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5篇
  免费   1179篇
  国内免费   4832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445篇
  2022年   522篇
  2021年   602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408篇
  2016年   422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731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605篇
  2011年   616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1349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521篇
  2004年   463篇
  2003年   536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78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在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四川省骨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15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石膏固定)和研究组(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例数分别为77例和75例。对比两组优良率、临床指标、腕关节活动度和X线相关影像学指标。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研究组腕关节功能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背消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2周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均扩大,且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2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增加,且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年龄、性别、骨质疏松、功能锻炼、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骨折端稳定性、受伤能量、利手情况有关(P<0.05),而与体质量指数、就诊时间、基础疾病、骨折类型、固定时间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女、骨质疏松、无功能锻炼、掌倾角偏小、桡骨高度偏短、骨折端不稳定、受伤能量为高能量、利手是影响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可有效改善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减少骨折愈合及疼痛缓解时间。此外,患者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还受到性别、骨质疏松、功能锻炼、掌倾角、桡骨高度、骨折端稳定性、受伤能量、利手情况的影响,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92.
就不同铜源对主要家禽、家畜(鸡、猪和羊)相关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集中在不同铜源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利用,以及对动物增重、饲料利用率、主要生产性能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铜源对鸡、猪和羊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效应:不同形式的铜源,效果差异极大。  相似文献   
993.
小鼠脂联素受体2基因编码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小鼠脂联素受体2(mAdipoR2)基因cDNA克隆,并进行序列及基因结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小鼠AdipoR2的表达和生物学活性奠定基础。用RT—PCR方法扩增mAdipoR2基因cDNA,获得的片段连接至pGEM-T载体,转化JM109大肠杆菌,经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利用因特网生物信息学资源分析mAdipoR2基因序列。结果成功地构建了mAdipoR2基因cDNA克隆,其序列与GenBank登录序列一致。通过与小鼠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了mAdipoR2基因结构,其编码序列由7个外显子组成,编码1个含7个跨膜区的膜蛋白,但该受体不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GPCRs)。mAdipoR2与人及大鼠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91%和95%。  相似文献   
994.
【背景】杨树溃疡病是一种主要由葡萄座腔菌引起的杨树枝干病害,危害严重。前期从杨树中分离到一株内生拮抗细菌N6-34,研究表明该菌株拮抗效果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目的】对拮抗细菌N6-34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并鉴定了活性物质组分的结构。【方法】通过硫酸铵盐析、甲醇抽提、分子筛、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N6-34菌株的抗菌活性物质,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N6-34菌株发酵液经多步分离纯化,共获得14个组分,其中有13个组分具有抗菌活性,经一级质谱分析,获得了13种抗菌活性组分的分子量;经二级质谱分析,将13种抗菌活性物质鉴定为Fengycin A或Fengycin B的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结论】从N6-34菌株发酵液中分离获得了13种抗菌成分,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菌株L342分离自中国四川省的废弃白蚁巢,rDNA序列分析表明L342为蚁巢膝束霉Geniculisynnema termiticola。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其PDB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和中等强度的DPPH清除能力。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等分离方法,从G. termiticola的PDB发酵粗提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3,4-Dihydro-6,8-dihydroxy-3-methylisocoumarin (1), regiolone (2), (3S, 4S)-3,4,6,8-tetradydroxy-3,4-Dihydronaphthalen-1(2H)-one (3), 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 (4), cerebroside A (5), and cerebroside C (6)。其中化合物4-6具有中等强度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化合物4还具有一定的HeLa细胞毒活性(IC50=98.3μmol/L)。G. termiticola发酵产物具有产生有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99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镉、铅和锌污染土壤上,石灰和猪粪配施对土壤中不同形态镉、铅和锌含量及在蔬菜中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石灰(L)、石灰加低量猪粪(LP1)、石灰加高量猪粪(LP2)后,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Cd、Pb和Zn含量明显降低,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Cd、Pb和Zn含量明显增加;对大白菜吸收Pb、Cd和Zn均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单施石灰处理,石灰用量为5 g·kg-1土时,对大白菜吸收Pb、Cd和Zn的抑制效果最好;石灰配施猪粪处理,其中石灰5 g·kg-1土配施猪粪7.5 g·kg-1土以及石灰5 g·kg-1土配施猪粪15 g·kg-1土对大白菜吸收Pb、Cd和Zn的抑制效果最好.研究同时发现,低量猪粪配施石灰的效果强于高量猪粪配施石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景观结构和空间统计学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谢花林 《生态学报》2008,28(10):5020-5026
以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内蒙古翁牛特旗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结构中的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区域生态风险指数,并借助空间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区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特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研究区内的生态风险度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并随着粒度增大,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1985~2000年的15a中,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下降,生态风险指数较高的地区有所增加;(3)研究区内的沙地坨甸区生态风险度高,相邻区域的生态风险度也较高;(4)研究区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异的步长都比较大,为410.9km。  相似文献   
998.
梨果实结构与耐贮性及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梨果实是由下位民衍生,有发达的肉质果壁,是一种假果。不同品种梨果实结构有一;定判别表现在果实表现和果肉细胞及细胞内物质成分的不同。果实角质厝较厚,且后期深入表皮细胞间隙,表皮下4~5层细胞2含有大量易被染色的单宁类物质,定藏,角质膜较薄,表皮下细胞不含单宁类物质,不耐贮藏。不同品种梨果实中石细胞团的大小不同,糖分含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石细胞团的大小与果肉细腻程度及糖分含量呈负相关,是影响果实品质的  相似文献   
999.
南海北部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能量流动及系统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作志  邱永松 《生态学报》2010,30(18):4855-4865
根据20072008年在南海北部(107°00'120°00'E、17°00'23°30'N)进行的海洋生态综合调查数据,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建了南海北部生态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并通过模型分析了南海北部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能量流动和系统的总体特征,并简要总结过度捕捞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要能流通道,初级生产者是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各功能群的营养级范围为13.99,哺乳动物占据了最高的营养层,平均渔获物营养级为2.93。利用生态网络分析,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有6级,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能流效率为12.6%,来自碎屑的转换效率为10.4%,平均能量转换效率为11.5%。系统连接指数(Connectance Index,CI)和系统杂食指数(System Omnivory Index,SOI)分别为0.290和0.239;Finn’s循环指数(Finn’scy cling index,FCI)和系统平均路径长度(Finn’s mean path length,MPL)分别为4.380和2.476;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为2.596,综合研究表明当前南海北部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不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000.
对冀西北坝上地区蛾类进行了逐日灯诱监测,以微软系统的Excel列表、作图,进行蛾类群落的种-多度曲线作图及群落多样性(H')、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S)和个体数(N)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处理,并做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蛾类已知16科173属247种,夜蛾科是该区蛾类的优势类群,旋幽夜蛾、网锥蛾野螟(草地螟)和小菜蛾为当地优势种。从5月到9月蛾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r=0.9477)、物种数(r=0.7785)、个体数(r=0.9704)相一致。不同月份间的蛾类相似程度差异较大,种-多度关系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研究认为坝上地区蛾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稳定,生态环境条件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