卵均不能孵化。经过8℃低温处理1 d、3 d卵的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缩短125 d、300 d;卵的孵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035%和4500%,处理5 d、7 d的卵也均不能孵化。经过5℃低温处理1 d、3 d、5 d的金银花尺蠖蛹的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缩短了249 d、454 d和701 d;羽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5777%、6784%和7810%;处理7 d的蛹均不能羽化。经过8℃低温处理1 d、3 d、5 d的金银花尺蠖蛹的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缩短了133 d、354 d和549 d;羽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945%、5873%和7441%;处理7 d的蛹均不能羽化。  相似文献   
229.
《环境昆虫学报》2014,(4):565-571
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在华南地区被广泛应用于甘蔗螟虫的生物防治,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卵是工厂化繁育螟黄赤眼蜂的主要替代寄主,常常需要冷藏以满足生产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子代雌蜂的平均寿命、寄生量、存活率和生命表等参数的变化,评价了在4℃条件下冷藏紫外杀胚米蛾卵对子代赤眼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几乎不能寄生冷藏60 d的米蛾卵。总体来说,随米蛾卵冷藏时间的延长,F1代单雌蜂的平均寿命与寄生量呈下降趋势,不过在储存期30 d时,寄生量出现了一个反常高峰。在储存期15 d时,F2代羽化率与雌性比例最高,净增值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世代平均周期(Tc)和种群倍增时间(T2)则相应延长。因此,冷藏米蛾卵导致子代螟黄赤眼蜂的质量下降,经紫外杀胚处理的米蛾卵在4℃条件下冷藏时间超过45 d后在生产中需要审慎处理。  相似文献   
230.
<正>在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分布着种子直径为30 cm、重达20 kg的巨籽棕[Lodoicea maldivica(J.F.Gmel.)Pers.]——全世界种子最大、种子最重的植物。巨籽棕为棕榈科,单干型,高达30 m,胸径40 cm,基部可形成高45 cm、直径75 cm的"座茎"**;叶掌状浅裂,具中肋,叶身长5.4 m,宽3.6 m,叶柄长3.6 m;雌雄异株;雄花序猫尾状;雌花序"之"字形弯曲;果实梨形,长45 cm;种子1(~3),卵球形,沿纵轴方向二浅裂(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