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目的:制作并观察标尺模板在指导Branemark种植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15例患者52颗种植体,铸造制作标尺模板后戴入口腔拍摄曲面体层片。根据影象所显示的适宜种植区域与颏孔、上颌窦等颌骨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结合上部修复设计选择Branemark种植体数量与植入点,并借助标尺模板的定位网格予以记录。手术时将标尺模板戴入口腔,根据记录结果在颌骨表面显示种植体入点与颌骨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指导手术进行。术后戴入标尺模板拍摄对照片,判断种植体与预定位置的吻合性。结果:52颗种植体中,除1颗种植体因术中临时改变种植位置,其余51颗种植入位置均与术前计划一致。结论:在Branemark种植修复中制作并应用标尺模板,能方便直观地帮助术者将种植体植入预定位置,避免损伤颏孔等颌骨重要解剖结构,提高了手术的正确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22.
目的:观察KOM一段式种植体即刻种植骨愈合过程,探索即刻种植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将6只狗分3组分别作实验。每组2只动物行KOM一段式种植体即刻种植愈合过程观察;动物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各处死2只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片、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KOM一段式种植体即刻种植可以达到骨性愈合。结论:1、KOM一段式种植体的即刻种植是一种临床可行的种植方式。2、即刻中植时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的骨间隙是否充填生物替代材料,除了考虑种植体周围骨间隙的大小,还要考虑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3.
周逢旭 《生物学杂志》2002,18(5):41-41,56
介绍早黄菊的套盆技术,研究了套盆技术环节如繁殖,覆土,矮化及病虫害防治等。结果显示栽黄菊可以通过人工控制使其形状美国和花色亮丽及植株矮化。同时花期也能为控制,利用此法可以控制菊花的病虫害。  相似文献   
524.
毛竹种植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天然林改为毛竹林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变化规律,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和长兴县两地选择不同种植历史的粗放经营毛竹林,分层采集0~20和20~40 cm的混合土壤样品,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 在马尾松林改种毛竹林或毛竹林入侵杂灌阔叶林形成毛竹纯林过程中,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且细菌结构对毛竹种植的响应更敏感;随着毛竹生长时间的延长,表层土壤细菌群落表现出抵抗干扰、最后向改种毛竹之前状态恢复的趋势.毛竹种植时间、样地和土层均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样地和土层的影响明显大于种植时间.土壤性质和细菌、真菌结构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不同土层驱动土壤微生物结构随时间变化的主要因子没有一致规律,且第1、2轴对样地变化的解释率大多低于65.0%,说明除本研究分析的5个土壤化学指标外,可能还有其他土壤理化性质共同驱动微生物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525.
目的:在高脂食物诱导肥胖的小鼠中检测多巴胺神经元的表达。方法:10只雄性小鼠饲喂高脂膳食作为高脂食物组(HFD),10只雄性小鼠饲喂10%脂肪膳食作为对照组(NCD)。实验第10周,小鼠禁食12 h后称重,尾静脉取血测定基础血糖水平;实验11周进行葡萄糖耐受(GTT)测试和胰岛素抵抗实验(ITT);实验12周,动物禁食4 h后处死,测定血清胰岛素和瘦素(leptin)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即刻早期蛋白(c-Fos-ir)和酪氨酸羟化酶(TH-ir)的表达。结果:饲喂12周高脂食物后,HFD组体重明显增加。GTT测试显示HFD组在15 min和30 min血糖浓度均明显高于NCD组(P<0.05)。ITT测试显示HFD组在15 min和30 min血糖浓度均显著高于NCD组(P<0.05)。同时,禁食后,HFD组的胰岛素浓度和leptin浓度显著高于NCD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HFD组在伏隔核、下丘脑室旁核、腹侧背盖区和黑质的c-Fos-ir细胞数均明显多于NCD组(P<0.01),且腹侧被盖区和黑质的TH-ir和共表达TH/Fos-ir细胞也显著多于NCD组(P<0.01)。而且HFD组VTA区和SN区TH-ir的细胞数与HFD组小鼠的终体重呈正相关(P<0.05)。结论:长期饲喂高脂食物导致的肥胖与奖赏系统多巴胺神经元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526.
接种AMF与间作对红壤上玉米和大豆种间氮素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物学报》2017,(7):972-982
盆栽条件下对间作、尼龙网分隔和单作的玉米和大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Funneliformis etunicatum(FE),以试验AMF和种植方式对玉米和大豆作物种间氮素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M和FE的玉米和大豆植株无论何种种植方式均有一定比例的侵染,侵染率为37%–56%。不管AMF接种与否,玉米的生物量大小依次为间作>尼龙网分隔>单作,大豆生物量大小依次为单作>尼龙网分隔>间作,说明间作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却抑制了大豆的生长。无论何种种植方式,AMF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玉米和大豆植株的氮含量和吸收量,降低了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在同一AMF处理3种种植方式内,间作种植对玉米植株氮含量和吸收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单作对大豆植株氮含量和吸收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所有处理中,玉米对营养的竞争力和对氮的竞争比率均优于大豆,无论何种AMF处理,间作处理下的玉米相对于大豆的营养竞争能力均优于尼龙网分隔处理,无论何种种植方式,AMF处理下的玉米相对大豆对氮的竞争比率高于NM处理,可见,玉米始终处于竞争优势地位,而大豆则始终处于劣势。接种AMF均显著地促进了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并显著提高了玉米相对于大豆的竞争能力,在FM接种及间作模式下,玉米和大豆对土壤碱解氮的吸收利用较多,但玉米相对大豆对营养的竞争力和氮竞争比率最高,表明AMF影响了寄主植物的种间竞争力,并且在AMF和间作协同作用下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27.
528.
由于全球性的人口剧增和资源紧缺,农作物高产问题一直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尤为突出,食物压力甚大,高产要求的迫切性更为强烈。因而,如何提高单位面积耕地上的作物产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农作物高产的核心是提高光能利用率,即“向太阳光要粮”,“收获太阳能”。理论上,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可达5%~6%,但实际光能利用率远远低于理论潜力值。目前,世界农田平均光能利用率只有0.2%,我国约为0.3%~0.4%。由此可见,提高光能利用率及作物单产水平的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作物生长前期…  相似文献   
529.
成都平原属典型的水田农业区,复种指数高,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为探究高土地利用率地区农田土壤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基于成都市郫都区2015年测土配方施肥数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揭示该区域农田土壤养分的描述性统计特征及其空间变异。结果显示:郫都区农田土壤有机质(SOM)、总氮(TN)、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均值分别为22.35 g·kg^-1、1.15 g·kg^-1、95.38 mg·kg^-1、21.01 mg·kg^-1和104.58 mg·kg^-1,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种植模式农田土壤养分差异总体较小,表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使郫都区土壤养分含量变得均一;半方差分析显示,SOM和AK的块金系数分别为0.39和0.62,其空间变异由土壤母质、地形、气候条件等结构性因素和耕作制度、施肥条件等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引起;TN、AN和AP的块金系数分别为0.87、0.94和0.97,其空间变异性主要受耕作制度、施肥条件等随机性因素影响;结合已有研究来看,郫都区农田SOM块金系数呈下降趋势而TN、AN和AP块金系数呈增加趋势,表明随着郫都区作物产量与作物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以蔬菜为主的旱作模式代替传统的水旱轮作模式、复合肥代替农家肥等生产方式的改变正在影响着郫都区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30.
深山区建立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半人工园初探吴德成,闵伟(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150040)(柴河林业局)一、目的与意义深山区各类次生林类型中广泛分布着天然五味子、猕猴桃(狗枣、软枣)和山葡萄等藤本植物,这是林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